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地多无心得之丨《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连载

2016-08-11 10:19:07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吴名慧]
字体:【

「被誉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的唐浩明,从曾国藩传世的大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逐一加以评点,篇幅短小、笔调轻松,由表及里地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将文、史、哲冶于一炉,通过解读曾国藩日记,窥斑见豹地探索他的文韬武略、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面对困厄与成功时的心态、遇到得宠与失意时的处理方式。

既益智敦品明事晓理,又赏心说日休闲养性。《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近期在“新湖南”客户端连载推出,敬请关注!」


 

■君子三乐:读书、宏奖、勤劳而后憩息

□原文

早,陪邢星槎、孙树人、夏古彝早饭后,会客邹资山,巳正客散。接家信,澄弟、沅弟、季弟各一件。又见客三次。中饭后温《史记·晋世家》十三叶。是日午刻小睡。戌刻接胡中丞信,内附左、季、钱诸信,知耆九峰调广东,罗澹村调浙江各巡抚。又知九弟于十六日自长沙起行矣。

夜思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吾于五月八日告沅弟有天道三恶、人事四知之说,兹又有凉德三端、君子三乐之说,若能身体而力行之,庶乎其免于大戾矣。(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评点

曾氏这段时间对人性与社会性的思索兴致极高,昨夜想到凉德三端,今夜又想起君子三乐。

关于“君子三乐”,最著名的应是孟子所说的:“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的三乐:一乐在天伦齐全,二乐在心灵干净,三乐在教育后生。孟子一再申明“王天下”这种巨大的事功成就并不在“乐”之中。孟子的“君子三乐”,实际上彰显的是孟子的精神境界与价值追求。他的快乐与世俗的快乐有着极大的不同。

以大声诵读诗文为乐,以引导人上进为乐,以辛劳工作而后的放松休息为乐,这“三乐”也同样彰显了曾氏的精神境界与价值追求,与世俗的吃喝玩乐之“乐”也有很大的分野。

 

■人才靠教育与引导

□原文

早,清理文件,饭后阅《荀子》四篇,至申初毕。旋写家信,澄侯一件、纪泽一件。夜阅《文选》《运命论》、《辨亡论》。眼渐作疼,不敢多看,早睡。

是日,与李申夫言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与彭九峰言嘉字营,责成渠督教之。

是夜,思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上智下愚不移”者,凡事皆然。即以围棋论,生而为国手者,上智也;屡学而不知局道,不辨死活者,下愚也。此外,则皆相近之资,视乎教者何如。教者高则习之而高矣,教者低则习之而低矣。以作字论,生而笔姿秀挺者,上智也;屡学而拙如姜芽者,下愚也。此外,则皆相近之资,视乎教者何如。教者钟、王,则众习于钟、王矣;教者苏、米,则众习于苏、米矣。推而至于作文亦然,打仗亦然,皆视乎在上者一人之短长,而众人之习随之为转移。若在上者不自咎其才德之不足以移人,而徒致慨上智之不可得,是犹执策而叹无马,岂真无马哉!(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

在前次与李榕的谈话中,曾氏谈到人才要靠陶熔造就,这次他又跟李谈起这个话题。其原因,或许是李对曾氏说过人才难求一类的话。进士出身的外放京官,通常的毛病是眼高手低,自视高,对人要求也高,实际操作能力低,应变才干低。初出京师的李申夫大概也属于此类,故而曾氏再次跟李谈人才的培育问题,告诫李衡人时眼界不能太高,动不动就说没有人可以用。曾氏并就这个问题作了形而上的思考。

依据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及“上智下愚不移”之说,曾氏认为,人有天赋的上智与下愚,但这两者的数量都不多,绝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中间部分的走向取决于教育与引导,而在上者即领导者则负有教育与引导者的责任。若领导者不去自责才德不足以教化别人,而徒然感叹上等智慧者不可得到,这好比手执缰绳而说无良马。真的无良马吗?曾氏在读韩愈的名文《马说》之后说:“谓千里马不常有,便是不详之言。何地无才,惟有善使之耳。”曾氏的人才观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因量器使,即依照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将其作为器具使用。在曾氏“因量器使”的人才理念中,每一个人都是人才。若领导者说无人才可用,这只能说明你自己无识人的本事。责任不在别人,而在自己身上。

 

■吉地多无心得之

□原文

早出,巡视营墙。饭后见客四次。与牧云鬯谈。申夫来,亦鬯谈。中饭后,与张伴山言接办报销之事。写官制军信,添庄卫生信一叶。申正温《左传》至二更,温至“楚子围萧”止。与牧云鬯谈家事。

沅弟改葬先考妣,本系买定夏家之地,而临开穴时,乃反在洪家地面。洪家之索重资,有由来矣。大抵吉地乃造物所最惜,不容以丝毫诈力与于其间。世之因地脉而获福荫者,其先必系贫贱之家,无心得之,至富贵成名之后,有心谋地,则难于获福矣。吾新友中,如长塘葛氏既富后则谋地,金兰常氏既贵后而谋地,邵阳魏默深既成名后而谋地,将两代改葬扬州,皆未见有福萌,盖皆不免以诈力与其间。造物忌巧,有心谋之则不应也。(咸丰九年十二月初十日)

□评点

曾老九富贵还乡,改葬父母,名为买定夏家之地,实乃侵犯洪家祖坟。此事引来官司。老九仗势非为,老大并没有袒护,说了实话,并规劝自家兄弟。

更为难得的是,他由此而领悟更深的道理:吉地(此可作为荣华富贵、吉祥福份的代名词)本是上天之所极为珍惜者,不可靠强力巧诈而获取,只可无心即靠机遇而得之。不仅老九依靠权势获不到,即便是发了财的葛家,做到巡抚高位的常家以及海内知名的魏家,他们或以钱,或以权,或以名谋地,均不成功,因为依仗钱、权、名这些东西,都不免有人为之力在其间起作用。再强有力的人为,终不能与上天相比。故而在上天面前,它依旧是无能为力的,不可能据此而谋得宇宙间极其珍贵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