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一次,二更温古文丨《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连载

2016-08-11 10:20:31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被誉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的唐浩明,从曾国藩传世的大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逐一加以评点,篇幅短小、笔调轻松,由表及里地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将文、史、哲冶于一炉,通过解读曾国藩日记,窥斑见豹地探索他的文韬武略、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面对困厄与成功时的心态、遇到得宠与失意时的处理方式。

既益智敦品明事晓理,又赏心说日休闲养性。《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近期在“新湖南”客户端连载推出,敬请关注!」


 

■善言德行与善为辞令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三次,立见者二次。围棋二局,阅《仪礼》数叶。魏荫亭来,久坐一时许。核批札稿。倪豹岑来久坐。中饭,请杜兰溪、钱年伯、勒少仲等小宴,申正散。阅本日文件。倦甚,小睡。酉刻核批札稿。傍夕,钱子密来一坐。夜核批札、信稿。

二更后,思孟子所谓善言德行者,当为后世理学诸家之源;善为辞令者,当为后世词章诸家之源。孔子谦不能辞令,而以善言德行自许,盖在己者实有盛德至行而后能自道其所得也。《论语》一书乃善言德行之尤著者,因默诵《学而》、《为政》、《八佾》三篇。三更睡。(同治四年四月十一日)

□评点

《孟子·公孙丑》中有这样一段话:“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这天夜里,曾氏想起的就是《孟子》中的这一段话。他是一个善于思索的人,于是联想到后世兴起的理学,其探索的是义理性命等哲学命题,其源头应是冉牛、闵子、颜渊所言的德行。后世的诗文创作,以艺术化的文字叙事言情,其源头则来源于宰我、子贡的善为说辞。所谓的“善为说辞”,意为善于说话。善于说话者,不但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还能打动听者的心,能做到这一步,则靠语言上的艺术化。《左传》上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层意思。其本质则与诗文创作相通。

曾氏的善于思考,其特点之一便是这种善于溯源探流。捋清了源流,能让人更为清楚地弄通事物的源起以及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其本质。

 

■古诗文中最可学的八个字

□原文

贺节之客,概谢不见。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出城看马队操演,午初归。围棋二局。中饭后与幕府一谈,阅本日文件,写澄、沅两弟信。左腭上落一壮齿,不知何时已落,或吞入腹中矣。眼蒙,不能治事。

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将终日三复,冀有万一之合。

核批札各稿,与幕中久谈。夜核各信稿。温《庄子》数篇。二更三点睡。(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

□评点

今天是元宵佳节,曾氏辞谢所有贺节之客,出门检阅马队的操演。中饭后与幕僚谈话。下午又阅读文件,写家信。到了夜里,还在审核幕僚们代拟的信稿。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除开中午的两局围棋外,不见他有任何娱乐与休息。他天天忙碌如此,以至一颗牙齿坠落,他也毫不知晓,甚至怀疑已吞入腹中。此时的曾氏,按现在的年龄计算法是刚满五十五岁不久,还是个中年人,却已牙齿脱落,可知他的健康状况不好。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捻战统帅在军营中仍不忘他心中的挚爱——古诗古文。曾氏是个喜欢总结归纳的人。他化繁为简,以八个字来概括两部书及六位诗文家的特点。顺便说一句,人们都佩服化繁为简的能力,因为简则一目了然,便于掌握要领。其实,与之相反的另一个能力即化简为繁也不容易,也很重要。由简到繁,通常需要做横的方面的四处拓展,纵的方面的深挖穷究。这两个方面做得好的话,则能将研究的对象弄得纤毫毕现、一清二楚,又能借个案给人以更多的启示。这些话有点离题了,我们还是来看曾氏是如何化繁为简的。

关于古诗,曾氏提到三家。

一为《诗经》,他以节字来概括。这个“节”指什么?笔者以为,此“节”指的是节制一类的概念。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大序》说:《诗》“发乎情,止乎礼义”。这里说的都是节制方面的意思。

二为陶渊明的诗,他以洁字来概括。洁,指的是高洁、洁净的意思。陶诗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即在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堪称“陶之洁”的代表作。

三为杜甫的诗,他以拙字来概括。拙字作何解?笔者以为,当作厚重解。厚重往往给人以笨拙之感,这就是曾氏所说的拙。我们常说王维的诗空灵,这“灵”就恰恰与“拙”相对应。我们读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家别,这种沉痛有多厚重!

关于古文,曾氏提到五家。

一为《尚书》,曾氏以括字来概括。括字当作简要解。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的汇编,曾氏以“括”来概括《尚书》的文风,自有他的道理。

二为《孟子》,曾氏以烈字来概括,这烈字当作壮烈解。后人常说孟子是雄辩家,其滔滔不绝、气吞天地万物的论辩,的确体现一种壮怀激烈的气概。

三为韩愈,曾氏以越字来概括。此处之越可以激越来解。前人说韩愈的文章“起八代之衰”,指的是韩文气势雄壮、激情澎湃。“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是韩文!文章一开头,便有一种激越之气迎面而来。

四为司马迁。曾氏以一咽字来概括。咽者,悲咽。此字用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身上,真可谓传神。司马迁含不可名状之悲,忍常人不可忍受之苦,为的都是一部《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千年万载之下,每一个读《史记》的人,能不为之悲咽吗?

五为《庄子》,曾氏的概括为“跌”。跌者,跌宕起伏。凡读《庄子》的人,几乎都有汪洋恣肆、诙诡奇特、跌宕起伏、难以把握的感觉。曾氏以一个跌字,将这些感觉都包括进去了。我们试读一下《庄子》开篇的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鲲化为鹏,一跌;鹏怒而飞,二跌;鹏徙天池,三跌。《庄子》就是这样将读者带进他的世界的。

当然,一个字太少,难以准确概括,且曾氏又要去讲究押韵,有的便难免因此而显得牵强,但大体上来说,还是可取的。

 

文章须有气势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围棋二局,英中丞来久谈。阅《丧服》至申正止。阅本日文件,核批札各件。闻纪鸿儿将到,察看其所住之室。剃头一次。夜核信稿多件,二更后温古文。

文家之有气势,亦犹书家有黄山谷、赵松雪辈,凌空而行,不必尽合于理法,但求气之昌耳,故南宋以后文人好言义理者,气皆不盛。大抵凡事皆宜以气为主,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否则气既衰苶,说理虽精,未有不可厌者。犹之作字者,气不贯注,虽笔笔有法,不足观也。

二更四点睡,四更四点醒。(同治五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

什么是文章的气势?在笔者看来,文章中所弥漫着的能使读者感染、感动的那种氛围,可以称得上是文章的气势。气势表现在丰沛、壮阔、流畅等形式上。所谓气吞山河、势压群雄,那应该是对气势的高度赞扬了。曾氏拿黄庭坚、赵孟的字来作比较:黄、赵的字,有时为凌空奔走,不完全与法度相合,但气势昌盛,故不失为好的书法作品。常言说“理直气壮”,但曾氏接下来则说到理直而气不壮的例子:南宋以后学者们都喜欢谈论义理之学,但气势却不昌盛。由此可知,“理直”是“气壮”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能使气势强壮昌盛的,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则是为文的技巧,即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如何,还有文学艺术手法的运用是否得当等等。二则是为文者的基础与视野,即为文者的学术根底是否厚实,他的眼界是否开阔、思路是否闳通。三则是为文者之立足的高度。势者,处于高位者的潜在力量也。若为文者能将自己立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文章便自然有一种气势在其内了。俗话说“以势压人”,其道理就在这里。

 

■为学之道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原文

早饭后,坐见之客二次,衙门期也。旋清理文件,习字一纸。围棋二局。阅太白诗至未初止,批校十一叶。午刻,立见之客一次,坐见者一次。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小睡片刻。申正写对联七付。至后园一览。核批稿各簿,核信稿一件。傍夕小睡。夜将金陵一军奏案摘录。二更四点睡,三更后成寐。

是夜与纪泽论为学之道,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惟堂上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今之讲理学者,动好评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譬如文理不通之童生而令衡阅乡试、会试之卷,所定甲乙,岂有当哉?善学者于古人之书,一一虚心涵咏,而不狂妄加评骘,斯可矣。(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

好讥评人乃人性之弱点,文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讥评别人者,其心中潜在的目的是借此以表现自我,卖弄自己的学问、见识、才情等等。曾氏教导儿子在治学上不要犯人们所常有的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毛病。

曾氏为人讲究平实。他自称平生不为架空之事,不言过高之理。对于那些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人,他很讨厌。在《劝诫绅士四条》中,他有一段话:“近年书生侈口谈兵,动辄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近年书生多好攻人之短,轻诋古贤,苛责时彥,此亦大言也。好谈兵事者,其阅历必浅;好攻人之短者,其自修必疏。今与君子约为务实之学,请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请自不轻论兵始,自不道人短始。”这段话可与此篇日记互为参照。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