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采丨印象王阳娟

2016-11-15 13:15:44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湘剧《月亮粑粑》剧照,王阳娟饰演秦雅云)


印 象 王 阳 娟

作者丨艺兴


因工作关系,我需要认识王阳娟。在网上,我搜到了她众多的头衔和职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第十七届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五个一批人才、国家一二一工程第二梯队人选、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戏剧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湘剧院院长......哇,这许许多多的熠熠生辉的光环下,该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呢?然而,经朋友介绍后,我立即被她那热情、爽朗、甚至有些侠气的性格征服了,她笑着说了一句:“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这句话刹那间溶解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旋即我们就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开始了我们的交谈。

王阳娟出生于一个底蕴厚实的艺术世家:祖父李福祥,是常德家喻户晓的汉剧大家,他所演的《思凡》一剧被中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观后,称赞其是“真正懂得如何强调细节的好演员”;其父李少先,则是汉剧音乐作曲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高腔》的传承人。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极具灵气的王阳娟禀承了家传,几岁便开始随剧团演出,广受观众好评。1973年她考入常德市汉剧团,师承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龚锦云老师工文武花旦。调入湖南省湘剧院后,得到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大师唱腔的熏陶和陈爱珠老师的点拨,从而很快且顺利地完成了由汉转湘的剧种过渡。

与她的交谈,深深地感到她对艺术事业的一种强烈责任。艺术家常香玉“戏比天大”的名言,也成了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对自已是如此:多少次,为了不耽误演出,病中的她拔掉针头坚持到演出完成;为了赶排新戏,儿子高考和工作分配都顾不上关心,以至至今还留有儿子埋怨的话柄;为了把握住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肢体语言,她抛家别子,深入贫困地区体验生活;为了一句台词、一句唱腔的精确到位,她反复琢磨,冥思苦想,如醉如狂。她这样要求自已,也这样要求他人,出任院长后,剧院许多演职员都说,王院长台下跟我们是哥们,台上可要认真啊,出了一点差错,那可是要挨骂的。

与她的交谈,还深深地感到她的执着的刻苦精神。按说,她已经是功成名就了,但她从没把自已看作是一个大牌演员。她与所有演员一样,长年坚持练功基训,甚至比其他人到排练场来得更早,练得更勤,其练功的强度,连许多青年演员都自愧勿如。按说,她的演唱功力,已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她仍多次自费去北京中国音乐学院找老师,探索戏曲行腔如何更美,发声如何更加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已。


王阳娟生活照


与她的交谈,更能体会出她是一个尤其在表演上极具慧质的实力派演员。家传的《思凡》一剧,在常德汉剧团时,小尼姑已被她演得出神入化,她将该剧带到湘剧院后,迅速地将其湘剧化,成为了剧院的保留剧目。幼尼的一颦一笑,娇美而兼带几分村女野气,心理活动的层层揭示,表演细腻而又泼辣大方。更有令人叫绝的抖肩技巧以及使人屏气的抛珠头接的绝活,不仅使观众看到了封建礼教重压下一个追求新生活的活脱脱的少女形象,更惊艳于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扎实的艺术功底。她主演的《马陵道》一剧,使湖南实现了文华大奖零的突破。她饰演的车前子一角,是一个从被动无心害人到舍身主动助人的角色,这个角色要求在台上做到装龙象龙,扮虎似虎,这个戏因为角色的转换,声音和表演设计需时男时女,角色性格也亦正亦邪。可见饰演好这个角色的难度之大。王阳娟硬是凭借她扎实的艺术功力,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人物性格,准确地推动着剧情发展,丝丝入扣的表演,赢得了戏剧界专家的一致肯定。称她是一个“一人千面、瞬息百态”的好演员,以毫无悬念的支持率获得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剧院创排的《李贞回乡》一剧,是王阳娟表演艺术的又一个高峰。这个戏是写共和国第一个女将军李贞的故事,且不说时间跨度要从李贞的青少年一直演到中老年,而且要完成从一个由童养媳到赤卫队员再到将军的角色转变。她吃透剧本,从造型、声音、肢体动作上进行了细致的创作,当演到李贞得知古老三是为救她而断腿的时候,李贞冰释前嫌,此时,李贞没有立即上前,而是停顿了剧情期待的表演,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随后一声饱含深情的“三哥”,轻轻一跪,将剧情推到了顶点,观众泪如雨下。而正是这种恰如其份的停顿,完全在于演员的拿捏,最能显示出一个好演员的艺术素养和修为。新编历史剧《谭嗣同》,王阳娟在剧中饰演慈禧太后,她对这个角色的创作,也有独到的理解。可以看到她饰演的慈禧,根据各个场景,既雍荣华贵,又阴险毒辣,时而惺惺作态地温柔体贴,转脸却是杀气腾腾的凶神恶煞。这个人物的准确塑造,为该剧的成功增色不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创作的反映乡村教师题材的《月亮粑粑》一剧,王阳娟担当了饰演女教师秦雅云的任务。这个戏结构新颖简练,却没有任何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象《李贞回乡》一样,时间跨度也是要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可以说,这种没有情节的戏最难演。如何抓得住观众,主要靠表演。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三次下到边远的贫困山区小学体验生活,与当地老师交朋友,观察老师上课的一举一动,甚至走上讲台,亲自真正地为孩子们上课,为创造这个角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个剧目现已被文化部和国家艺术基金确定为重点资助创作剧目。该剧目之所以成功,除开王阳娟个人的艺术功底和艺术修为外,与她长期坚持深入生活,潜心琢磨的创作思路是分不开的。

王阳娟还是一位好老师。她将她的拿手剧目,毫不保留地、无私地传教给众多的青年演员。如《马陵道》的车前子、《思凡》的幼尼、《李贞回乡》的李贞、《谭嗣同》中的慈禧等等。这些青年演员在她的辅导下,都已能登台上演,成为剧院的后起之秀。

我问起王阳娟,你创作的最满意的作品和角色是什么?她说道:“没有,艺无止境”。我又问,你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有什么感觉?她仍说:“没有,我不过是一个普通演员”。我说:“你这么多作品得到大家的肯定,有什么成功的秘决吗?”她莞尔一笑,说出了一句人人尽知的谚语:“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

这就是王阳娟。


本文原载《中国戏剧》2016年8月刊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