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基层文化之光照得更亮更远

2016-12-09 08:38:46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刘乐]
字体:【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红泉 实习生 禹丽丽)导读:14岁开始戏曲人生、70年坚守,85岁田永习成为永顺大山深处一名“灯戏文化”忠实守护者,成为今年寻找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被发现者之一。——这一历时7个月、1500多万人次投票的文化盛事,让一批深受百姓喜爱的基层文化人从三湘四水的各个角落走来,他们对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借“互联网+”飞入千万人心坎里,彰显湖湘文化魅力。

“互联网+”,更多长年坚守基层的“文化传承者”走出来“我们的初衷,就是讲好身边的故事、树行业的标杆,来引领文化工作的新风尚。”12月6日,省文化厅副厅长肖凌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聚焦基层、聚焦百姓文化生活,这一活动自今年3月31日启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1568名基层“文化人”被挖掘、发现,涵盖基层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文化传承者、文化创意者四大群体。

85岁的田永习就是其中一位。他很普通,就是居住永顺一个山寨的农村老汉;他也很“了不起”,是一位坚守灯戏的舞台70春秋的爱好者与传承者。这里的人从小就会唱戏,耳濡目染的田永习从14岁开始追逐灯戏舞台,生旦净末丑样样都能来,但他最喜爱的是丑角。即使85岁高龄,县里的春节百花台、当地学校“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都能看到他登台身影——为城里人送戏,也用灯戏文化熏陶着下一代。“戏班里都是普通农民,唱戏就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劳作休息时,就在田间地头唱一段。”田永习说,他们村里的人建了一个唱灯戏的群,他有时还用微信教孩子们灯戏呢!

“一辈子就为一块布”的何娟,是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兴大布江拼布绣省级传承人。这门艺术起源于汉朝,以布为载体,通过不同色彩的布料搭配、拼接,形成各类实用布艺和艺术作品,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文化产品。

为了不让这门技艺失传,30多岁的何娟从2009年开始,全身心的投入了“大布江拼布绣”的传承与发展。借助“互联网+”,她让拼布绣作品走出了大布江的小山沟,走向了全世界人的面前,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活动还吸引了许多文艺大咖的参与,如著名相声演员大兵、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王阳娟等等。他们长期活跃在群众中,为老百姓带去了优秀的文艺作品,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传播正能量,“互联网+”把文化服务做到百姓心坎上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让人们获取、感知信息的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借助“互联网+”,寻找‘最美基层文化人’几何级裂变。”肖凌之感叹,在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专门开通湖南省文化厅官方网站,文化湖南微信、微博,华声在线等网络投票渠道,有1500多万人次参与投票。”肖凌之介绍,下一步还将借助互联网+,传播“最美基层文化人”身上的正能量。目前10名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出炉,神秘面纱将留到颁奖晚会解开。

“不仅如此,‘互联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用,比如图书管、博物馆、纪念馆等,这些公共文化场所一旦加上互联网,它提高的服务更加精细化,也更具有针对性。”肖凌之说。在他看来,互联网跟千家万户、跟我们每个人都联系在一起,用户有什么样的诉求和需求,可以快速、方便跟文化服务单位进行互动。相应单位可以根据这些互动数据、信息,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准确的服务。“互联网+,可以真正把文化服务做到人们的心坎上。”

寻找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委网信办、新华网、湖南日报社、红网强强联手打造,是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湖南第五届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