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大爱井冈山

2016-09-27 15:51:5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大爱井冈山

文丨刘晓平

 

二十一世纪初的一个仲春之晨,晨曦初现,我便伫立于黄洋界上,透过乳雾迷蒙的山色,我仿佛看见上一个世纪那血与火的战争岁月里,红军战士和老一辈革命家,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和未来,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为大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用忠诚和信仰,书写了革命的大爱篇章,书写了大爱的井冈山!

 

塘边月夜

党的“八七”武汉紧急会议之后,毛泽东便到志同道合的爱侣杨开慧家乡板仓去调查农民群众对土地问题的意见。在板仓的日子,他同杨开慧朝夕相处,一起走树串户,一同开农民代表的调查会。有了这一段经历,毛泽东便根据调查材料,整理出中国革命的《土地纲领》。此后的8月30日,当时的湖南省委常委开会,决定发动湘东赣西秋收暴动,并决定毛泽东担任收暴动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农军师长,立即着手组织起义!就这样,聚少离多的毛泽东和杨开慧,只得在长沙城匆匆而别;离别时约定:杨开慧随时要通过组织的渠道,把她们母子的情况告诉指挥在前线的毛泽东。

9月9日,毛泽东在江西铜鼓首先发动起义,几个团分路向长沙进攻,战斗先后失利。危急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改变了进攻长沙的计划,引兵上了井冈山。进军途中和到达井冈山之后,毛泽东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杨开慧母子,先后派何长工等去长沙向省委汇报军情和请示工作的同时,打听杨开慧母子的下落。可是,直到1928年1月,何长工返回井冈山时,却没有带回有关杨开慧母子的只言片语。当时的长沙四处戒严,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听了,顿时心情越加沉重,也特别思念杨开慧母子……直到1928年2月,在宁冈茅坪的毛泽东,突然接到湖南省委易礼容从萍乡送来的一封信。这可让他喜出望外,满以为可以得到杨开慧母子的消息。但全信读完,易礼容告诉毛泽东的,是反动派如何在湖南全境大肆搜捕进步人士,屠杀共产党人,长沙城里城外一片白色恐怖,到处都是血雨腥风,连省委也只得迁出长沙,搬到萍乡办公。毛泽东看完信时心已碎,想必杨开慧已是凶多吉少了……此后先后有消息传来,却说法不一,有的说杨开慧去向不明,有的说她已被捕入狱,有的说她已壮烈牺牲,却没有关于杨开慧平安的消息。毛泽东是最了解战友、爱妻杨开慧的,以她对党的赤胆忠心,对革命的矢志不移,对敌人的疾恶如仇,一旦落入魔爪,几乎就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但胸怀大志的毛泽东,心中装着整个民族的劳苦大众,心中装着革命和祖国的未来,他只得将对爱妻和战友的无限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在红军打下永新后,毛泽东就来到永新西乡的塘边做些调查研究,早已带领工作队工作于此的贺子珍听说了,心中又惊又喜,毛泽东是她一直仰慕又十分敬爱的领导。她赶紧带领姐妹们打扫房间铺好床,好让毛泽东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她也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照顾毛泽东的职责,两个人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白天,她为毛泽东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或是帮毛泽东抄写一些东西;晚上,毛泽东习惯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到东方既白;这时,她就为毛泽东准备好可口的夜宵,在毛泽东夜深人静工作时,她从不打扰。无数个月夜,虫声如诉,流萤飘飞,她只是看毛泽东窗前灯下的剪影,她的心便诗意般宁静,一种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便愈加坚定了。端午一过,天气就渐渐作燠了。这一天晚上,毛泽东奋笔疾书到半夜,觉得肚子有点饿了,看看外面,夜凉如水,月亮下大地升腾起一片朦朦胧胧的乳雾,好一个恬静的乡居月夜。他不由得又想起亲爱的战友和知己杨开慧,沉思良久,便伏案疾书了心中思念和诗意,就是他那首情意缠绵的新词《贺新郎》,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儿女情长的一阕了: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毛泽东从不将这儿女情长的一面示人,但他思念之深,不书不快。写完,便放到抽屉里,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便站起身,想出去走一走。一转身,便见贺子珍倚门而立,双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夜宵,正痴痴地看着他。面对这样一双晶亮而含情脉脉的眼睛,他仿佛看到了另外一双也是这样晶亮而含情脉脉的眼睛,是那样摄人心魄,沁人心脾。毛泽东赶紧上前,接过贺子珍手中的碗放到桌上,说:“我们出去走走吧。”贺子珍以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温柔执拗地说:“你吃完我们再去,好吗?”毛泽东重又端起碗,幸福状地吃起来:“这是石蛙!怎么搞来的?这东西营养价值高,但是很难抓得到的唻,你也尝尝吧?”贺子珍笑着摇摇头说:“我吃过了,这是专为你留的。”毛泽东也不再推让,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贺子珍转身出了门,毛泽东紧跟其后,默默地走过一段后,毛泽东望着中天的月亮,自言自语地说:“过几天就到十五月圆的日子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贺子珍心灵一动,她觉得有勇有谋的毛泽东,似乎换了一个人,会有这样幽柔的情怀。便问:“杨大姐有消息吗?”毛泽东吃惊地说:“你也知道杨开慧?我们长沙一别,音讯杳无,传说被反动派抓进监狱,只怕已不在人世了……”说起爱妻,毛泽东便黯然神伤,无限倦念地说:“她是一个好妻子,也是一个好母亲!”贺子珍自认识毛泽东,便深深地为他桌尔不群的气质所吸引,对他充满仰慕之情,当作心中的偶像来崇拜,没往其他方面去想。时间一长,知道了他的身世,觉得他为革命牺牲了一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由得便动了母性和爱心。便心生幻想:要是能一辈子留存他身边那多好啊!但转念又想:他如此优秀,脑子里装着深邃的思想,胸中藏着万种韬略,我哪行呀?然而,她又觉得:毛泽东这个人,伟丈夫的气概十足,也很懂得爱人怜惜人,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大爱,这样的人也应该得到女人的爱。望着天边将圆的月亮,她便在心里打定主意,该怎样向他表白!这时,月亮旁边的星星,眨着眼睛笑了……

 

井冈兰

井冈山的春天,格外迷人,山势起伏,翠绿如海;湛蓝湛蓝的天空,像广柔浩瀚的草原。和风丽日下,群峰峻岭像洗过一样,青翠欲滴,杂树生花,飞鸟穿林,整个井冈山便笼罩在一种春意无限的喜气中。

这是1962年春天,一个伟人在阔别自己战斗生息过的地方多年以后,又重回故地,寄托他多年的思念。他就是我们的朱老总——朱德委员长。时年他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在时隔35年后重回井冈山。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容光焕发,精神抖擞。顿时,山上山下一片欢腾,“朱军长回来了”的喜讯不胫而走。朱德一下车便说:“井冈山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我是回家来看看的。”接着,他不顾行车劳顿和疲倦,重游了他和毛泽东并肩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有着太多的难以忘怀的记忆……

次日清晨,他就问陪同的当地负责人:“我记得过去这里有一个到处都长着兰花的地方,现在还有吗?”“有,就是兰花坪,原来叫坳背,这里兰花遍地,长得可茂盛了。”但转念又说:“首长,我们还没修公路,派人去挖几株来吧?”“不,我一定得自己去看看,没有公路有山路,我可以自己走嘛!”朱德委员长对这片兰花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和亲密战友和爱妻伍若兰,平时散步时是常来的地方,妻子曾指着遍地的兰花说:“我就像这兰花,愿一生陪伴着您,走向革命成功。”一想起这一幕,朱德总是激动不已。可惜的是,为了革命,为了救朱德,伍若兰过早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朱德委员长的坚持下,地方领导陪他来到了兰花坪。一丛丛芳香扑鼻的兰花盛开着,精致而优雅的浅黄色花朵,是纯洁的象征,端庄而恬静。35年后,重睹这故地兰花的风采,朱德委员长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他敞开心扉,尽情地吸允着这沁人心脾的郁郁芳香。 来到花丛中,他选了株沁芳吐艳的兰花,轻轻地抚慰着细心地观赏着,花蕊上有一颗晶莹的露珠儿在闪光,好似久别重逢后欣喜的泪花。朱德委员长神情凝重地说:“战争岁月难忘,也不能忘,当年我就常来此地。”他望着起伏的井冈山,似乎已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1927年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幸存下来的一支部队,几经艰苦,转战湘南,连克数城,发动了著名的湘南暴动。当朱德率军进入耒阳县城时,认识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伍若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伍若兰坚定、果敢、成熟,尤其是在司令部工作期间,通过耳濡目染的生活熏陶,他们之间建立了同志间的革命感情。她了解和理解朱德,虽然年龄相差太大,此前朱德又有两次婚姻,但她理解朱德,他的生命和他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的职业、他的革命目标和他所处的环境,又使他不可能回家去享受亲情,他所有的爱都献给了党的事业。有了这一层理解,便坚定了伍若兰对朱德军长的爱心,她觉得他应该得到神圣的爱。后来,在战友大姐谷芝英的撮合下,伍若兰和朱德军长结成了革命伴侣,她被他博大的胸怀,真诚的品格、光明磊落的气度深深打动,她决心用自己的真诚去填补他那爱的真空,让他重燃爱的火花。一个春寒的月夜,在胜利的祝捷声上,战友们为他们举行了婚庆大典。战友们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当众表态,朱德望着伍若兰绯红的 脸,勇敢站起来说:“我们一老一少,一军一民,却是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然后靠近伍若兰耳语几句,笑着说:“我是胡子,她是麻子,为的是打白狗子,为的是麻麻(马马)胡胡(虎虎)过日子。”台下战友们听了,一阵捧腹大笑,大家尽情分享着这对新婚夫妇的喜悦和甜蜜……

从此,这对革命夫妻,携手战斗,转战大湘南,苦战井冈山。在井冈山这块红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大爱的革命颂歌。一对生死夫妻,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挚爱的诗篇:

 

雄师挥戈罗霄山,星辰日月天地间;

巾帼自有豪杰在,丈夫喜逢井冈兰。

 

1929年初春,湘 赣两省敌军调集了18个团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实行围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把敌人调出井冈山外围歼灭;留彭德怀、王佐率一部分主力留在井冈山,配合外线作战。伍若兰已有四五个月的身孕,但她坚持随夫征战。征战途中,由于林彪率领的警戒部队麻痹轻敌,提前撤除了岗哨,导致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的两个团,突然包围了朱德宿营地。当发现时,情况已十分危急,十几个荷枪实弹的敌兵已冲到军部门口。伍若兰见状,灵机一动,冲上去夺过朱德准备迎敌的手枪,快速走到门口,把快到门口的敌军故意当成红军,厉声道:“前边战斗那么激烈,你们快去参战,到这来干什么?我是军长太太,命令你们离开这里!”她同时向朱德示意:“老伙夫,快去厨房给军长打洗脸水!”转瞬间,朱德从侧门跑了出去,十几个敌兵把伍若兰团团围住。在敌人搜捕朱德的过程中,伍若兰踢翻了敌守兵,转身朝村口跑去。快跑到村口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她的脚踝。伍若兰被捕了,朱德在她的掩护下脱险了。在审讯的日子里,敌人使尽了百般魔法,都没使伍若兰屈服,最后敌人把伍若兰腹中的婴儿取出,砍下她的首级,悬挂于赣州城门示众。当消息传到朱德耳里时,烈火金刚的将军泪如泉涌。8年后,当史沫特莱在延安采访朱德时,他是这样痛苦追忆的:“她叫伍若兰,是个作家,出身于大革命时非常活跃的知识分子家庭……”深深的怀念,无限的追思,令这位驰名中外的总司令泪水夺眶而出。

在时隔35年后,朱德重游与惜日战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伫立兰花坪,凝望纯洁芳香的井冈兰,神思久远,浮想联翩,一幕幕呈现眼前,是那样的真切而令人难以忘怀……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