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记忆的诗性表达——读刘克邦散文集《自然抵达》

2016-09-21 17:18:5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生命记忆的诗性表达

——读刘克邦的散文集《自然抵达》

文丨黄 蓉

 

刘克邦散文集《自然抵达》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来自个体的生命记忆在一些作者笔下,有可能会成为个人经历的或愤怒或哀怨的言说,然而,《自然抵达》却是一本洋溢着纯粹暖意的回忆之书。回忆构成了作者主要的叙述方式,它剔除了平凡生活的杂质,讴歌人生旅途中的真善美,将自我个体及一个民族过往的苦难升华为一种纯净、真率、动人的美。那些质朴、透明又结实有力的文字,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散发着一种博大宽宏、厚朴沛然的诗性气质。

刘克邦的散文充满独特的平民情感视角。他曾说:“我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我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和所感所受的真情表达……”。从他的文字中不难看出,与大多数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一样,刘克邦不可避免地体会了他那个时代的生命个体所遭遇的种种苦难:三岁时父亲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被遣送回农村老家,相依为命的慈母又在他十岁时撒手人寰(《我的母亲》),接下来,又经历了失学、物质极度困乏的磨难。他做“牛倌”,当铁匠,插秧、扮禾、挑粪……然而面对命运的苦难,刘克邦却以农家子弟特有的顽强坚韧勤奋劳作、坚持自学,终于在关键时刻成功改写了自己命运,从社会最底层的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儒雅多才的领导干部,丰富的阅历及人生体验使得他的散文自始自终都洋溢着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正能量。而从《下乡记》、《生死之间》、《车祸现场》、《芙蓉路上的邂逅》……等篇什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宽厚、感恩、纯朴的心灵,他从未因位高而忘本,而是依然无法不对身边的弱者(缺水缺电的乡亲、落水的儿童、遭遇车祸的伤员、贫困学生、丧夫的擦鞋女……)的悲惨和不幸动心,总是尽力关怀和帮助他人,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向上的人间真情。

刘克邦的散文还洋溢着浓郁的“在场感”和亲和力,成为读者重启通往过去时代的记忆隧道,而且通过所书写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事件和一处处场景,刘克邦毫不留情地对历史、现实及人性之“丑恶”展开批判:现实中傲慢无礼的王科长(《送礼》)、以权谋私的交警(《罚款风波》),服务态度粗暴、管理混乱的医院《门诊遭遇记》,搭车乱收费的电信部门……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最真切的生活记忆。而那种在特殊的年代里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灵扭曲(曾上台揭发、批斗过关心自己的“吴老师”(《吴老师》),因为命运的捉弄而遗失的珍贵友情(《一段友情的波折》、《罗盘的主人》),又袒露了作者真诚的忏悔,令人深思、动容。

刘克邦的散文在朴素平实的外表下,蕴含着一种在当今散文中少见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对理想、道义的坚守,对人的尊严的确认,对普通人苦难与不幸的真诚悲悯,以及对现代世俗生活的深刻置疑。而独特的平民情感视角、传神的细节摹画以及精警的哲理生发,则常常收取平中见奇、弦外有音的阅读效应,显示了作者对“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语)散文艺术特征的出色驾驭。展读刘克邦散文佳作时,你仿佛在与一位见多识广、胸襟博大的智者娓娓交谈,竟不知不觉地滤去了心中的浮躁,平息着世俗的烦恼,继而将精神领域的求索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大约便是《自然抵达》颇耐品味、令人回味无穷的缘由吧。


作者:黄蓉,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