评论丨周艾若:骚韵悠长——喜读《遍地巫风》

2016-12-17 20:55:25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画家陈和西油画作品)



骚韵悠长——喜读《遍地巫风》

作者丨周艾若


叶梦的散文是一条河。这条风光旖旎的河,流淌着她的楚骚湘韵。

最早读她的《羞女山》时,我惊愕于她那对自然奥秘的领悟。也许只有叶梦这类湘女才能与羞女山心灵如此沟通。童年我住外婆家,就在羞女山斜对面,与它朝夕相守,不能说一点感应没有。虽是幼小,那也是一种男性的感应。而叶梦不同,她以其女性的细致人微,听到了羞女的心音,触到了她的体温,从她呼吸的起伏,察出了她那旷古哀怨;特别是,从那悠然坦荡的神情体态之中,觉出了这大地女性生命与存在的意义,于是进入人类母亲至高无上的伟大怀抱,道出了“只有女蜗才配她”的深深感叹。

这个生长在古老小城里的希罕才女,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她是从自我奥秘之躯,进人生理自然与天地之间的。原来宇宙与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神秘之美的蛊惑。一个从小接受此地世俗女诫影响,因而种下浓重羞怯心理以致译男性过分排斥的叶梦,一旦醒悟,便要悟个彻底,探个究竟,以其认真的实践,去印证宇宙与人生中相一通的规律性现象。这方面她的体悟能力与毅力非同常人。比如她对月亮圆缺的感应,就非一般女子所及。那参与天地的

感应之主动性,可谓玄之又玄,一派巫风,究其里,仍是她执着于一种自然与人体生理的科学体验。

叶梦从小失眠。没想到这是使她成就为作家的缘起与不可缺少的条件。她的许多作品,正是在失眠状态下“受孕”的。这使我记起作为刘勰创作理论之核的“神与物游”、“情变所孕“之真谛。由于失眠,总是在暗中睁圆双眼,于静中增强听觉与全身直感能力。万籁俱寂中,无论是猫的嚎春,鼠的偷情,半夜鸡叫,都透露出自然万物中值得探赜索隐的奥秘。连更夫梆声的清脆与铜锣的回响,都能带给她以灵魂的抚慰,沁人心脾。这敏感的灵魂于虚静中常生发幻想,挤满回忆,产生灵感,驰聘想象,推演情节,这一切便成为白天案头笔墨生涯的不尽源流。洞庭湖畔资江之滨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神秘历史的小城,巫风遍地,骚韵绵延。在这个孕出了《离骚》、《九歌》、《天问》等异彩华章的方域,有一派具有野性美的生气勃勃的水文化;叶梦就是从其中熏陶出来的。她的散文,不能不是这种文化土壤积层上的产物。

叶梦的艺术才华,竟然启蒙于一个为死人造纸屋的纸扎匠。自谓她“童年回忆中最为亲近的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她忘不了那些五色缤纷的灵屋是那般精致灵巧。一曾把她引领到另一个幻想的空间。她忘不了这位启蒙老师,便写文为之立传。如同她写文为许多她所不能忘怀的乡亲百姓立传。于是,挑水的、摆渡的、当兵的、叫化子、小摊贩、卖刷把的、卖黄泥的、拣破烂的、民间“西施”、孤老婆子、无业游民、草药郎中、学校老师、地下党员以至瞎子、哑吧、疯子等等,都成了她笔底的素描对象。原来世间的爱心,多在寻常百姓之中打那些爱植根心头,有别于口头与纸面上的爱。叶梦专书写出,看出她并未因进人文坛而从扎根处异化出来。她用文字为心头的菩萨塑像,想必是为了偿还心愿。全书十九万字都是写实。决不写一笔未曾有过与未曾见过的事,决不因其素材内涵的丰富与故事的生动而加工成小说样式的东西,决不为了加强文本魅力哪怕是去虚构一个细节,而只是为了这是一本信得过的具有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的类似地方志的那种书。可又是一本文字优美,质朴亲切,可读性很强的散文佳品。史料与格调、慧思与审美,融合一体,而清志为文之经线。如果哪位读者因其文字平易,一目了然,而仅仅从表面一掠而过,。那是会忽略掉字里行间可引出多种联想因而更为深刻、多具独见的东西。此书的难得之处,在于意在言外、略不同于叶梦过去出版用散文集中的较强的主体抒情性,似有更多的返璞归真。

叶梦散文多向纷披。她写生命体验,开掘自我;写怀人之作,感慨人生;写山川游记,物我两忘;而本书则重点为普通人的生命之普通品位礼赞讴歌。深感做人最难得处是普通。惟有普通品格,才是最可宝贵的品格。书中还写到益阳名人,如“喙刚如铁”的诗人汤海秋;矢志作清官,“与其作官害民,不如为士为农”的胡林翼,也都是以普通品格为底色、为根性的人物。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普通人却普通不起来。

一个心灵飞动的作家,偏写出一本以平实质朴为文本特征的散文佳作;它原汁原味地唱出了作者追慕自由、呼唤和谐、慈悲为怀、泛爱众生的心声。不为媚世扬己,才有从容不追。这也应了五味必淡,五声必希、五色不华的道理。这是一种难得的高度,或将更能经住岁月的淘洗。


周艾若,湖南益阳人,鲁迅文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