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谈《蓝墨水的上游》

2016-10-16 11:56:1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2010年10月20日,洛夫先生与甘建华<左>在衡阳留影。照片由作者提供)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谈甘建华《蓝墨水的上游》

文丨洛 夫



我的家乡在中国湖南南部的衡阳,那儿有蜿蜒千里的湘江,五岳独秀的南岳,是一个人称“寰中佳丽”的地方,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又雅称“雁城”。

古代湖南远离中土,地老天荒,人才稀缺,自东汉蔡伦始,方形成浩浩荡荡之人才潮流,遂有“湖湘名人蔡伦始”之说,也就有了后来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蔡伦是一位对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发明家,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七人,他的家乡就在我们衡阳境内的耒阳。

明末清初,衡阳又出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非凡气概,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总结,形成了中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峰,与德国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他晚年隐居石船山下的湘西草堂,一直是文人士子朝拜的圣地,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作一生中必去的地方之一。

衡阳古代虽是贬官之地,但优美迷人的山川风光,南岳衡山佛道共存共荣,引无数文人竞折腰。谢灵运、王勃、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吕温、齐己、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刘克庄、文天祥、湛若水、罗洪先、张居正、徐霞客、袁枚、何绍基、释敬安、谭嗣同、郭沫若、朱自清、田汉等历代诗文大家,都先后来过衡阳,留下了数千首诗词和数百处摩崖石刻,在衡阳文化史上占有独特而卓越的地位,“韩愈开云”“朱张霁雪”更是成为天下美谈。

位于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汇流处的石鼓书院,是蓝墨水的上游,衡阳软实力的象征。它创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年至810年),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仁宗皇帝钦赐“石鼓书院”匾额,与岳麓、睢阳、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私人书院,在长达1200年的办学过程中,石鼓书院造就的人才之多,实在难以胜计。著名抗元英雄李芾、明末大儒王夫之、“千古难寻奇男子”彭玉麟、清代探花谭鑫振、光绪皇帝书法侍讲彭述等,都是从石鼓书院走向中国大舞台,“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湖湘第一胜地,历代骚人墨客在此激发了欲罢不能的诗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我少年时代家住石鼓书院附近,经常到石鼓书院游玩,受到石鼓书院文化的熏陶。近年每次回乡,我都要到石鼓书院走一走,看一看,顶礼膜拜石鼓七贤。

衡阳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愈来愈受到国人的重视和海外学人的关注。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幼年丧父,投奔衡州舅父郑向,在衡阳读书、生活12年,后来写作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爱莲说》。南宋绍兴年间,胡安国、胡宏父子在南岳衡山创办文定书院,形成了一个有影响的家族学人集团,开创了湖湘学派。他们不计利禄,一心求道,身在南岳,心忧天下,体现了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他们的学风衍化成湖湘文化的基因,氤氲于三湘四水之间,历千百年而不竭。故钱锺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浙江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而湖南人的影响似乎更深远些。”

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精深博大、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化,激励了衡阳新一代学者整理、挖掘、光大、发扬先贤名人事迹的志趣。我的同乡后生甘建华,就是一位痴迷于家乡风物,钟情于桑梓往事,致力于衡阳文化名人研究的湖湘才子。他当年以“西部之西”系列小说散文成名,后又以深度报道成为中国著名记者,经商成功后华丽转身,沉寂书斋八年之久,终于向世人奉献出了一套有雄奇瑰伟之气的著作,《蓝墨水的上游》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本。

甘建华在实地踏勘、慎重采信中发现,衡阳历史上所出现的文化名人,丝毫不逊色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有许多开宗立派的大师,有许多星光灿烂的人物,囿于历史资料的阙如,我们以前可能闻所未闻。为了弥补这种缺憾,他与他的学术顾问反复商榷,特地精心编撰了一个《湖湘文化名人衡阳十字歌诀》,既简明易记,又琅琅上口,这就是:一纸圣、二状元、三学宗、四耆宿、五书家、六僧道、七贤人、八画师、九文士、十世家。可以这样说,衡阳文化在走过2000多年历史之后,终于等到甘建华来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了。

甘建华游走于文学和历史之间,坚持精致写作、快乐阅读的原则,行文中充溢着对衡阳人文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他花费4年时间深入研究,查找到了衡阳籍298名进士的科第年里。而关于元代衡山人何克明的情况,他更是孜孜以求,广征博引,最终查证了何克明的状元身份,让他的名字进入了《中国历代状元榜》(《两个半状元》)。甘建华之前,我们有多少人知道,欧阳询、周敦颐、文徵明、曾国藩、王闿运是衡阳人(《乡关何处》)?李白是否确曾到过南岳(《李白、杜甫与衡阳》)?《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平沙落雁》居然出自衡阳(《中国十大古琴名曲衡阳有其三》)?石鼓有前七贤祠,怎么还有一个后七贤祠(《石鼓书院七贤》)?衡阳保卫战可曾有一首衡阳守军及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赞歌(《<中湘颂>与衡阳保卫战》)?甘建华焚膏继晷,搜寻吉光片羽,据说有些文章修改不下百次之多。但他的个人化写作,他所做的这一切无量功德,为人们重新审视衡阳这座湖湘名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并进一步提升了衡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位。

我认识甘建华是在2004年金秋,尔后每次回乡,他都要来看望我,使我心里十分感动。2005年,他来信告诉我,他在湖湘文化名人网站为我建立了洛夫频道,这是中国大陆文化人士中第一个为我做的网站。我从加拿大给他寄去了一幅行书斗方,是一幅录庄子语:“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宁寂淡然,心智从不滞留一方,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自然都汇聚在他的周围。我想,这是对甘建华为衡阳地方文化事业所付出的精力与智力,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吧。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领衔的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诸多专家学者,都以甘建华式谨严的治学风格,相互砥砺,奥援有灵,即将陆续呈现一批衡阳历史文化研究的精品力作,我因此而感到非常高兴。

那么,就请读者诸君看好了,在蓝墨水的上游,湖湘文化曾经迸发出了怎样璀璨夺目的光辉。

(本文原载香港《名家》2011年第6期,《衡阳晚报》2012年1月8日,收入《蓝墨水的上游》2011年11月版)



【[作者简介洛夫,湖南衡南县人,曾经长期担任台湾《创世纪》诗刊总编辑,世界华文诗坛泰斗,著名书法家,长诗《漂木》获得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