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邦:遇见《湘江》周刊

2016-08-12 14:37:5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克邦] [责编:蒋俊]
字体:【

□刘克邦

《湘江》周刊长尾巴哒!

在我的家乡农村,孩子满了周岁,是个大喜的日子,必定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喜气洋洋。《湘江》周刊也满周岁了,长得眉清目秀,活龙鲜健,帅气十足,人见人爱,着实也应该好好庆祝一番!

从2015年8月14日创刊之日起,《湘江》周刊满载着编辑的豪情和信心,怀揣着读者的关爱和期待,迄今为止,经历了一年春夏秋冬,走过了360多个日夜的旅程,出刊近50期、约200个版面,顺应潮流,接受挑战,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高举先进文化的大旗,力推核心价值观的创建,以全新的面貌、独特的风格和高雅的品位,源源不断地将一席席精神美餐奉献给广大读者。

《湘江》周刊周五出刊,可谓独具匠心,恰到好处。人们忙碌了一周,静坐下来,端上一杯茶,优哉游哉,闲心翻读,何等的惬意与美妙?

《湘江》周刊的4个版面,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如果说,头版是一座灯塔,起着统揽全刊、导领航向的作用,那么,“湘韵”就是一道风景、“艺风”就是一支乐曲、“悦读”就是一缕清香了。它们或大气磅礴,启迪心智;或如诗如画,赏心悦目;或风流儒雅,韵味无穷;或书香飘溢,沁人心脾。与它结友,美哉,趣哉,乐哉!

恰其时,千呼万唤中,湖南省散文学会成立了,热爱文学、痴迷散文创作的同道们云集学会旗下,激情满怀,逸兴遄飞,欲竭尽才华,一展身手,但文学刊物寥寥无几,刊载版面十分紧缺,创作成果展示阵地有限。作为推动者和发起人,正一筹莫展与烦心之际,犹如旱地遇上一场及时雨,《湘江》周刊的编辑主动与我联系,表示愿与散文学会合作,与暂为内刊的《湖南散文》共振,为会员作品的公开发表提供平台。我欣喜,开怀,兴奋,简直要像孩童般地蹦跳起来,我迅即打开电脑,敲动键盘,将这一喜讯在学会QQ群和微信群中传送。

一石激起千重浪,像唤醒了沉睡的山河一样,会员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遇上“贵人”了,创作激情陡然高涨,稿件似雪片般地飘向《湘江》周刊邮箱,一篇又一篇精美的作品见诸报端,又通过与《湘江》周刊并驾齐驱的“新湖南”客户端《湘江》频道曼舞飞扬,《湘江》频道还特地开辟了“湖南优秀散文联展”等栏目,集中刊发散文作品……

当然,有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也不能亏待自己,将尘封已久的得意之作挑选出来,修饰,打磨,整理,悄然无声地发给了周刊,忐忑不安地等待着音讯……

一天,收发室送来湖南日报,我像往常一样,迫不及待地先打开《湘江》周刊阅读。哇!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呆了。我的两篇散文《六娭毑》与《馄饨店里的感动》,连同时任省作协副主席姜贻斌写的《性情中的邦哥》,赫然刊登在“湘韵”版上,几乎占据了整个版面。激动,亢奋,幸福,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心中喷涌升腾。

更有甚者,今年春节期间,人们正待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时候,《湘江》周刊以“回家”为题开展诗歌征文活动。“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其品位与魅力不言而喻。我虽酷爱文学,也勤于写作,但对诗歌心存敬畏,不敢涉猎。《湘江》周刊发出征文启事后,我像着了魔似的,心痒难挠,欲罢不能,灵光一闪,写了十几行,命名《我想回家》,不作奢望地发了过去。哪知竟一箭上垛,被编辑老师垂青,从近千篇诗稿中遴选出来,登在周刊的专版上,算是我在诗歌创作领域“第一次吃螃蟹”韵足了味。心里那个甜啊,胜过喝了满碗的蜜糖!

《湘江》周刊似清泉,如春风,像阳光,滋润和丰富了我的人生,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挚友和寄托。

有缘遇见《湘江》周刊,遇见未来,遇见更美的自己……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