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蓄而不发丨《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连载

2016-08-11 10:21:58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被誉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的唐浩明,从曾国藩传世的大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逐一加以评点,篇幅短小、笔调轻松,由表及里地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将文、史、哲冶于一炉,通过解读曾国藩日记,窥斑见豹地探索他的文韬武略、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面对困厄与成功时的心态、遇到得宠与失意时的处理方式。

既益智敦品明事晓理,又赏心说日休闲养性。《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近期在“新湖南”客户端连载推出,敬请关注!」

 



■节与势

□原文

早饭后见客一次,旋清理文件。与筱泉围棋一局,又观筱泉与石洲围棋一局。雪琴来久谈。阅《通典·兵类》十五叶,写沈幼丹信九叶,申刻始毕。清理本日文件,再阅《通典》数叶。奇热异常,汗下如雨。傍夕至幕府久谈。灯后,在庭院小睡,令人摇扇。二更后,清理批札各稿。

读《孙子》“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句,悟作字之法,亦有所谓节者,无势则节不紧,无节则势不长。(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三日)

□评点

《孙子兵法》中的《势篇》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湍激的流水甚至可以将石头冲动,是因为它凭着高处流下而拥有一股势力;鹰隼的强大有时可以将别的物体摧毁,是因为它能依据当时的情形预先积蓄一股力量。

曾氏这段时期一直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提高。身为对太平军作战的最高统帅,他读《孙子兵法》,没有将它运用到东南战场的军事思考,而是给他的书法艺术带来启迪。他从这两句话中领悟到写字的诀窍:如果没有一股气势,则积蓄也不可能很大;反之,如果不积蓄,则气势也不可能保持得长久。

曾氏毕竟是一个翰林出身的文人,兵书给他的启发,竟然更多地是在读书写字上。

 

■书法的阳德之美与阴德之美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将金安清应赔款项至幕府核算,将折稿酌改数次乃定。围棋一局,见客一次,写沅弟信一件。中饭后核改信稿,阅本日文件。傍夕发报一次。夜核批札各稿,改信稿数件。三更睡,五更醒。

偶思作字之法,亦有所谓阳德之美、阴德之美。余所得之意象为“阳德之美”者四端:曰直,曰觩,曰勒,曰努;为“阴德之美”者四端:曰骫,曰偃,曰绵,曰远。兼此八者,庶几其为成体之书。在我者以八德自勖,又于古人中择八家以为法,曰欧、虞、李、黄、邓、刘、郑、王。(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

曾氏曾把文章中的阳刚之美概括为四点,即雄、直、怪、俄,并分别以十六字予以展开说明。简单地说,在曾氏的心目中,具有雄伟、畅通、怪诞、高昂等特色的文章,都是阳刚之美的表现。他也以四点概括文章的阴柔之美,即茹、远、法、适,同样也分别以十六字来较详细地说明。这四点我们也可以用较为通俗的词语予以表达,即含蓄、淡远、简洁、恬静。在探讨书法艺术之美时,曾氏也想到八个字,即以直、觩、勒、努来描绘阳刚之美,以骫、偃、绵、远来状摹阴柔之美,惜乎曾氏没有展开。

以笔者之愚见,所谓直,指的气势贯通,与文章中的“直”意思是一样的。觩,弓绷紧时的模样,当指结体的紧严。勒,按永字八法中所说的,是指“横”笔的书写。曾氏在教儿子纪泽写字的家信中说“横”应该有三次换笔,第一次换笔:“右向上行,所谓勒也。”努,永字八法中说的“直”笔的书法。曾氏在同一封信里说到“直”笔中两换笔,第二次换笔:“上向左行至中腹换而右行,所谓努也。”换笔犹如换气,当指气力的重新集结。曾氏或许是说在“横”“直”笔画的书写时,应当有强劲的气力表现出来。这些都是阳刚之美的要点。

至于阴柔之美,他说的骫,当指弯曲处;偃指似有似无的联结处;绵即软,指的是用笔的柔和;远即淡远,指字意蕴的清淡悠远。在曾氏看来,从这八个方面能够分别看出书法艺术的刚劲之美与柔和之美。

曾氏认为古人中欧阳询、虞世南、李邕、黄庭坚、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六世祖)、刘墉、郑燮、王文治的书法能分别体现直、觩、勒、努、骫、偃、绵、远八种艺术风格。他亦时常临摹揣习,以求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着力与不着力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三次,立见者二次。习字一纸。阅《公羊传》,因邵阳魏彦将汪刻《公羊》新作校勘记,故阅之也。巳刻,小睡一时许。午刻核批札稿,写对联五付、挂屏一幅。中饭后至李眉生处一坐,阅本日文件甚多。湖北舒副都统保于四月廿一日在德安阵亡,鄂省军事颇为可虑。酉刻再阅《公羊》,围棋一局。傍夕小睡片刻。夜又阅《公羊》,自“隐公”至“文公”皆已阅毕。

写零字甚多。因悟作字之道,二者并进,有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着力而得自然之味。着力如昌黎之文,不着力如渊明之诗;着力则右军所称如锥画沙也,不着力则右军所称如印印泥也。二者阙一不可,亦犹文家所谓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矣。

近日治事极少,于“勤”字相反,深以为歉。(同治三年五月初三日)

□评点

在写零散字的过程中,曾氏又悟出一个书法艺术上的道理:有的字看起来很着力,在谋取惊险强劲的气势,如同韩愈的文章。有的字似乎不着力,好像得到自然天成的趣味,如同陶潜的诗。王羲之将着力比之为以锥画沙,不着力如印章压在印泥上。二者都呈现出美感,这就是文章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天地之间的美有多种形式,粗略地区分,可分为两大类:壮美与优美。天与地,则天为壮美,地为优美;山与水,山为壮美,水为优美。日与月,则日为壮美,月为优美;晴与雨,则晴为壮美,雨为优美。男与女,则男为壮美,女为优美。文之阳刚与阴柔,则阳刚为壮美,阴柔为优美。词之豪放与婉约,则豪放为壮美,婉约为优美。论到书法,曾氏在这篇日记中所说的着力为壮美,不着力为优美。他在前面中所说的沉雄、雄奇、刚健等都可归于壮美一类,而静穆、淡远、婀娜等则可归于优美一类。他说的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则是将壮美与优美结合起来,以壮为里,以优为表。

 

■欲落不落欲行不行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二次,立见者二次。请医来诊视女儿之病,连诊四次,中唯刘开生、欧阳小岑系余亲陪至内室。又立见之客二次。写彭杏南信一封。小睡片刻。午初核科房批稿,写对联四付,与庞省三一谈。又小睡片刻。

中饭后,阅桐城吴汝纶所为古文,方存之荐来,以为义理、考证、词章三者皆可成就,余观之信然,不独为桐城后起之英也。

阅本日文件。天气酷热,又小睡片刻。酉正核批札、信稿颇多。傍夕至幕府一谈。夜温古文《史记》数首。

因忆余论作书之法,有“欲落不落,欲行不行”二语。古文吞吐断续之际,亦有欲落不落、欲行不行之妙,乃为蕴藉。

是日灯时,发报三折、二片、二清单。(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评点

曾氏于书法之道又悟出“欲落不落,欲行不行”八个字。他认为,文章在吞吐断续之际,也有这种机奥在内。他将它视为蕴藉。笔墨之间,看起来像是停止了,却又未停止;看起来像是启行,却又未启行。这与文章中似吞又吐、似吐却吞、似断又续、似续却断的奥妙很相似。这些东西,说起来有点玄虚,其实在自然界、艺术境界中都有,这就是白居易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先看到并研究它的当属老子。老子提出的“有”与“无”之间的相辅相成,是人类最早对于此种现象的智慧思考。

 

■观赏宋拓阁帖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三次,立见者三次,衙门期也。围棋二局,潘伊卿来一坐,阅《汉书·五行志》十二叶,核科房批稿。中饭后至城北潘宅吊丧。前任云贵总督潘公铎,字木君,谥忠毅,在云南殉难,本日灵柩到籍也。

申初归,阅本日文件。在李小湖处借得宋拓阁帖,观玩良久。核批札各稿。傍夕小睡。夜核批稿、信稿,二更后温《诗经》数篇,四点睡。内人病已数日,医治无效。(同治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

曾氏在江宁城里有一个往来较多的好朋友,此人为钟山书院的山长李小湖。能做钟山书院的山长,一定是个饱学之士。他送曾氏的个人文集,曾氏在日记中也多次提到过,足见其文章也写得好。不过,曾氏与他往来频繁,应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他是大书法家李春湖的儿子。

曾氏在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十日的日记中写道:“偶思作字之法可为师资者,作二语云:时贤一石两水,古法二祖六宗。一石谓刘石庵,两水谓李春湖、程春海;二祖谓羲、献,六宗谓欧、虞、褚、李、柳、黄也。”曾氏将李春湖与王羲之父子、欧阳询、虞世南等书法大家并列,并表示要以他为师,足见对李春湖的崇仰。曾氏一般不接受别人的赠礼,但在这个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有“夜写零字甚多,小湖赠以其父春湖先生所制羊毫,一试之也”的记载,可知他接受了李小湖所送的羊毫笔,并使用了。

除开毛笔是小礼品,可以坦然接受外,应当还有对李春湖的一片敬仰之心在内,何况此笔是李自己所制的!今天他在家长久地观赏从李家借来的字帖,似应也有这份心情在内。这份字帖,就是前面提到宋代淳化年间太宗皇帝亲自主持刻印的阁帖,是很珍贵的物品。

 

■内跌宕外拙直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二次,谈颇久,围棋二局。旋又见客二次,阅《职官考》二十叶。午初小睡。中饭后与幕友久谈。旋阅本日文件,写对联五付、横幅一帧,约二百余字,核批札、信稿。傍夕与幕友久谈。

夜写零字颇多,略有所会。于昔年“体如鹰”四句之外又添四句,曰:“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内跌宕,外拙直;鹅转颈,屋漏痕。”阅《亭林文集》二十余首。二更三点睡。(同治五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

五年前,曾氏于字的点、画、结体、气势有如珠如玉如鹰如龙的领悟。今天他又在写字的过程中,于书法艺术有新的体会。他以文字表述为:内跌宕,外拙直,鹅转颈,屋漏痕。

以笔者的浅见,内跌宕,当指字的笔画、结构有变化,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特色。曾氏一向认为,大的书法家应当有自己的一番面貌神态,也就是他对儿子所说的“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外拙直,当指字的形式感应是拙直的。拙直,这是曾氏的审美取向,他视朴拙、挺直为美。我们看曾氏本人的书法,的确显露的是一种拙直的美。鹅转颈,当指转弯处须像鹅扭动颈脖一样,生动自然,不可僵硬。屋漏痕,说的是直画应如漏雨在墙壁上留下的痕迹,蜿蜒下注,不是笔直的一条。

 

■龙戏鹰搏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二次,围棋二局。

习字一纸,悟古人用笔之法,戏为诗二句云:“龙作欠身戏海水,鹰揩倦眼搏秋旻。”

阅《学校考》二十余叶。午刻小睡,成寐。午正,请子密、挚甫等中饭,饭毕热甚。阅本日文件,又围棋二局,黄军门翼升自金陵来久谈。旋核批札稿,未毕。军门又来,与之同至庙外观新麦登场,灯后便饭。潘琴轩来一谈。

客去,改信稿数件,约三百字。二更三点睡。(同治五年四月三十日)

□评点

曾氏本质上是一个文人、诗人。早年在京师,便自认为已得诗文写作的机奥,恨当世无韩愈、王安石一流人与之对话,颇有几分文人的自负与傲气。晚年在军中,每临危险时,他自称死不怕,只是自己多年探索的古文写作之得将如广陵散一样失传,足见他心底深处的追求所在。正是出自这种文人积习,他将先前所悟的体如鹰、势如龙又以诗句的形式来表达:“龙作欠身戏海水,鹰揩倦眼搏秋旻。”当然,这里的“欠”、“戏”、“倦”、“搏”等字形象生趣,比起前面的三字诀来说,自然是内涵丰富得多。

 

■楷取横势行取直势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一次,立见者三次。围棋一局,又观人一局。阅《封建考》三十余叶,与幕府鬯谈。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写对联六付,见客二次,刘松山谈最久。阅《明史》杨镐、袁应泰、袁崇焕等传。傍夕小睡。

夜写零字甚多。因余作字不专师一家,终无所成,定以后楷书学虞、刘、李、王,取横势,以求自然之致,利在稍肥;行书学欧、张、黄、郑,取直势,以尽睨视之态,利在稍瘦。二者兼营并进,庶有归于一条鞭之时。

二更后诵诗,气弱,在室中散步。三点睡。(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评点

曾氏书法转益多师。他自己认为不能专师一家终无所成,乃为自己制定如下原则:楷书今后以虞世南、刘石庵、李春湖、王文治为师,重在横向上,以求得自然而然的兴致,用稍为丰厚点的笔墨来弥补不足;行书学欧阳询、张旭、黄庭坚、郑燮,重在竖向上,尽量发挥睥睨一切的豪气,以稍为消瘦点的笔墨来矫正缺陷。他一口气列举了八位老师,仍未专师一家,只不过缩小范围而已。不过,我们可以于此看出曾氏书法的师承源头。

 

■强弩引满蓄而不发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一次,立见者一次。

出门拜客,竹如处久谈。小湖处久谈,观渠所藏法帖:一曰褚书《孟法师碑》,笔意似虞永兴而结体绝似欧阳率更,与褚公他书不类;一曰丁道护书《启法寺碑》,隋碑,而字体有类晚唐,矮方而匀整,闻春湖侍郎以千金购之苏州陆恭家;一曰宋拓虞书《庙堂碑》,即春湖侍郎曾经翻刻者也;一曰《善才寺碑》,名为褚河南书,实魏栖梧书,仿褚法耳;又有晋唐小楷共十一种,其中《乐毅论》、《东方朔赞》绝佳,乃悟古人用笔之道如强弩引满,蓄而不发。归途作诗二句云:“侧势远从天上落,横波旋向弩端涵。”又拜客八家,均未拜会。

归,坐见之客二次。午刻阅《观象授时》六叶。中饭后至惠甫处久坐。阅本日文件。申刻写对联五付,核批札各稿,酉正三刻毕。傍夕小睡。夜温《古文》识度之属,朗诵十余篇。二更三点睡,梦兆不佳,深以陕中湘军为虑。(同治六年六月初三日)

□评点

今天曾氏在钟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家观赏李家所珍藏的诸多书法名帖。他为此作了详细的记录。一为褚遂良书写的《孟法师碑》,笔墨意境像虞世南,而字体结构很像欧阳询,与褚氏其他字帖的风格不一样。一为丁道护书写的《启法寺碑》,是隋朝的碑,而字体像晚唐时的结构,偏矮偏方上下左右匀整,据说这本帖子是李春湖用一千两银子从苏州陆恭家购得的。一为宋代所拓的虞世南书写的《庙堂碑》,这就是李春湖曾经翻刻的本子。一为《善才寺碑》,名义上是褚遂良所书,实际上是魏栖梧写的。另外还有晋人唐人的小楷十一种,其中《乐毅论》、《东方朔赞》特别好。

在欣赏这些名家碑帖时,曾氏又有新的领悟:古人用笔像强有力的弓箭,把弦拉得满满的,积蓄着全力但不发箭。在回家的路上,他将这个感悟写成两句诗:“侧势远从天上落,横波旋向弩端涵。”这两句诗的意思为:侧笔有着如同天上落下来的气势,横笔好像弓弦满开能激发气浪晃动。

这篇日记除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曾氏勤于思考善于提炼的特点外,还让我们领略了曾氏深厚的书法功底。这种功底表现为:一是对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二是对隋与晚唐的书风差异很了解。

 

■欧虞褚李为书家不祧之祖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一次,立见者二次,围棋二局。陈作梅、倪豹岑来久谈。作梅又丧第二子,相对欷歔,幸有四孙,略足自解。又坐见之客三次。阅《瀛寰志略》,陆续阅二十八叶。中饭后阅本日文件。申正后,与幕客共观后园新作篱笆,辟菜畦,叙话良久。傍夕眼疼,静坐良久。夜核批稿各簿,温《古文》趣味之属。

因写零字,偶有所悟,知欧、虞用笔与褚相通之故。书家之有欧、虞、褚及李北海,犹诗家之有李、杜、韩、苏,实不祧之祖也。

二更三点睡,四更三点醒。(同治六年十月十六日)

□评点

曾氏在写零字的过程中,又领悟欧阳询、虞世南与褚遂良三人在用笔上的相通之处。可惜的是,哪些地方相同,他未写明。曾氏视欧、虞、褚、李邕为诗界中的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都是后学者永远不会变动的祖师爷。这段日记让我们清晰地得知曾氏书法的师承源头。

 

分享到: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