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专题 >> 我想有个家 >> 图片新闻 >> 正文
湖南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短板 稳定脱贫
2016-10-13 10:25:10

10月7日,医务人员在给群众测量血压。当天,新晃侗族自治县湘南医院在贡溪镇开展“健康普查,服务乡亲”公益活动,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病情咨询、发放健康生活指南宣传资料。杨玉钊 摄

记者 邓晶琎

民生实事,就像一张考卷,考量着党委、政府的民本之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表达了强烈的民生情怀:“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如春风吹暖三湘大地。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下,湖南带着感情与责任抓实民生改善,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坚决守住了民生底线。

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6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实施,精准扶贫稳步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湖湘百姓。

创业带就业,稳定保民生

7月20日,长沙市雨花非遗馆,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余思扬,为游客用英语讲解中国茶文化。

余思扬和2名同学不久前在这里一起创业开设茶艺传承公司。她告诉记者,选择在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创业,源于一张地图。

余思扬所说的地图,是长沙市雨花区出版的湖南省首张“大学生就业创业地图”,这在全国也罕见。

这张地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标注了雨花区16所高职院校、6家创客空间、13个人社站的联系方式和具体位置;配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就业培训、社保补贴等配套政策解读。可谓一图在手,就业在握。

雨花区的创新,只是我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一个缩影。

省委书记杜家毫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人生理想。今年以来,全省推进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大学生有效就业。

受惠于政策“药方”,长沙有7成高校毕业生和余思扬一样,把自主创业当成就业首选。

截至7月,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65.85%,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去产能、去库存,一部分职工需要转移就业,而政府给予政策兜底,为促就业、保民生提供了可靠保障。

道县下岗职工刘海仁,通过当地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援助,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有了稳定收入。今年前8个月,道县共为1200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帮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就业是民生之本。上半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42.97万人,同比增加2.42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为民办实事,惠民暖人心

每次下乡调研,杜家毫必定走进农户家里,揭开锅盖、看看米缸,摸摸床铺褥子的厚薄。他常说,宁可其他方面的资金紧一点,也要把民生的“底”坚决托住。

年初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要抓好16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这16项民生实事项目,每项都是“干货”,事事与百姓相关。

农村电网升级全覆盖,农民生活日新月异。

永顺县对山乡新龙村村民严亚平,今年开始建新房。他说,以前儿女们过年都不想回家;现在他们想回来“落窝”。原来,新龙村过去靠小水电供电,电压不稳,手机充电都不顺;现在,永顺县电网改造升级,“闹心电”喜变“舒心电”。

目前,全省省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内,农网升级实现全覆盖。

城市棚户区改造,市民生活不断提质。

长沙都正街,经过棚改后,挥别过去的破烂不堪,每逢假日游人如织。街上经营一个小门店的余东一家,月收入由改造前的7000元上涨到现在的10500元。将棚改与改造旧城保护文脉有机结合——长沙市探索出“有机棚改”经验,获住建部点赞并在全国推广。

今年,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45.89万套,居全国第二位,现已开工逾八成。

医保待遇统一,看病报销不分“城乡”。

长沙县果园镇居民黄秀清,前不久到长沙市中医医院进行了甲状腺结节手术并住院10天,共花费9800多元,医保报销了近4000元。黄秀清感到很意外:“没想到农村人也享受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医保待遇。”

长沙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政策统一。今年年底前,各市州均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省城乡居民也能像长沙市一样,看病报销不再有城乡差别。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空巢老人有了“温暖的家”。

4月以来,常德市武陵区新建巷社区的2685位老人免费享受到“特殊”服务:每天有社区工作人员来家中打扫卫生,为老人理发、护理,还陪同聊天、看戏。这家社区服务中心,是民政部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单位之一。

我省正着力建设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有养老机构床位27.5万张,今年将新增2万张。

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涉及民生的支出占比逾七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三湘大地步步夯实。

精准拔穷根,脱贫奔小康

今年以来,我省将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前不久,省委书记杜家毫和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共话脱贫攻坚:“要坚决完成年内减贫110万人的目标”“要坚决完成产业扶贫目标”“要坚决完成劳务输出脱贫目标”……责任层层落实,效果令人期待。

在精心编制的《“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中,我省通过评审全年86个重点产业项目,投入扶贫资金5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20万人。

新宁县崀山镇崀笏村,有着200多亩的花海。今年,这里成为邵阳市最大的花海旅游摄影项目,每天观花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李修谊兄弟俩,靠打理花海和土地流转收益,近3个月赚了1万多元。全村5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从事旅游业,已有29户脱贫致富。

“旅游+扶贫”的“崀山模式”成效显著。已有5个贫困村出列,近600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扶贫深度推进,鲜活经验不断涌现。

繁华都市深圳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隔千里,却通过劳务协作架起一座“连心桥”。

4月18日,首场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现场招聘会在花垣县举行。深圳市带来39个工种、1177个就业岗位;花垣县101名贫困劳动力与16家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今年,人社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在湘粤鄂试点劳务协作脱贫。截至8月,我省主要试点地自治州,累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21.16万人,占全州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7.7%。

人心齐,泰山移。全省现已落实帮扶责任人45.4万户、帮扶项目26万个、帮扶资金13.7亿元。

在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的近一年时间里,湖南精准发力“拔穷根”、“挪穷窝”,交出了一份可圏可点的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赖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