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里的秦汉湖南丨回望古医源头

2016-10-10 10:43:53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术)

 

地宫里的秦汉湖南——回望古医源头

文丨凌鹰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那一件件发黄且破烂的绢帛或竹木上,居然隐藏着那么多中国医学最早的传世精华。如果华佗在世,他会发出怎样的惊叹?如果扁鹊在世,他将面露怎样的惊喜?

我说的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迄今所见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

可惜华佗和扁鹊不可能复活,真正为之惊叹和惊喜的却是我们的今人。

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发现吧。

14种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医书,其中写在绢帛上的有10种,写在竹木上的有4种。看着这些涵括预防医学思想、医药理论、医疗方法和方剂等内容医籍,我们能不联想到中国医学潺潺流淌的源头而热血沸腾吗?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也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中内容最全面的一种,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洋洋洒洒足有一万多字。它详细记载了医方283个,其中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治疗的医方103个。书中的254种药名,居然有将近一半哪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也不曾见过的。在各科疾病记载中,最多的是外科疾病,书中记明治疗某些外科或皮肤科疾病时,强调要清洗患处,对附有脓血或坏死组织的疮面要加以清理,然后敷药,有的方子还指出了不要用手直接敷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外科手术。例如,用点燃的草绳烧灼皮肤上的小疙瘩疮等,甚至还有一套完整而且成熟的割除痔疮的外科手术案例。用现代文字来诠释,其大意就是:如果病人直肠内长了痔疮或瘤子堵住了肠道,就将狗的膀胱套在空心的竹筒上,插入病人的肛门中,吹胀后将病人直肠中的患部引出,然后用刀割去溃疡,敷上消炎止痛的黄芩。病人出现直肠脱出而不能自动复位的情况,就用膏油涂在直肠上,使其润滑。如果直肠仍不能够复位,再将他头朝下吊起来,利用地心引力让其复位。如果还是不行,就用一盆凉水对着患者的胸、腹部泼去,病人在突然而至的凉水的刺激下,会不由自主地猛吸一口气,直肠就回复到腹腔里了。

我们简直难以想象,这种在当代医疗中只能借助高科技完成的病例,古人却完全是采用一种既原始又符合科学的方法解决的。

再看这件《养生方》帛书,别看它沾满了岁月的黄尘,可它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有关养生学的专科文献,记载了包括防治衰老、增进体力、滋阴壮阳、性保健等医方80多个。而且,《养生方》中特别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对饮食疗法的强调。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从食品中汲取营养、祛除疾病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养生方》中就有多种用于食补的食品,如谷类和各种动物类,书中认为长期有计划、不间断地坚持服用,必能强身健体、长寿美容,这与现代医学观点难道不正是完全一致的吗?特别有一方子说得更具体:如果平均每天早晨在饭前服用两个甜酒鸡蛋,坚持吃21天42个,就能使身体机能得到振奋并容颜秀美。看着这样的药方,你简直都有点怀疑这是一个老中医刚刚给我们开的。

那些已经早就远去的老祖宗,我们当然无法知道到底是谁,但他们留给我们的这些古老的药方,却并没有受到任何时光的阻隔。这个《足臂十一脉灸经》药方,就很有临床实用价值。这本源于古代灸法临床经验的医疗专著,比秦汉之际成书的《黄帝内经》还要早,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医学抄本。这本书把人的经脉分成了十一条,并为其确立了名称、路径和生理、病理特点,且介绍如何用灸法来治疗疾病。其中,有一条关于脉象诊断的记录,即“揗脉如三人参舂,不过三日死”。意思是说,如果病人的脉搏就像有三个人手执木棒一起舂米,那么此人离死不远矣,最多活三天。这种现象在西医中被称为“三联音律奔马律”,由英国医学家特劳伯氏于1872年才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可谁也没想到,早在约2000年前的中国,竟然就有不知名的医生对这种病例给予了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

我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具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全面性,并非夸张。即便是有关生育医学的,这里也有具体的涉及。其中一本《胎产书》就记载了逐月养胎法、生男生女的选择和如何胎教以及不孕妇女求子法等内容。虽然有些观点夹有那个时代明显的迷信成分,但其对择时受孕、胎儿发育、孕期调养及产后保健等跨时空的论述,至今对中医学都还有不可忽略的借鉴价值。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