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山——世界锑都的美丽误称

2016-08-26 10:28:27 [责编:刘乐]
字体:【

锡矿山,位于美丽的湘中腹地——娄底冷水江市境内,以其锑资源之丰富、品质之优、产量之大著称于世,素有“世界锑都”之称。

一本锑的自传

锡矿山走向世人,从一个美丽的错误开始。相传自明朝末年(1541年),有人在新化县陶塘发现闪闪发亮的银灰色金属,乡人误以为是锡,于是将这座山命名为锡矿山,并一直沿用了下来。修撰于道光26年(1846年)的《宝庆府志》载:“井盐山之西......曰锡矿山......其山上产锡。”当时一度进行过开采,因所炼非锡,遂至中止。

光绪23年(1897年),湖南矿务局提调新化人邹源帆与亲戚晏咏鹿谈矿政,知有锡矿山。晏咏鹿请刘履斋一同到锡矿山探索,他们拾取了前人丢弃的30斤炼渣运至长沙检验,才知道这种矿叫安得莫尼,即锑矿。晏咏鹿和刘履斋合办了锡矿山上第一家采矿公司,很快山上的锑矿开采公司发展到22家。

从勘察、采矿到选矿、冶炼、销售,锡矿山进行着一场“工业革命”。坐落在陶塘附近的锡矿山展览馆,记录了在时代变迁中的锑。

根据历史的脉络,在解放前,锑的开采也经历了两个高峰期。最初的锑矿,露出地表,矿工用钢钎、手锤开山凿石露天开采。与采矿不同,最初冶炼不在锡矿山。1905年湖南矿务局设官办生锑冶炼厂,用坩埚炉加热温熔析法炼出生锑,1907年杨咏仙等人在谭家冲组建集炼厂,由此产生了锡矿山第一家私营生锑冶炼厂。

锑是一种战略物资,军事用途广泛,决定了它和战争的不解之缘。1914年,欧战开始,锑价猛涨。采矿公司蹿升到130多家,矿洞遍野,烟囱林立,最高日产锑达70余吨。1918年随着欧战告结,锑价一落千丈,开采进入低谷。1949年前,先后有英、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掠夺性开采,使矿区变得百孔千疮。

1946年,国民党锡矿山办事处又驻山营业,矿商开始恢复生产,到1948年有20多家公司复工生产,此时的国民政府摇摇欲坠物价飞涨,到1949年私营锑矿生产又陷入瘫痪状态。1949年10月,锡矿山解放,矿产资源收回国家所有。1950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成立锡矿山矿务局,统一管理锡矿山地区锑的探采。当时锡矿山用作商品销售的有锑砂、生锑、锑氧、纯锑4种,由于民族工业很少,锑矿在国内销售只占到了销售总量10%。

解放后,以锑生产为标志的民族工业迅速崛起。竖井、斜井、盲斜井、平窿联合开拓、风钻凿岩、机械化凿岩等技术推陈出新,彻底告别了解放前把人当牲口使的手工开采时代。1959年,锑产量达到当时历史最高值1.39万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锡矿山矿务局实现反射炉炼锑砖锭机械化,炼锑工人甩掉了沿用70年之久的笨重锑瓢,让锑自流成锭。销售的锑品发展为锑精矿、生锑、精锑、锑白等10多种,列入中央人民政府部管商品。

改革开放后,锡矿山经营管理发生巨大变化,2001年,锡矿山矿务局整体改制为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是以锑采、选、炼为主,集锌冶炼、化工、科研为一体的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已形成年产4万吨锑品,4万吨锌品,15万吨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锑品生产商和供应商,公司锑品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的30%,占全球25%。是国家锑品主要研发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主要产品有锑锭、锌锭、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硫化锑、锑酸钠、无尘二氧化锑、纳米级三氧化二锑、金黄锑、精铟和化工系列产品氯碱、硫酸、盐酸、氯化石腊等。公司先后获国家“一类出口产品企业”、“进出口商品免验证书”、“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国家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7项国家级荣誉。

一部记载奋斗史的“家书”

今年40岁的陈大姐是振强公司的选矿工人,18岁从新化县嫁到锡矿山后,她的生活就与矿山连在了一起。锡矿山有句俗话叫“男怕打钻,女怕选矿”,打钻是因为危险,选矿有繁琐而繁重的劳动强度。陈大姐不仅当了选矿工,她还是从井下采矿一步步爬到地上,干到现在的工种。

1897年,刘履斋成立履和裕采锑公司,最初的60多名石匠、土工从新化温塘方向上了锡矿山。陈大姐就是走前人这条路上山的。100多年斗转星移,在锡矿山奋斗的人前赴后继。锡矿山第一个高峰期,担锑、挑焦、贩菜、运米,从事锑业工商者,有16万人在此云集。

新化农民上锡矿山用血肉之躯炼出了锑矿。山上有民谣唱道“养崽莫上锡矿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养女莫嫁石匠郎,口吐烟子无下场。”但还是有那么一群人,为谋生、为事业、为梦想,把自己的一生,甚至几代人都留在了锡矿山。今年62岁的罗梦兴(原闪星锑业公司选矿厂厂长,锡矿山土生土长的选矿专家)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解放前,罗梦兴的叔爷爷们就到了锡矿山,父亲罗凯旋也跟着族亲上了山。10来岁的罗凯旋从背矿石开始干起,腰上挂盏桐油灯,光着身子,猫着腰一次背起近百斤,在井下爬行。罗梦兴还记得小时候山上到处都是树林,春天在山上采茶叶、摘蘑菇都是童年的记忆。罗梦兴在锡矿山工作后,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大学选矿专业学习,学成后到受命到黔东南东风锑矿工作,然后再调回到锡矿山。

50年代,罗梦兴的老师郭振勋、陈荩的实验成果,应用到锡矿山建起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座硫化锑矿物冶炼厂。井下通风专家陈秉勤应邀到美国讲学,锡矿山的井下掘进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957年,锡矿山矿务局建成我国第一个间接法生产锑白的生产系统,锑白生产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结束了优质锑白从国外进口的历史。1959年,锡矿山矿务局建成我国第一家硫化锑浮选厂。解放后到改革开放时期,锡矿山的选矿由人工淘选向机械化发展,先后建成多个选矿厂,此时的锡矿山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时期,锡矿山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闪星锑业拥有1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6项,参与制订13项锑行业国家标准,我国绝大多数的锑品生产企业均采用这里的生产技术。1982年,为了一项锑标准的审定,罗梦兴与另一名同事两个月时间跑遍了西南、西北地区,只要有报道产锑矿的山头都去了。他背了沉重的一包石头回长沙,列车员都有些不解,在火车站过秤称重时足足有47千克。样品采集回来后,化验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锡矿山站在世界级高度,与世界的交往自然很多,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罗梦兴走了中亚、南亚、东南亚等产锑地区,到哪里都能遇到来自锡矿山的老乡,锡矿山炼锑技术被锡矿山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可以说,全世界,哪里有锑矿,哪里就有锡矿山人的足迹和锡矿山的技术。罗梦兴曾作为美国在中国聘请的专家在塔吉克斯坦对一家锑矿进行评估,公司董事长哈里克夫问:“在中国的中部有个世界锑之都,您知道吗?”罗梦兴自豪地说:“我就来自那里。”

来自锡矿山,永远是锡矿山人的骄傲。现在,闪星锑业成为我省两家中国质量安全出口产品示范企业之一,另一家企业是高铁世界龙头中车株机。

一块红色热土

锡矿山在共产领导下开始研究机械化和技术改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锡矿山就种下了红色基因,这里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红色热土。站在锡矿山肖家湾农贸市场向东望,找寻乱石堆中曾经的平民学校影子,脑海里浮现简陋的教室里先烈们对着镰刀斧头党旗庄严宣誓的场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省的第一个企业党支部诞生于此。

1925年6月,湖南雪耻会成立,掀起全省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中共湖南区委会派共产党邹建武、谭国辅以湖南省雪耻会员名义到锡矿山,广泛宣传各界人士。7月,锡矿山成立雪耻会成立后,召开了36000余人参加的大会,声援各界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罪行的斗争大会,并举行了绕厂区一周的反帝爱国大游行。

锡矿山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1925年7月,中共湘区区委委派共产党员肖铁生(又名石月)、仇寿松来锡矿山与邹建武等一起创立平民学校,建立了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肖铁生任支部书记,发展党员21人,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使锡矿山成为当时全省三大工运中心之一。1927年11月建立了中共锡矿山特别区委,相继成立青年团组织,发展团员24人,成立矿工工会,发展会员2100人。

1927年 “马日事变”后,肖铁生奉命率工人纠察队300多人支援长沙,队伍路过涟源六亩塘时,遭到许克祥部伏击,肖铁生等六、七十名就查对于光荣牺牲。1928年由于叛徒出卖,已调任中共长沙县委书记的仇寿松,被杀害于长沙识字岭。锡矿山革命转入低潮期,红色的火种依然保存。

肖家湾不远处的陶塘街采空区监测点,巍巍矗立着红军驻地旧址石碑。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遵照党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指示,离开湘鄂川根据地,突破敌人层层封锁,兵分三路向湘中地区挥戈猛进,队伍在11月下旬分别抵达安化、新化、溆浦和辰溪。左路军红六团(17、16师)开进安化、新化两县交界的坪口镇,16师侦察连先遣部队连夜急行军百多里,27日深夜到达锡矿山。29日上午,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带领16师主力约1500多人到达。30日,红17师54团团长刘志带领三、四百人从锡矿山出发,到蓝田镇活动,12月3日返回锡矿山。

红军在锡矿山停留了7天,此间空中有敌人飞机轰炸,地面有国民党反动派从桃源、常德、湘乡、宝庆方向向红军逼进。红军临危不惧,夜以继日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工商界人士积极捐款,红军共筹集银元5万块和一大批粮食、布匹、衣物等物资,招收新兵近千人,为红军长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解放战争时期,锡矿山地下党总支积极发展党员,发动矿工开展护矿迎解放支前运动,主动配合人民解放军147师和160师打响锡矿山的战斗,经过三天激战,解放锡矿山。特别支部的多数同志在战斗中牺牲,有的被捕英勇就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北矿山头高8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锡矿山革命英烈长眠在此。

一份如何始终领先的答卷

锡矿山自清末规模化开矿炼锑始,其技术水平基本代表了全行业水平。建国后一段时期内,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收归国有后,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生产技术大为改进,锡矿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锑品生产基地和标杆。

但在1897年至1949年的52年中,锡矿山锑矿基本是私营、分散、盲目开采,由国际市场操纵、掠夺锑矿资源,锑价几经涨落,矿区百孔千疮。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因锑资源长期开采,频临枯竭。现在锡矿山已由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锑矿,丧失殆尽原料优势,变成品位最低的矿山。

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和巨大的环境压力,如何走环境与资源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如何永远确保世界锑都的美誉,是摆在锡矿山人面前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

负重前行,锡矿山所在的冷水江市从2008年起,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对涉锑行业进行了大规模关闭整治工作。经过铁腕整治,冷水江区域内的涉锑企业和矿山,从当时的70多家整合成9家,到2010年锑品价格由整治前的每吨3.8万元上升到约8.2万元,逐步取得了国际定价话语权。2013年,省政府将锡矿山污染治理纳入“一号重点工程”五大重点区域之一。

作为行业龙头的闪星锑业公司更是坚持“世界锑都永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加大技术改造和科研投入,全力打造“闪星”世界品牌。公司拥有目前世界锑行业先进的生产技术,锑系列产品生产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了锑冶炼鼓风炉大型化,鼓风炉风口区截面积达4.5m2,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锑冶炼鼓风炉。1994年公司发明了除铅剂,实现了铅、锑的有效分离。2002年,公司又发明了快速除砷除硒剂。公司不断研制含锑新产品,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现已有超细粒氧化锑、催化剂氧化锑、超细高纯氧化锑等20余个含锑新产品投放市场,使我国锑产品出口由原料向深加工产品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2009年11月,公司技术中心经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组织专家评审,被授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同时,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质量检测中心获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成为我国锑行业第一个国家认可实验室。“闪星牌”三氧化二锑、锑锭获国家“进出口商品免验证书”。

面对枯竭的资源,冷水江市开始更加侧重技术研究、产品深加工、提高资源回收率。在锡矿山上一家民营冶炼厂,南宁的一家锑外贸企业特派了一名经理来此驻厂协助生产,这里的产品通过南宁销往国外制作阻燃剂。今年10月,闪星锑业的阻燃剂第一批产品也将下线。美国科学家研究预测,锑金属和三氧化锑至少有一百多种有待发现的新用途。锡矿山要始终不落后,锑产品的研发还任重道远。

另外,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投入,“三废”治理取得了好的成绩。矿山采用尾砂充填,选矿尾砂大部分做为充填料用于井下充填,剩余部分和选矿废水集中排入规范的尾砂库,经沉淀后,废水循环利用,实现了尾砂和废水不下河。矿山井下涌水建成了循环利用系统,做为选矿生产用水,基本实现废水不外排。

锑冶炼系统的锌冶炼系统经过技术改造后,配套建设了低浓度二氧化硫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气达标排放,废渣全部综合利用,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并建设了两台余热发电机组,每年发电量2800万度左右。

炼锑砷碱渣处理一直是锑冶炼的世界技术难题。2003年,公司对砷碱渣的回收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砷碱渣中的锑、砷、碱实现有效分离。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建设了一条年处理能力为1200吨的生产线,使砷碱渣中的锑、砷、碱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也解决了砷碱渣对环境污染问题,破解了砷碱渣处理这个锑行业世界性环保难题。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内参为此专题报道,曾培炎副总理两次亲笔批示要求转化为生产力。这一项目还代表湖南省参加2006建设中国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检阅。砷碱渣处理系统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环保示范推广工程”。曾经黄土裸露、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矿山,经过10多年艰难改造,一些山坡逐渐长草变绿,抗污树种也已扎根成林,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

目前,虽然锡矿山全部8家民营冶炼企业的矿石90%从世界各地采购,唯一一家国有企业闪星锑业60%的原料也来自锡矿山以外。但119年薪火相传,锡矿山享有规模最大、持续世界最长、产品质量最好的美誉, “世界锑都”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锡矿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工业史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正视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不应该妄自菲薄。今年初,娄底市经信委根据省经信委的部署,启动了锡矿山工业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用历史擦亮前行的道路,红军长征驻锡矿山遗址、忆苦窿、锑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有价值的文化

遗存正呼醒娄底工业提振信心,重振湖南工业雄风。

(供稿:娄底市经信委、湖南日报娄底分社

参与人员: 段云行 贺威 张杰军 曾红云)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