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丨凌鼎年:真话的力量——读戴希的微型小说

2016-08-25 10:03:49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真话的力量

——读戴希的微型小说

凌鼎年


 

戴希是什么时候进入我的微型小说作家名录的,我记不真切了,印象中已有好几年了。几年中,偶尔为编书、约稿之类事,通过几次电话,但至今也没有见过面,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

我对戴希的了解,几乎都是通过他发表的作品,与他寄给我的作品集。他的小说集《玫瑰与仙人掌》、《爱的谎言》都曾寄赠给我,虽不敢说篇篇读过,但都是翻阅过的。还因为我被聘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评奖的初评委,细读过戴希参评的作品,其中有几篇印象较深。有一篇原发于《精短小说》的《危房》,描写贫困乡水冷村小学的校舍成了危房,村长一次又一次打报告,都没能解决,无奈之下,他写了汇报材料,斗胆面呈给了县委书记,书记当即写下一段令人激动的批示,表示立即解决,并批给了分管副书记;副书记依样画葫芦,也写了一段很动人的话,批给了分管副县长;副县长语气更感人,同样写下一段关爱关心的批示,批给了教育局长;局长见层层领导批示,哪敢不重视,又立马再加批语批到了乡长手里,最后这汇报材料批到了村长手里,要村长立马落实,公文旅行,兜了个圈子又回到原地,你能说领导不重视吗?一级一级,个个领导都很重视啊,都冠冕堂皇,正气凛然,谓予不信,有白纸黑字为证,字字关切,句句急切,立马解决之心之意可昭日月,经得起任何一级领导来考核,来检查。要不,记者也没法发那篇县委县政府领导关注并解决水冷村小学危房的报道了——这不是黑色幽默是什么?这篇作品对中国官场中的形式主义的揭露与讽刺可以说是入木三分。这种如此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当然会受到读者的好评。这篇作品我投了一票,后来,经终评委打分,获了第三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可说是名至实归。

戴希的另一篇原发于《炎黄文学》的《闯红灯》,写一位中国小伙子在美国留学时,与法国女朋友外出,他闯了红灯,结果女朋友不能原谅他,最后两人只好因此而“拜拜”了。回国后,他有了新的女朋友,在一次与女朋友外出过马路时,他接受美国闯红灯的教训,等绿灯再过马路,谁知女朋友因此而责怪他,认为他窝囊,从而拂袖而去。弄得这位小伙子不知以后碰到红灯,该等绿灯,还是闯红灯?

这篇作品好就好在把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读者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两个女朋友对交通规则不同的理解吗?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吗?这难道可以归结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吗?应该说,这是篇有内涵的作品。戴希在落笔时,必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以借此对我们国民性中的某些陋习进行揭露、抨击。此文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是名实相符的。

戴希连续两年获全国奖,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戴希的创作实力。

我在大年三十收到他的集子手稿,春节长假刚好雪霁放晴,于是,坐在临窗的阳光下,翻看戴希的作品,随手记下点滴读后感,花整整一天时间,75篇全部读完,梳理阅读心得,对戴希的这本微型小说集子,也就有了整体的印象。

就戴希的这本《秘密约定》而言,官场题材是其重头戏,其次是社会问题,极少有爱情题材。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像《鹦鹉的故事》、《一只京巴狗的幸福》、《人与狮子》这种拟人化、寓言类的作品,写动物寓意世人,用动物世界观照现实社会,算是戴希创作中的别调,但别有深意,使其整个作品集显得俏皮活泼。

戴希作品最让我感动的是:坦率、真诚。常言道“文如其人”,通常是有道理的,从作品看人,戴希应该是个正直之人,是个爱憎分明之人,是个性情中人。为什么有如此评价呢?因为戴希是个“冒号”,属官场中人,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譬如不该你看的就不能看,不该你听的就不能听,不该你说的就不能说。揭短揭丑,批评讽刺尤其犯忌,对仕途极为不利。戴希身为一个区的政法委副书记,写反腐作品,写暴露文章,一般会投鼠忌器。当然,偶尔为之,点到为止,做做姿态,那也无伤大雅,但以此为大宗题材,就难得了,得有点无私无畏的心态才行,万一有人对号入座,或有人打个小报告,说你影射某某领导,那不无麻烦。如果不是对文学的真爱,不是对官场歪风嫉恶如仇,不是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他决计不会也不愿去写如此多的率性文章的。

说真话就有力量,戴希的作品是有力量的,普通老百姓是喜欢读的。

戴希的作品,除了反腐,也有倡廉,像《你何苦呢?》、《长大了会懂》等,以我之见,若把《你何苦呢?》改名为《他是书记吗?》,格调可能会更正气,意蕴也似乎更深些。

在戴希的作品中,像《保姆》中保姆的尊严、《站》中老局长的感叹感悟、《租个男友陪病父》中女儿的孝心、《走上悬崖之后》中的哲理、《玩家家》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调侃、《礼尚往来》描写的官场中收礼与还礼的玄妙、《洗手》中“小处不可随便”的教训、《好心的小偷》中让人哭笑不得的心绪、《捡了个便宜》中官场的世态炎凉、《贪官访谈录》的文体变化,以及《信手拈来》中有深意的结尾、《乞丐与小姐》中的反讽意味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戴希不惑之年刚过不久,就仕途而言,正是干一番事业,大有作为之时。就文学创作而言,正是艺术生命最旺盛之时,仕途、创作两不误当然是最佳状态,但有时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所谓有得有失。作为文友,相信戴希随着阅历的增长,思考的深入,作品会越写越多,越写越精,成为一位常德官场、常德百姓引以为自傲的儒官;成为常德文坛一员骁将,成为我国微型小说文坛一位实力派作家。

(原载2008年3月5日《湖南工人报》,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著名作家)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