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传情 以品立文——刘克邦《自然抵达》读后赘语

2016-09-22 09:38:26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以事传情 以品立文

——刘克邦《自然抵达》读后赘语

文丨龙长吟

 

刘克邦的散文先前陆续读过一些,感到真诚、质朴。后读他集结成书的《自然抵达》,一股情感与道德的冲击力扑面而来,止不住要说上几句。因多是口水话,便知趣地冠以“赘语”二字,祈望读者谅解。

《自然抵达》中的散文,除了两篇书评,两篇抒情散文而外,其余全是记人记事之作,即便记人,也是通过记事展现的。克邦散文中所叙之人事,大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识见过的,人皆品德高尚,事皆很有意义,有的还曾给作者刻骨铭心的人生教育,终身不忘。这样的人和事首先感动的是作者自己,然后理所当然地感动读者。人在旅途,渐行渐远,阅历日丰,积淀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有冲击力,不吐不快,写作便成了刘克邦生命的需要。克邦的散文不是“作”出来的,而是从心灵深处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行其所当行,止其所不得不止。书名为《自然抵达》,标举了他散文这个重要的艺术特色。“文贵自然”,散文尤甚。掉书袋,长篇大论,耳提面命,乃散文写作之大忌。在互联网时代,敲出关键词,搜罗什么子曰诗云,杜甫李白,马恩列斯语录等相关资料,多了去了。克邦散文从不仰仗间接材料,篇篇来自亲见亲历亲为的实事,字字出自真心,句句源自真情,生活质感,精神纯度,境界高度,都是“自然抵达。”

文章自然流出并非汗漫无当,不讲究结构技巧。散文也须精心谋篇布局,循其独有的叙事之妙。克邦的散文,与小说颇有相通,又区别分明。小说重铺排,于情节、场面、细节、心理等方面,尽情铺陈,不嫌繁冗;而散文的叙事则在勾勒背景、现出事件轮廓的前提下,抓住最闪光的细节、片断集中展示,力求精炼,适时适地上升到适当的高度,以提升境界,启人智窦,陶冶精神。作者写重游夏威夷,却用1993年首游夏威夷观看土著人表演的片断作结。当时,土著人用一节削尖的竹子从一头插进椰子,不用任何人帮助,铆足劲,大喊一声,竟将平常需要人用柴刀使劲才能砍出一个小洞的椰子掰成两半,然后端着它热情地邀请围观的游客喝那椰子水。可游客嫌土著人染指过的椰子水脏,没有一个人助兴。正在表演者尴尬、全场气氛沉寂、大煞风景之时,一群日本人站出来了!他们热情地喝着,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游客,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就是这个片断,让读者懂得了什么是脏,什么是干净,什么是猥琐,什么是豪气,什么是友好、平等和尊重。

散文的叙事,并非单纯的叙事,而是以事传情,以事明理。艺事相喻,这是中国散文的传统路数。克邦的叙事散文,事情往往比较曲折复杂,有的还颇为离奇。《罗盘的主人》围绕罗盘归属,一次退还、两次丢失、三次复得、四次亏欠的曲折经历,从同学少年两人相交、相骂、绝交、救我一命,到几十年后我手持罗盘千里寻故人,欲物归原主时,主人早已魂游天国,留下的是我永生难安的心的疼痛!这个满可以写成一部中篇小说的真实故事,在散文,便不能肆意渲染,更不能大势铺排。作者以情感为动力,抓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片段,巧妙穿插、衔接,精炼而又饱满地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朋友、恩人、英雄、罗盘主人的无限怀念、愧疚和敬仰。“事情”“事情”,事以情牵,情以事显,情事相因,艺事相喻,理在其中,境界自出。《芙蓉路上的邂逅》《下乡记》《“蔬菜”与“花树”》《下乡记》等等,莫不如此。

克邦的散文叙事,还善于借用小说叙事的“逆转” 法。在《送礼》中,妻子的调进毫无问题,可调出总是办不成。不得已,只好放下人格,在朋友开的商店买了两条高级香烟送出,果然一路绿灯,当天全部搞定,妻子立马到新单位报了到。哪知吃晚饭时,老板朋友又提了两条高级烟火急火燎跑来说:“昨晚忙中出错,把两条假烟给了你们,倘若坏了你们的大事,我可要后悔一辈子!”好在事已落妥,无碍大局,但我与妻子还是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冒出一身冷汗。”结尾这有惊无险的转折,使本已平静的事态顿生波澜,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既有《麦琪的礼物》的巧妙深邃,又得 “豹尾”之法的真谛,收“临去秋波那一转也”之功效,技法不可谓不老到。

鲁迅说得好: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克邦心中汩汩流出,而后“自然抵达”读者心头的散文,精神境界自然不低。这境界,一来自散文中人物的思想境界,二来自作者自己的思想境界。《芙蓉路上的邂逅》中那个擦鞋女子,情形可怜,我便将自己的鞋专由她擦,足见作者的同情心;一次,我把装了各类证件和许多票据,还有不少现金的皮包掉在那里了,好多天找不到她的人,也找不到我的皮包。正当我急得有点怀疑她见钱眼开时,她在我经常路过的地方找到了我,“哎——,哎——哎——”急切地呼唤着,气喘吁吁,把皮包交到我的手中,见我掏钱,转身跑了。原来她捡到皮包时我已走远,第二天她儿子住院,抽不开身又无法联系,故多天后才等到了我。一个拾金不昧的老套故事,在克邦的笔下并没有老掉牙,它有鲁迅《一件小事》同样的含义,却比一件小事曲折,叙述起来也从容不迫。克邦决不文过饰非,真实地袒露自己曾经卑劣的灵魂,哪怕是仅有的一次。作者十岁丧母后只身独处,形同孤儿的一年多内,吴老师待他如子,在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把好吃的留给他。可是在后来的文革中,他却被人利用,糊里糊涂地上台批判了吴老师,落井下石,恩将仇报,令作者终生悔恨、羞愧。《吴老师》这篇散文虽步巴金《随想录》的后尘,但勇于露丑、引以为戒的真诚照样给人慰藉。读他的文章,诚如何淼玲所言,的确 “有一种温暖、温润之气弥漫期间。” 散文是形而上的艺术,讲究境界,精神,格调,品位。克邦 “以品立文”,其散文篇篇都有相当的思想境界,精神高度,艺术品位和行文格调。这是《自然抵达》的又一重要特色。

克邦的散文,厚积薄发。作者从小喜欢作文,1978年参加高考因作文出色语文获高分而被重点学校录取。53岁上他破土而出从事散文创作前,已读过许多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写了百十万字的调查报告、文字材料,发表出版了百十万字的论文论著,有过长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遣词造句等基本功的训练。经过数十年的热身,一旦动笔,起点就很高,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克邦很懂得散文写作“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的艺术辩证法,常常“从生活的肌理走入灵魂的旷野”,从事情本身出发,又不拘泥于事情本身,将人生感悟、社会理想、现实评判、哲理经验、亲情友情,注入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克邦的散文,采用小说的材料,散文的结构和笔法,加上内在的情感冲击力和道德感化力,的确可以净化灵魂、洗涤精神、消除烦恼,对年轻人具有某种精神诱导的作用。

散文与诗,都追求语言的美。孔子“言、文”之辩,戴东原“义理、考据、辞章”三分之说,元人刘将孙“一言而可以尽文之妙者,焕而已”(一句话可以说尽文章奥妙之所在,那就是“文采”二字)的断言,都见出辞采之于散文的重要。克邦的散文言辞虽然朴实,却不输文采,还时有泼俏之风。

文学界的朋友大都知道,克邦是官场中人,身在古称“布政使司”的衙门,虽居副职,官位不很高,权力可不小,他弄散文属官员写作。中国古近代文学作品,从来出自官员之手,此处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官员写作”的概念呢?这是因为,古代社会分工不细,做官作文系于一身,普遍如是。现代社会,分工细微,文与政,界限分明,跨界被错误地视为不务正业。其实,官员从事文学创作,可以调剂思维,深入了解社会民众,既是“提升自我、提高思辨能力的一个途径,”又在“接近社会各阶层、经济各领域的条件和机会更多,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更丰富、更真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题材,有助于把作品写好写活写出品位来。”(《湘潭日报》2012年1月22日第2版刘克邦答记者问)官员写作是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大好事。再者,自古以来,人们对官的要求比普通人高,且多为仰视,今天的人们对官的要求虽仍然很高,但信任度大为减低,多抱着审视的态度,对从事文学创作的官员尤其。散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外化,特别需要强调人品人格的修养。孟子曰:“吾养吾浩然之气”, 郝经曰,“有德者必有言。”德行高尚之人,行而为事业,吐而为辞章。言为心声,散文家尤需注重精神操守,讲究境界气节。我读克邦的《自然抵达》时,便带着苛刻的审视的眼光,注意以文衡人,以人观文。可我读着读着,止不住感动,其人也正,其文也清的印象越来越突出。这正应了作者自己的话:好官能“把作品写好写活写出品位来。”克邦高官位置,平民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仍然是他衣食住的准则。十岁丧母,曾孤身一人独立生活,形似孤儿,后与右派父亲相依为命,辍学务农。苦难的童年经历使他“深谙平民百姓的善良、纯朴和与世无争……与平民有着一股割舍不断的感情。”后来“有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但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敢忘记自己的过去,更不敢丢弃自己的一份责任。”(《自然抵达》P423)在网上,他自称“湘楚平民”,始终以平民自居,以廉洁奉公为本色。过清风桥时,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为官当政者,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像这桥一样,端端正正,稳稳当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然抵达》P300)才好!光宣言不可信,关键是看他一生的修为,尤其是晚节。到底咋样,雪泥鸿爪,书中也依稀可辨。30多年前为救两个落水儿童,在自己生命不保的危险关头,宜肯同归于尽,也不独自偷生,终于三人皆活。“有此生死一遇,心灵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精神达到升华,” (《自然抵达》P154)为后来立身行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笃定了为人处世的基调。30年后,发现湘乡网站“爱心之窗”中一个求助者遭遇十分可怜,囿于自身经济力量的限制,只好把唐浩明送他的线装书《曾国藩》拍卖,得2400元善款捐赠;他带着第一本散文集《金秋的礼物》在家乡签名发售,所得17,000元全数捐给了贫困学生;每年他还给两位特困学生定期寄赠生活费、学费。作为总会计师,本不具体分管财经开支,为了更科学有效地使用文化经费,帮助文化界人士解决棘手的困难,临近退休时,他主动加挑了这副担子。

克邦的作为,让我想到一个七品朋友,受他勤政爱民的启发,前年我曾为某公园的一个景点撰下一联:“情系万家,当官宜廉宜让宜蹈厉奋发而民有安居之乐;理归一宗,治守兴本兴末兴科学文化则国无鼙鼓之忧。”若书成条幅,送克邦亦颇贴切。可是,一礼不可二送。前不久无事乱翻书,偶然得见左宗棠联语:“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知凡好官都追求清廉清静。一时兴发,也口出微言:“当官持廉德是本,以心为文品自高。”——顺便放在这里,权作本文的结语。愿克邦与官员作家诸君齐勉之。

(2013年9月18日于同升湖)


作者:湖南省作协创研室原主任,研究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