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河畔军工魂—原国营第七O三厂遗址遗迹追忆

2016-09-01 17:04:13 [作者:何健能] [责编:戴瑶霖]
字体:【

时序立秋,骄阳似火。

当我们走进位于新邵县城新阳路资江河畔的原国营第七O三厂厂区时,巍峨高大的工厂大门和厂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跨世纪老人,凝目注视着芸芸众生来来往往,“国营第七O三厂”这七个大字赫然在目,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工厂几度辉煌,企业工人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

军企重创感天动地

斗转星移,时空轮回。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共和国长子,国家大三线建设的重点企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从武汉整体搬迁开始,精英汇聚,龙腾虎跃,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首先抵达,他们或携儿带女或成双成对,在工厂安家落户,这其中包括不少南下干部,以及北大、清华、哈工大高材生,而最令人们难以忘怀的是原国家领导人陈云之子、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在工厂的三年时光;不久一批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复员军人也汇聚于此,八十年代后一批武大、湖大、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学生先后分配到厂,成了企业管理和技术中坚,再后来军工系统内部安排就业的家属子弟也占了相当比例。上世纪60、70年代初建,凝结了两代军工人的心血和汗水,毕露蓝镂,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座颇具规模的军工企业耸立在涟邵盆地的资江河畔,作为国家电子工业部部属军工企业,定点生产蓄电池,产品远销国内外,辉煌一时,高峰期包括属子弟在内全厂5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开始了他们寻梦践梦的人生历程,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一代军工人的鲜活灵魂。 当我们在企业留守人员的陪同下,漫步在生产区和生活区时,尽管是浮光掠影,初创时期古色古香的厂房、低矮破旧的住房,依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当年的创业者,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生产生活,禁不住热泪盈眶。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当年的辛酸已化作往事,当年的主人如今也已天各一方,不少老同志还进入了天堂。但地方永驻、工厂犹在,各种场景历历在目,只不过厂房已破旧不堪,办公楼也风光不再,数十载风雨剥蚀,再也难觅当年风采。抚摸着锈迹斑斑的老设备,如此近距离地目睹那些原始的厂房和机器,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当年那些热血的军工人,就是怀揣着一颗红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为共和国军工事业奉献智慧,挥洒热血。

望着办公楼内少数仅存的照片,我们泪眼婆娑,当年那些风华正茂,正值青春年华的知识分子们,牺牲小我,忘我工作,扎根于资江河畔这一隅弹丸之地。如今他们都已近暮年,青丝早已换成了白发,岁月的沧桑在他们身上刻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他们豪情不改,志气犹存,养儿育女,教子教孙,发挥余热,乐在其中。

改革改制历经风雨

大浪淘沙,顺势者昌。

面对汹涌澎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作为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国营第七O三厂苦苦支撑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企业运转日益艰难,被迫下放地方,1994年归属邵阳市机械冶金电子工业局管理,从此企业开始了军品转民品和改革改制的大胆尝试。1996年与湖南进出口集团、日本重化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会成立了湖南新日重化有限公司,该厂控股53.4%,主要生产电解二氧化锰。当我们看到一栋栋合资期间兴建的厂房和办公楼,尤其是看到挂有日本特色的“质量管理课”和“技术课”的招牌时,可以想象当时生产科研的火红场景,尽管如今墙壁上尘封蛛锁,高大空阔的车间里仍摆满了当年合资时引进的各种机器设备,那时可说是行业领先的家当,如今却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或许是时运不济,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锂电池取代蓄电池,加上日方公司破产,企业自身负担沉重,经营不到几个年头新日重化便陷入困境,处于半停产状态。1998年起军品生产全面停止。2002年企业下放新邵,属县经发局管理。

天无绝人之路,新世纪伊始,新邵吹响了国企全面改制号角,2005年该企业实行产权转让,由湖南山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收购,成立了以崔璀为董事长的湖南阳光电化有限公司,一时红火,当年产电解二氧化猛7271吨,产值5600万元,交税近300万元,并成为市县出口创汇重要企业之一。可好景不长,不久公司资金链断裂,又陷入半停产状态,2008年的冰灾又雪上加霜,导致企业全面停产直至今天。其间为了解决部分职工的生活困境,市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倾注了全部爱心,花费了相当的人财物资源,无奈问题太多,闹事不断,企业始终成为地方一大隐患。

重整河山更待后生

尽管无数次走进企业,但这次旧地重游,令我们无限感慨,企业的生命为何如此短暂。短短五十年,相对于时间长河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也可说是浩瀚企业星空中的一颗流星。凡事不能全以成败论英雄,当我们回首这些历史悠久的国营企业,尤其是这些艰苦卓绝的企业人的时候,我们心中充满了理解、尊重和敬仰,面对这些至今仍旧保存相对完好的工业文明遗址,如何正确对待和科学开发利用,仍是摆在我们经信人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尽管我们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作为工业化初期产物的中国国有企业,为我们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总结出了教训,更为宝贵的是这些企业拓荒人,为我们塑造了千古不灭的企业之魂。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