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爱的立方

2016-10-18 15:40:14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爱的立方

文丨刘晓平


汶川县城

刚主办完《人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诗会,还没有从疲惫中清醒过来,就接连接到两个会议通知:一是全国中学语文研究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我是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三课(科教版)的作者,属特邀参加;二是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组织的“多民族作家汶川行”笔会。两个会议,时间紧紧相连,一个是11月5日至8日,一个是11月9日至12日,没有间隔。当石一宁主编通知要我参加一个笔时,我确实感到有点劳累,但当我听说是去汶川时,我一下便有了兴致。汶川,不就是那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不就是“5.12”那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吗?它曾毁于地魔之手,那里的人民如今怎么样了?……无数个问号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当即答应:行,我就从西安直飞成都吧!

西安飞成都的飞机,是早上7点20分,时间太早,我5点起床,洗漱后匆匆吃过早点,就站在维尔纳酒店门口等的士,直到六点过5分方等来一辆的士,上车后直奔机场,一到侯机楼看时间,差5分钟就7点了。上了飞机没一会我便睡觉了,到达双流机场时,我刚好醒来。与接机的师付在机场茶座坐下没到一刻钟,广西文联的石方才副主席就到了;没到一个小时,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的常务副会长叶梅女士便到了。我们当即出发,在都江堰吃了顿中饭,大约三个多小时到达汶川县城,途中叶梅女士极想看看都江堰水利枢纽口,我则渴望能见一见大堰河的模样,但我们都没能如愿,师傅以不顺路为理由拒绝了我们。一到酒店我马上洗了个热水澡,疲惫和劳累顿时云散……我忍不住急于想看看8年后汶川的模样和汶川人民的精神状态,便急急下楼想上街去看看。一到楼下,叶梅副会长正拿着手机在酒店门口一个劲地拍,我们俩便不约而同地走上街去。一圈走完下来,我俩的感觉是良好的:街道虽小,街两边挤满摊贩,但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摊贩对顾客,脸上总洋溢着笑,用半洋半土的普通话问:“要吗?货真价实的土特产,便宜!”从街上行人或摊贩或本地顾客的神态上,你看到的是祥和、安静、平实的感觉,看不到半点恐惧过后的不安和心中没有着落的神情。叶会长和我不由得感叹:“这县城不错啊!人们也都很祥和。”只是街两边的后山上,植被很少,光秃秃而高高耸立的山梁上,有一道道岩石滚下而留出的痕迹;再看看湍急而又浑浊的岷江,让人又不得不感叹:“真有点穷山恶水的味道。”这就有点矛盾了,在西羌文化街,我们看到的则是藏羌民俗文化的融合和市场繁荣的景象。在汶川博物馆门前的小广场上,我很快找到了答案,一位藏族阿尼告诉我:“土特产是本地的,其他物产都是外地流通来的,震后的交通比震前的交通方便多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全国各地的同胞们。”在红军桥,我们为其独特的风貌而感慨,震前它是一座铁索桥,红军长征经过汶川时,大小战斗有十余次,群众帮助红军修复破坏了的威州铁索桥,为了纪念便改名为红军桥。想想大桥的历史,看看今天的汶川,我在心里想:红军长征和帮助红军的群众,他们过去的付出是值得的。

回到酒店,是夜我却怎么也没法入睡,脑海里总是浮现汶川县城留给我的一幅幅画卷。我干脆爬起床,在笔记本上写下当天的诗日记:


“岷江之水在此悄悄喘了口气

岁月便在此矗立起一片群居

生息流年便成就了汶川县城

县城很小,从城东到城西

漫步也只需十分钟

博物馆和图书馆就在街边

也许是将近傍晚吧

它们没有敞开门迎我入内

让我揣测其中的展柜和书架里

有释比关于大禹的颂辞,和红军

经此西征北上的遗物

兴许还有“5.12”那个灾难的时刻

魔鬼之手把它变成废墟的记述……

走完全街,我惊异地发现

建筑是美丽的街道是宽敞洁净的

羌汉大伯大娘和藏族的阿古阿尼

神态是祥和的,脸色是灿烂的

看不出灾难留下的阴影

仅从城两岸那高耸而光秃的山梁上

我看出了险恶和魔鬼之手的痕迹

街灯亮了,我仿佛走在天上的街市

行走在冰冷而坚硬的大街上

我体悟到市民的柔顺和体温

一片辉煌的夜空里

我感悟到那些大爱无疆的意义……”


云朵驿栈

雁门乡萝卜寨,那是个

架着云梯也爬不上的地方

主人用热情驱动车轮

绕了半天才到了羌寨人家

在羌王府的厅堂、楼上及地下

我看到了一个民族走过的惨烈之路

在那些农家乐升起的袅袅烟尘里

我看清了一个民族不倒的魂灵

独自地慢慢地走,路边便有指示牌

往左岷江大峡谷,往右云朵驿栈

想了想,云朵之上是天堂

我从峡谷里来,何不选择云朵驿栈

站在驿栈的塔台上看,那些

特色的亮丽的羌寨农舍

原来都是些云朵的驿栈

羌族大妈迎出来问:住吗

我摇摇头说:参观,不住

住了,我怕梦不回故乡……


这是我参观雁门乡萝卜寨之后,当晚写下的诗日记。说萝卜寨是云朵上的羌寨一点也不为过,当车在羌王府前的小坪里停下时,大家下车纷纷拍照,我却站在灰头土脸的羌王府前,仔细端详,企图从各种图案和物件中,看到一个民族的沧桑,然而我徒劳了。只是从导游的不完整的解说中,我才有了一点感悟羌民族惨烈历程的史料。当我走出羌王府走进羌寨村庄的时候,我看到了羌族大伯大妈在晒谷坪翻晒丰 收的身影,也看到了在城堞口探出头来的羌族女孩,我便很自然地想起古诗中反复吟咏到的羌笛,要是此时寨子里响起一曲羌笛,那是多么令人激动情怀的事情。然而没有,只有一群放牧的羊群,由远而近,咩咩地叫着走回自己熟悉的羊圈,这也是够有诗意的了。我没有随队伍而行,而是一个人在队伍后慢慢细看,遇到一家便走进去看看。羌寨的主人个个热情,只要你进屋,便倒茶搬凳,让你坐与你拉家常,甚至拿出珍藏的待客糕点让你尝,几乎一致地会与你说起:房是地震后新修的,路也是地震后修通的。现在好了,粮食有保障,进城也方便,一年四季有游客,家家都成了农家乐。在寨子靠后的一户人家,竖着一杆红旗,挂着数条彩带,门前有一块大牌子,写着“云朵驿栈”。我刚走到门口,主人家便迎了出来,热情地问我:“要住吗?”我指指前面的大队伍,说:“不住,参观一下!”我走到塔子里一看,山腰上的农家乐,都浸染在漫卷的云朵里,让人感慨:这些羌族人家,原来都是云朵驿栈!

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寨子,为什么叫一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呢?在回宾馆的车上,大家问导游,导游也没说清楚,说有两种传说:一是山上气候适合种萝卜,也盛产萝卜;二是羌寨以前受外族侵犯,抓住羌人就像砍萝卜一样地杀掉了。然而两种传说都无从考证,也没有肯定的说服力。最后丢下一句:“就是一个名字而已。”我回到宾馆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思来想去我觉得探个究竟也没多大意义,还是羌家大伯大妈说得好:“现在好了,房子新修了,进城也方便了。”这就是现实,这就够了!当晚我依然睡得晚,看一本诗集看了许久,我认为诗人红狼有一首诗,就是最好地回答——


萝卜寨,被称为云朵上的家园

或许与萝卜没有什么关系

只与昨天的伤痛和屈辱有关

只与2400米的海拔高度有关

与云朵和太阳有关

与一个民族漫长的历史有关

与据险而居的生存环境有关

与地震后一个新的旅游景区有关

与一群疯狂无羁的诗人有关……


天地映秀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就在映秀,震源点在一个叫牛圈沟的地方。从那一刻起,它便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它便成了天地映秀。牛圈沟、地震壁画、堰塞湖、漩口中学、天崩石、百花大桥遗迹等,让人永远难忘那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也让人永远难忘国人在抗震救灾中那坚强不屈、团结一心的民族脊梁。当我们一踏上映秀的土地时,一个美丽温情的小镇便映现在眼前。我们没有先去感受小镇的温馨,而是先去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通过观览序厅、缅怀厅、灾害厅、重建厅、启示厅,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灾害,同时也感受到国人抗震救灾、万众同心的精神。走出纪念馆,我记不清是谁发出了一声感慨: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是一个压不垮的民族,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这样特大的灾情,如今在这块土地上,除了有意留作纪念的遗址,什么灾难的后患也看不到,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重新崛起的新城!

接着我们参观了爱立方,一个讲述地球故事、生命故事、大爱故事的地方,寓意映秀是一个凝聚大爱的地方。高矗的大爱之门构思奇特,是由无数只男人之手和女人之手叠加在一起组成的大门,形象而寓意之新之深之明了,不可言说。还有那庄严的大爱宣言、不朽的大爱巨人、神奇的生命之树、充满魅力的爱情岛,构建了一幅人类大爱文明的壮美画卷;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艺术奇想,就是一首完美的爱的诗篇,就是一部透彻的爱的哲言,让你深思遐想。我们还参观了漩口中学遗址,断裂倾斜的楼体、永远定格的时钟、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定格在那,留给人的是一种伤心的记忆和心灵的震撼!我们在汶川特大地震记事墙上,看到了铭文记述着的巨大损失和中华民族奋起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有一幅浮雕则形象地刻画了救援人员解救被困群众的感人场面。在缅怀墙边,我们一一献上菊花,一一伫立鞠躬,寄托我们对死难者的哀思。当我们来到映秀小镇的街上时,我们对街边风格独具的建筑充满向往,小镇的人们安得其所,他们生活在祥和、温馨的爱的氛围中。街边有一处是阿来文学馆,我们在哈达的献辞中走进了馆内,我原以为馆内藏有阿来的所有著作,我极想购得一本阿来的诗集,他早期是从写诗开始文学生涯的。大家在喝茶谈文学的时刻,我则搜遍整个馆内,不但没有阿来的诗集,就是阿来的其他著作也不齐。翻来搜去,书架上随处都有《震后汶川》的100个精美画卷,从第一页浏览至最后一页,我终于找到了车上不知是哪位诗人提出疑问的答案,以我的诗日记为证:


11月11日阴天多云

断裂残存的楼体

永远定格的时钟 让我们

依然想起那山崩地裂的场景

那墙倾人亡的惨状 “5.12”是个

难以忘记的日子 从那一刻起

牛圈沟、堰塞湖、漩口中学、百花大轿乃至整个映秀

便成为爱心的焦点、世界的焦点

——映秀,便是天地的映秀

祖国和家庭是精神的支柱

时间和爱心是伤口的疗药

坚韧的映秀走出记忆的窗口

向世人展示大爱的新城

漫步走过温馨的街衢

我们走进阿来文学馆唱茶

在一排排书柜的书丛里

我没有翻到阿来的诗集

却翻到《震后汶川》的100个精美画卷

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

我终于找到诗人疑问的答案

为什么汶川人精神上看不到灾难的痕迹

——原来爱的立方力量无限……


细想想,如果没有祖国同胞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成为废墟的汶川怎能这么快就挺立起来,汶川人们怎能这么快就摆脱了灾难后的恐惧心理呢?!


大禹故里

从大处说,汶川是大禹故里没错;从小处说,大禹故里在绵虒古镇一个叫石纽山刳儿坪的地方。那一天,我们在乳雾里游走了梦幻三江、赵公福地,我们没法看清茶马古道的历史容颜,却看清了三江黄莲小草一样的身材。通过导游的解说,我才明白:就是它小草一样的贱命,却能为我们岁月沉疴一般的疾病消炎解毒。在赵公福地乳雾中,我虽没看清赵公伟岸的形象,却明白了“师法自然”的道理。然后我们穿过水磨小镇水墨一样的意境,感受了水磨羌城、禅寿老街“大爱无疆”的意韵,那是佛山人民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当我们驱车赶到绵虒镇大禹农庄时,时间已接近晚饭时分,我们没有来得及瞻仰大禹神像,就到了羌寨“过羌年、晒太阳、品美食、祈福游”的时刻,大家一同走上羌寨后山坡,看释比主持祈福仪式。我根本听不懂释比的唱词,好在有当地电视台的田甜就站在我的身旁,她一边听一边替我解释,原来释比是在唱大禹的美德、辛劳后的丰收,也祈愿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听她这么一解说,我一下明白了:宗教只是形式不同,过程和献辞不同,内容大致相同。我家乡的相关祈福活动的内容,不也是如此吗?作家们看了一会听了一会,都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便纷纷撤离了现场,只有中央电视台的摄像师们,还在不断地变换角度和移动方位,一个劲地在拍摄着......他们真是敬业真是辛苦!

当我们回到宾馆时,时间已经不早,但我躺在床上,总想着到大禹故里一行,没好好瞻仰大禹没好好了解大禹,真有点的对不住这位禹神。我便想起在车上与王必胜、伍立扬、刘元举等几位作家,关于大禹及其精神的讨论:尧舜禹时代,禹的故乡是汶川绵虒的刳儿坪,“禹以治水振民生,万世享其利......禹子承父业、不负帝命、疏通九河、天下归心,故称禹神”。是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对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在治水的过程中,第一个变堵水为疏水,正是这一字的变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今天也有其现实的历史意义;是他,为了治水振民生,三过家门而不入,“享受薄,贡献大”,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牺牲自己的幸福,日夜孜孜为群众牟利。”这是一个伟大崇高、至善至美的人格,是一个值得万世景仰、万方礼拜的人格!禹的精神的形成,始于其治水之举,治水之举始于岷江,大禹与西羌的关系是人与故土的关系,是帝王与起源的关系。在羌族宗教中,释比的经典唱辞就有《大禹治水》的唱段:


先有天,后有地,

后有人,分男女......

水有源,树有根,

羌族根源说分明;

羌族英雄是大禹,

开山治水数第一。

疏通九州九条河,

用去时间十三年;

头次路过家门口,

听见幼儿的哭声;

可他心中只想到,

水怪妖魔未灭尽。

二次路过他家门,

听见孩子嬉笑声,

身上顿时勇气增。

三次路过了家门,

知道孩子已成人。

治水英雄耶格西(羌人称大禹),

立下誓言表决心:

九条河水不疏通,

永远不把家门进......


在汶川,关于大禹治水的歌谣是很多的,可惜我没时间好好搜寻。大禹故里汶川行本没有遗憾,将要离开了我却觉得,没好好瞻仰大禹,没好好搜寻关于大禹的歌谣,竟成了我唯一留下的遗憾。我在心里对自己衷告:没关系,有心下次再来吧!

汶川,我还会来的......


梦幻三江

震后的三江,很快进入重建,在惠州人民的帮助下,建成了以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型乡镇,成为灾后汶川恢复重建的第一个成功典范。

据说,惠州在帮助三江重建的过程中是颇费苦心的。灾前三江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也成了三江发展的梗阻,在反复调研论证以后,三江人民在惠州援建人员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依托生态旅游,构建和谐三江,打造都市后花园”的重建方针,大力发展交通,发挥紧邻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建成了潘达尔风景区,于2009年12月22日通过国家4A级风景区的评定。景区内有西河、中河、黑石河等三大景点,西河区的盘龙山是一个让人容易产生想像的名字,此话后说。

汽车奔波了两个多小时,待到黄昏时分,我们抵达了三江农家生态园,在素有“水乡藏寨”的三江,生态园是建在半山腰间的一片别墅式建筑,建筑小巧玲笼,别具特色,与湘西吊脚楼式的建筑区别不大,也许是因为它们的气候特点大体一致吧!当晚,我被分配在47号别墅宁静阁,我一看名字便喜欢上了,“宁静致远”吧,有想像的空间。一进门,我赶紧打开后窗,一看,窗外是一个斜坡山地,有流水声,有鲜草的气味扑鼻而来。但当我关窗户时,我才发现窗户的挂钩坏了,关不死窗门。恰在此时,工作人员叫大家就餐了,就餐后藏式篝火舞会马上开始。我赶紧与工作人员说窗户坏了的事,工作人员说:“没关系!您看到林间阁楼间的监视器吗?这里夜不闭户也没人掉东西,放心去吧!”我于是去了,吃过晚饭,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篝火舞场”,一群藏族羌族的靓哥美女,早已围着篝火翩翩起舞。作家们没有拘束和矜持感,纷纷融入舞群,只有叶梅、石一宁和我,则站在一旁看。不知他俩是什么心态?我却是完全不会跳藏舞。一会儿,舞池里东道主杨国庆走来了,他为我们一人安排了一个舞伴,叫她们耐心教。无耐,我们只好东施效频地跳起来,一圈没完,我便以脚有问题退下了舞池,站在一边看。其实,看比跳有趣,作家们也许是跳舞的高手,但跳藏舞则有点不合拍,大家的舞姿,让人看了忍俊不住地要笑起来。只有女作家雷子,则跳得有板有眼,与羌藏族青年男女一起,合群合拍,舞姿婀娜,让人爽心悦目。看了一会,我便悄悄一人回了房间,心里还是担心着,以防万一……在回房路上,乳雾就像纱巾拂在脸上。

回到房间,我便打开电视,躺在床上看起来。可能是因为劳累了,不一会我便入梦了。梦境里,一架飞机贴着山腰飞翔,飞着飞着竟从飞机上洋洋洒洒地掉下美元来,漫山遍野,掉落了一层厚厚的美元。我见了,竟不顾一切去捡美元,没想到脚下竟是悬崖,一脚迈开,便掉下万丈深渊……就在掉下去的一刹那,我从梦境里惊醒,原来我是在梦境里与李保田演的川味电视剧《王保长》里的情节相混搅了。《王保长》里的情节是掉金圆券,我梦境里的情节是掉美元。惊醒后我也便明白:不义之财不可得!

第二天一早,匆匆吃过早饭,我们便在乳雾中去参观三江文化园。到达目的地,乳雾不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厚,几步之外不见人影,还看什么藏羌文化、熊猫文化、珙桐文化……?还是宣传部谢部长高明,他把大家叫上车,要司机打开视频,让大家看电视剧《三江传奇》、《鸽子花开》。看完后,他又调动大家为此赋诗,在一番推让后,我赋诗一首:


山谷里五月的枝头

绽放了一种白色的小花

那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让鸽子变成了花朵

从此终止飞翔的日子

但每一阵风过

鸽子花便展开翅膀

亮出她心底的渴望……

愿我的泪水和歌唱

能让鸽子重返飞翔

去实现她前世今生的愿望


诗刚读完,便赢得大家的一阵掌声,都说是一首好诗,建议部长将来石刻在珙桐文化园。我见目的达到,便说:“张家界有的是鸽子花,这是我早就写好的一首诗,今天只是背给大家而已。”谢部长听了说:“没关系,张家界没有买断版权,我们照样可以刻上……”在说笑声中,我们只得向下一站出发。从抵达到出发,我们始终呼吸在乳雾中,三江给我的感觉,便是一个梦幻的三江……


水磨羌城

水磨是汶川的一个镇,距成都76公里,距都江堰25公里,距映秀19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水磨新镇是在广东佛山市的援建下重建的,它展现了“中国最美羌城”的壮丽画卷。

我们抵达水磨的时候,太阳初升,乳雾淡起,一座新城在乳雾中若隐若现,完全是一幅水墨的意境。石一宁主编见了,高兴得叫起来:“这简直是一幅水墨画!太美了,汶川县城应建在此处才对。”水磨是龙门山脉向成都平原过渡的一个连接区域,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后来,这里逐步发展成规模更大的村落。这里山水养人,历来多美女也多伟男,据说历史名将韩世忠就出生在这里。这里耄耋无数,是有名的老人村。震后的水磨镇,把阿坝州唯一的高校阿坝师范专科学校迁来了,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这种状况,作为一个小镇,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作为西羌文化的旅游名镇,它开创了“一铺养三代”的经济发展模式。震后的水磨,建设者们合理规划,注重生态,还青山以碧绿,还流水以清澈,还空气以洁净,还家园以平安;重建禅寿老街、寿溪湖、春风阁、水磨羌城、西羌汇,将古今历史文化、川粤发展理念、藏羌人文风情交汇融合于一体,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连绵,风情四溢”的水墨画。

在禅寿老街的一家织锦店铺,一位美丽的羌族少妇坐在织机上织锦,店铺的四周则挂满五颜六色的锦织服饰,就像一片多彩的天空充满诱惑。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一一细看起来。好一会,我才发出一声感叹:“织就这么一片多彩的天地,该要花多少岁月?”羌族少妇以为我是问她,也甜甜地回答道:“只要静心,不急不躁,慢慢用些时间就成了。”我是一声感叹,她回答也并不准确,铺子里就我们两人,对话便有了主人。听到她的回答,我才意识到我得去追赶同行的一路人了。

走到街上,同行已经远去,少有人影,只有文联的小李在充当“收容队”的角色,她叫我与她一块前行。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她与我说起了释比文化。羌族这个拥有自身语言而文字缺失的民族,居然存留着专门从事自身文化传承的一种人,他们自称释比。释比本身有着非常神秘的涵养和意蕴;释比唱经是羌族的百科全书,羌族人对释比有一种出自于灵魂的敬畏,唱经的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医学、建筑、历史、饮食、生育、生死、战争、信仰、婚配、农耕、牧养等,除了主持祭祀,立门安神,打卦占卜外,还有救治病人、吞签化骨等一类事,均可看到释比的身影;释比的存在是羌族人得以凝聚和生存的灵魂。羌族也是一个颇有风情和韵致的民族,在汶川这地方,有寨就有山,有山就有歌,有歌就有情……羌族的山歌多情歌。如《雨不洒花花不开》:


对面山上有棵槐,

槐树底下绣花鞋,

五彩丝线拿在手,

一对鸳鸯绣出来;

对面山上有棵槐,

槐枝槐桠掉下来,

去年相会槐树下,

今年又等贤妹来;

对面山上有棵槐,

手抱槐树望花开,

龙不翻身雨不下,

雨不洒花花不开。


这样的情歌,真是有情趣有情节的多情表达。不知不觉,我俩便来到了藏文化广场,同行的大队伍正站在一起准备拍合影,见了我俩便喊起来:快来!快来合影!我俩便急忙走入队伍中,第二天,我们便在《阿坝州日报》上,看到了杨国庆摄影的一组照片《多民族作家水磨行》,其中也有我们的合影……



(本文曾刊于《民族文学》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