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丨“干爹”的江湖

2016-08-04 11:33:19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刘绪义] [责编:吴名慧]
字体:【

 

“干爹”的江湖

文丨刘绪义

 

干爹古称义父。义父义子现象存在于正史的时间很长,《诗经》中就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以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古代宗法制度下,养子也是儿子,父子之间要承担儒家规定的抚养或赡养义务。义子、养子还有继子,三者之间民间往往混为一谈,但其实养子和义子还是有区别的,养子一般要经过一套程序,法律上予以认可;继子一般是指前夫或前妻的儿子。清代学者俞樾

认为 ,“养子,非继子也”。罗兰娜·利维导演的法国电影《继子》中,当约瑟夫准备加入以色列军队服兵役时,发现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在他出生时,他与约旦河西岸的一个巴勒斯坦家庭的小孩亚辛换错了。因这一发现,两个家庭的生活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发现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各自的身份、价值和信念。义子则是结拜式的,法律上不予认可,所以又称为“假子”。

在官场,养子和义子在称呼上的区别主要在年龄上,称养子大概是因为年龄小,有收养的成分在;称义子则是成年人,无需养育。

顾名思义,义父义子,以义相契,义字当头。义父变成干爹,大概是义字失落的缘故。

古代官场为什么喜欢认义子

历史上,干爹有几种,一是自己确实没有儿子,认亲戚或没有血缘关系者的儿子作义子,如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三国志》还说他本姓夏侯。唐朝后期,宦官娶妻养子成为一种风气。当时宦官经常被派到军队为监军使,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往往挑选军中健儿作养子,组成忠于自己的核心集团。还有一种是主动拜干爹的,如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很多党羽相继归附,自称义子,有“十孩儿”之称,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魏忠贤明白群体的力量,自然乐意。宦官杨复光本姓乔,内常侍杨玄价的养子,可不仅他自己有养子,养子杨守亮也有假子,分任禁军将校。

此外拜社会上奇人异士为干爹也是时尚。《洛阳伽蓝记》载北魏“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元悦)拜为义父”。今日类似,倒是明星喜欢拜大官大款为干爹,也拜像王林这样的“大师”。

二是确实喜欢某人,希望进一步加深感情而收义子的。如关羽特别喜爱的儿子关平就是义子。再如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叫寇封,长沙郡某刘姓的外甥。有一次攻打樊城的庆功宴上,随军厨役上菜时不慎,将一块肉掉落在地,寇封随手拣起,转身吃了。事后刘备问他:“何以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随口吞食,是何意也?”他回答:“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 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这一套说辞与刘备仁民的心意吻合,便决定收他为义子。为此,他还特意去咨询诸葛亮。

诸葛亮内心里不赞成这样做,但他又很滑,便借口“此乃家事,可问关羽”。

据说,关羽虽然自己收了义子,却不赞成刘备也收义子:“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有乱也。”

刘备回答:“吾待为子,彼必待我为父,有何乱也?”

第三种情况是权臣为了聚积力量,大肆认养义子以笼络人心,谋取更大的权力。

如唐末很多节度使纷纷效仿宦官认义子的做法。据说安禄山选健儿养为家兵,有假子八千。唐僖宗、昭宗以后更多,关中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便是大宦官田令孜的养子,一度改姓为田,做了节度使后自己也收养将帅为养子,如温韬,改名李彥韬,任义胜军节度使;杨崇本,改名李继徽,任静难节度使;李继臻,任金州刺史。

五代时期,很多人据此积聚力量,建立政权。如王建,收养假子42人,建前蜀政权;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取代吴,建立南唐;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建义儿军,养子李嗣源建后唐;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建立后晋;后梁朱全忠的养子有朱友文、朱友谦、朱友恭、朱汉宾。后唐末帝李从珂(李嗣源义子)、后周世宗柴荣(周太祖郭威养子),都是养子继位。乃至于欧阳修编《新五代史》专设“义儿传”:“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实有八姓,其三出丐养。”

干爹好当,义子难做

有人以为做干爹、认干爹一本万利,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干爹好当,义子难做。没有过硬的本领是难以被干爹看重宠爱的;本领太强功劳太大,又易被干爹防范。多数时候,干爹只须给以小恩小惠,或者给以荣华富贵,义子们就得付出身家性命供其驱驰。

刘备,史称仁人君子,其义子刘封的遭遇却不妙。关羽兵败麦城,向他求救时,有人把当年关羽不同意刘备收其为义子的情况告诉了刘封,于是刘封拒绝援救,导致关羽被杀。

事后追究责任时,虽然刘封拒绝投降曹操,但还是被干爹宰了。“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碰到荒唐的干爹,义子们只有倒霉的份。

史上最荒唐的干爹莫过于五代时的朱温,或者朱全忠,或朱晃,这其实是一个人,参加黄巢起义时叫朱温,降唐后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改叫朱晃,反正改来改去都改不了该死的德性。

朱温该死,他追求美色,故意把几个儿子派到外地驻守,他却经常把儿媳们召进宫来,侍候自己床上淫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貌美,朱温尤为宠爱,还打算立为太子。朱温病重之际,让王氏召朱友文回来托付后事。三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恰恰也在他身边,立即秘告丈夫,于是朱友珪密谋,杀了侍卫,冲进禁宫,抽刀直刺朱温腹部,穿透身体,刀从后背露了出来,然后用一条破毛毡包住尸体,埋在寝殿,即皇帝位,诱杀朱友文。

至于朱温的亲儿子干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

明朝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收养了不少义子,著名的有沐英、李文忠、平安、何文辉、朱文刚、朱文逊、徐司马、真童、金刚奴等等。有的将领下面又有义子,甚至有好几百个义子。后人评价元末起义领袖广收义子,是“以为将帅之储备,或为监军,皆看中其忠诚度”。

沐英、何文辉成为朱元璋义子后改姓朱,大明建立后因劳苦功高,特赐恢复原姓,让他光宗耀祖。沐英是众多义子中下场最好的。他长期驻守边疆,远离宫廷,得以免祸。

马皇后一死,他伤心而呕血,几年后太子朱标又死,他又伤心大哭,因此得病去世。早年在朱元璋帐下,干爹要求严格,动不动就处罚义子,全靠慈祥的义母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标说情。沐英深知朝廷里没有了依靠,而暴戾的干爹朱元璋是靠不住的,义子们心中的恐惧难为外人所知。

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玉春,又有义子加外甥这层关系,而且他非常低调,但死后,他的儿子李景隆还是卷入了朱家叔侄的皇权争夺战。先是带领南军,奉表哥孝文帝之命,北上讨伐表叔。当表叔朱棣打到南京城时,又开门投降,反戈一击。义子平安,因其父从朱元璋起兵,战死后,朱元璋收其为养子。平安在靖难之变中,率军与燕王战于白沟河,差点俘虏了朱棣,朱棣怀恨在心。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巡北京,翻阅百官前来朝拜的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对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平安听到后,知道皇帝的心思,为了子孙考虑,自杀。

义子无义,干爹倒霉

干爹的风险一点不亚于义子,一旦选错了人,后果可想而知。隋唐英雄传里,靠山王杨林也广收义子,“十三太保”被传得神乎其神。演义中杨林最后还是被其很赏识的义子罗成杀死。

当然最绝的还算三国吕布,先后认丁原、董卓作干爹,但又接连背叛他们,因此,当后来他被曹操捉了,打算再一次降曹时,被刘备一句话给坏了好事,“三姓家奴”之名与吕布神勇之名并驰天下。罗贯中诗称,“背恩诛董卓,忘义杀丁原”。

《水浒》中宋代权臣高俅,收了个义子,结果横行不法,逼反了林冲。

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 其时不过40岁,有一次和士开得了伤寒病,医生说只有喝黄龙汤才能痊愈。黄龙汤实际上就是大小便,和士开自然不情愿,犹豫不决。正在此时,一个来探望的义子说:“这种汤挺容易喝,您不用担心,我先为你尝尝。”一口气把一大碗粪水喝得干干净净。可以想见这些义子都是些什么人。

乾隆也有个养子,叫福康安,养尊处优惯了,让他去平叛,他倒好,将军权交给副手,自己整天花天酒地,西南一场小小的苗民起义因此硬是拖了120年,硬是把大清拖得疲惫不堪。

欧阳修发现一条规律:“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真父子无情,反倒寄情于假父子,这是世道乱人心坏的表征。

对于义子们来说,天下掉下一个干爹,未必是件好事。

末世,就是干爹们的江湖。一个义子,可以打下一座江山。

乱世,则是义子们的江湖。一个义子,可以颠覆一个政权。

一旦到了升平世,干爹们、义子们都开始不好过了。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