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杨共鸣

2016-08-06 09:47:4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肖秀芬]
字体:【

与胡杨共鸣

——广东援疆“双语”推进从哈密到喀什

文丨余艳


 

引言:“棋眼”对接:刚性前沿与柔性援疆

到喀什,入住的喀什噶尔宾馆,是一个极具异域风情的地方。正对一切好奇,总台一个不显眼的桌签牌上,一排小字吸引了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4月27日下榻喀什噶尔宾馆。

方总正在这时候到了。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习总书记来喀什说起。

5月28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有分析认为,这次会议,意味着中央全方位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意味着援疆工作被摆上国家战略的新高度。

此次高规格会议召开的前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行程的第一站选择的就是反恐前沿、古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南疆重镇喀什——这个维吾尔族聚居地、南疆最大中心城市、内陆边境的经济特区。如果新疆之于共和国,是泱泱大国的棋眼。那么,喀什之于新疆,犹如棋局中的“棋眼”。

在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布局中,广东作为19个对口援疆省市之一,从风和日丽的东大门哈密挥师反恐重镇喀什,所对接的,便是这个——“棋眼”。

这是一幅喀什城区的俯拍照。

曼妙的吐曼河从城中穿过,与著名的高台民居、新城的东湖公园和擎天摩天轮一起,在金色的阳光下灼灼生辉,呈现出一派美丽与祥和。

方总的办公室,没有名人字画、奇石玉材,挂在正中的这幅照片和一张喀什市的行政地图显得尤为醒目。主人指着图对我们说:“喀什地区几乎是纯少数民族地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丝绸之路重镇曾经是她的辉煌。如今,人口420万,人均GDP约为全国水平的1/3,平均每6人中就有一人吃低保。”

作为广东省第四批和第七批援疆队领队,方利旭总指挥见证的是对口支援新疆的广东足迹。如今,新一轮“全方位”援疆,广东队开始“集团军”上阵。162名各类干部人才,分散到包括指挥部和疏附县、兵团三师、伽师县等地的对口支援点,出台教育、就业、人才三个专项规划,突出‘教育是发展之基、人才是第一资源’ 的长远发展软实力。援疆重点转到民生,重中之重是教育援疆,核心是——‘双语’推进。智力援疆、柔性维稳、软实力工作,被当做稳边兴疆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战略举措。

而哈密,又是广东援疆“双语”推进的成功典范,那片土地有“双语”教育下的和谐与安宁。

先去哈密。

方总为我们送行时,正是晚霞映在薄雾飘渺的吐曼河。河对岸是两千多年的高台民居,在夕阳下显出沧桑的冷峻、孤寂的低沉。再极目远眺,能望到覆盖着白雪、连绵起伏的天山和昆仑山,那里是——高远和博大。

“包容乃大,和谐共融。喀什肯定不像哈密,毕竟少数民族占93%的地区,要改变语言,无异于生命换血。你们看——”方总的眼神盯着前方的吐曼河,说:“这条泉水型河流,以她一步一回头的蜿蜒,完成它清泉般的滋润之旅。是不是我们的‘双语’推进、援疆之旅也要像泉水润心真正渗透于这片土地,才有鲜花烂漫、物丰人和的明天?”

挥别方总,挥别广东、新疆一家亲的“粤新楼”,我这才发现正前方的吐曼河两岸是遍生的胡杨。回望这紧贴胡杨、紧贴吐曼河而建的青瓦白墙的围屋大院,“广东援疆指挥部”的巨大石牌在晚霞中平添了几分厚重与坚韧。“双语”推进用十年跨度从哈密到喀什,广东援疆是以掘地三尺、改良土壤的深度培育,让互通的语言、共同的和谐在巴里坤湖和吐曼河上空化作缭绕不散的多民族和鸣。执着与顽强诠释出的精神,不就是孤寂、沧桑、奉献与牺牲之中与胡杨的一场——生命共鸣?!

上部:巴里坤湖不散的和鸣

哈密,无疑是被清澈明净的巴里坤湖滋润并养育的。广东援疆是否就是顺着巴里坤湖那美丽传说,找到一席根脉——“双语”普及?

巴里坤湖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搏斗,姑娘被压在尖山下石化了,哈萨克青年扭住山魔同沉湖底。他们用生命为后人换来安宁幸福的生活……

(一)太阳下的太阳花

飞机降落在哈密机场时,是2014年11月末的一个火辣辣的清晨。

一轮圆圆的火球像挂在头顶,耀眼贴近、明丽温暖。同行人不由得脱口一句:“这里的太阳咋这么大呀。”其实,有“哈密瓜城”的哈密,她的甜,是几倍外地日照时间酿出的蜜已是众人皆知。可遍地都是红橙黄紫的太阳花,她们迎着太阳就笑、太阳一落就收,未必是人尽皆知的景。

就在漫天阳光、空气都弥漫着和谐与安宁的气息里,我们赶到哈密市鲁能希望学校,看惯例下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看八九点钟太阳下盛开的太阳花。

偌大的操场,几千学生在阳光下庄严列队。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多么浩大的聚集:方阵整齐列队、脸儿纯净明朗、眼眸清澈无尘。常居在这儿的多民族孩子和老师,全体听从一个哈萨克族孩子的口令——那是主持人赛比然。

“出旗,全体立正。”

“集体行队礼——”

“升国旗奏国歌。”

一连串动作井然有序:6个10岁左右不同民族的孩子顶着一脸庄严,手持国旗一角正步走向校中心广场的旗杆下。

千人的国歌指挥是个叫热孜瓦古丽的维吾尔族女孩,随着她自信挥舞的双手,同一个节拍,“唰——”的几千只手高高举过头顶;同一种语言,齐声响彻出放声的歌唱。国旗在维、汉两个男生手上冉冉升起。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了——

广场上,几千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和老师啊,口型一样,节奏一样;情感一样,歌声一样;

蓝天下,无数的鸽子飞进这片祥和的天空,听从指挥,共同高唱;友爱互助,团结和谐。

天地共鸣,万物聚气。学生、老师;队礼,歌声;花儿,小草;蓝天,大地。一起啊,对他们共同的祖国表达——由衷而赤城的热爱!

维吾尔族孩子古丽孜巴代表全校师生在国旗下感言:“……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是同一个华夏中国的未来。我们就是阳光下的太阳花,用粉色的笑脸,用赤城的红心,用橙色的团结,用碧蓝的心胸,努力学习,友爱互助;掌握技能,练好身体。有一天,我们要像头顶的鸽子,自由地飞向遥远而广阔的天空。”

这就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这都是团结和谐的民族未来。千张笑脸,与校园里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太阳花一起怒放……

“这都是双语教学的成果。”副校长古丽苏木感慨地对我说:“‘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千秋大业。”

鲁能希望学校是哈密一所全日制民汉合校。学校以“双语”教学为特色,以培养高素质的民汉兼通的人才为目标,学校覆盖市区东南角和城郊的中阿牙村、下阿牙村、东菜园村约3公里范围的适龄孩子。有“双语”班15个,教师55人,在“双语”班就读的学生有787名,全校接受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以“模式二”为主。

就是这种民汉结合的“双语”学习,沟通了一种氛围、形成了一种特色: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个个懂民族政策,全体都朝有利民族团结的方向作为。反分裂、反渗透,民族团结和校园稳定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在民汉学生、民汉教师中“一帮一”、“手拉手”活动长期坚持,即使在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时,这里也是不信谣、不传谣。

多了老师对学生的家访,再细化到“小手拉大手”,学生感化老师、真诚感化家长……

这里的孩子天真无邪,这里的气氛安宁和谐,像头顶的蓝天那么碧透,更像教学楼里每个窗台上摆放的太阳花。

上课铃响了,我们随古丽苏木校长走进二(3)班教室。

“老师好——”童音齐呼的时候,我突然被近距离的清纯、明净感动了:那清澈的眼眸、纯真的小脸,是月光下晶莹的湖泊,又是太阳下带露的花海。我第一次被清纯干净的眼眸“刺”得心发酸、眼发潮……其实,我们一眼能看出孩子们血脉刻下的民族印记,他是维吾尔族、你是锡伯族、她是哈萨克族。但先天的情感相连、后天的语言相通,他们的相处,只有快乐,没有忧伤;他们的眼眸,只有友好,没有怨恨。这些幸运的孩子啊,就在快乐平和的时光里,享受美丽无暇的人生!

一堂生动的算术课开始了。维吾尔族女老师依布拉音,哟,高高隆起的腹部告诉我们,她还是个孕妇。但她用心用情用手势在讲台上,“口算除法”黑板上列式,“班班通”电化教学也有她图文并茂的ppt同时共享。老师,85%的时间讲汉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那是汉语流利地回答。活跃的气氛,统一的语言,让我们一下看出孩子们非常整齐的成绩。

古丽校长悄声说:这“双语”班全是民族孩子,教学难度相对要大。正是这样,老师们压力大、能力也倍增。依布拉音老师新疆农大毕业,因喜欢孩子选择了教师这职业。若单纯教母语,她容易得多。“双语”教学,她得多一倍的探索学习。为能教好孩子,学校送拉音学习,她自己还争取一切机会学习。现在,她已是双语的骨干教师了。你没看她正怀着孕,结婚几年,30好几了,一直学习着,没要孩子。

下课了,依布拉音老师有意等着我。听我夸她的课,她没回避没谦虚:“学校一直强调‘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我这里常有教育局、学校安排外校老师听课,也去听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榜样的引领作用和示范辐射,能激励和鞭策我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使‘双语’教学的提高。学汉语,也是我们民族老师的愿望。”说着,拉音老师抚摸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说:“我的孩子能说话了就教他普通话,能走路了就让他和汉族孩子玩,那毕竟是多大的一个天地呀,像古丽校长,他俩孩子多出息……”

原来,古丽校长的两个儿子,大的考进西安音乐学院已学成毕业,现在西安工作。小儿子又“双语”兼通、学业优异准备考大学。这时,古丽校长操一口不纯正的腔、却是流利的汉语,来一番由衷的感慨: “作为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人,我是‘双语’的获益者。最初,我也一句汉语不会说,但我知道,学汉语对我的未来好、对我的孩子好。方总在哈密当市委书记时,下大力气推‘双语’教育,我们又多了学‘双语’的浓厚氛围。只要有机会学习,我都积极争取;只要有时间,我就跟汉族同胞交流。我有很多汉族朋友,买菜、锻炼,甚至跟她们学斗嘴、侃大山。我也教她们维语、告诉她们少数民族的真诚与习俗。我的两个孩子也都这样,从小就多学了一门语言,让他们多了更大的一片天空。所以,他们都很棒,比我棒……”

何止是比你棒,古丽校长。多一门语言的孩子是一定超越同伴。因为,他们为自己多掌握了一把通向未来的金钥匙!

瞧,就像他们,正向我们走来的几个孩子。走廊里,遇上的不正是早晨组织升起仪式的孩子们?我挡住了他们。

“我叫尤鲁图孜,英语方面有特长”;

“艾达娜是我的名字,我有画画的专长”;

另两个一看就是汉族孩子,“我叫夏周玉轩,她叫李晴文”。

我突然问:“你们介绍自己,怎么不介绍介绍自己的民族呀?”。

担任国歌指挥的热孜瓦古丽抢着说:“我们平时就像一个妈妈生的娃,都忘记了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我们玩得可好了,不用分这族那族的。”

那个能干的主持——赛比然说得更是动情:“我们天天一起上学、放学,玩得像一家的姐妹。若几天不见呀,还挺想呢。我们一天都分不开。”

分不开,是因为有共同的语言;分不开,是有割不断的情感。共同的汉语,自然和谐的玩耍中,语言相通让他们玩得出神入化;学校的各项活动,情感相融又让他们生活得如鱼得水。红领巾小记者站、校团广播站、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回收站、红领巾护绿队等活动阵地,特别设置体验岗位,让队员们竞争上岗。

这里,出了自治区、哈密地市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大赛一二三等奖的二十几名学生;

这里,出了“双语”演讲比赛获奖的近十个孩子;

这里,像10岁的依克巴力·木塔力那样走出国门力挫群雄,捧回国际艺术节舞蹈金奖的民族孩子就有好几个……

一切竞争,首先是语言的竞争。在双语运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体验。学校,有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体验教育让他们换个角度看人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锻

炼意志、增长才干。甚至,经受挫折、塑造品格,达到全方位素质的提升。

“叮铃铃——”上课铃悦耳地响起,孩子们花朵一样回到教室,回到他们吸纳养分的位置。语言的浇灌像太阳给予光和温暖,爱又被精心的园丁小心翼翼施肥、培育。这朵朵太阳花,从古老的土屋走出来,从封闭的城郭解放来,时光的水贴着心浇灌质朴的生命、未来的愿景,

他们——只有蓬勃盛开,只会灿若繁星。

还有,这样的花朵已不叫花朵,叫奇葩。它会怒放全疆,会的,一定会……

(二)马车上的喜悦与坚持

这里,出门有色彩,上路即线条。

清晨里崭新的柏油马路是从天边太阳里伸过来的。路上跑的车,不再是土路上的尘沙飞扬、沟壑坡的颠簸摇晃。靠人行道右边,不时跑来驴车或马车,晨风习习,蹄而得得……

站在哈密市花园牧场学校门前,我想见识“传说”中的景——“送学家长”拼车一族。

说话间,两旁的绿色间行间浓,各式车等间行间近。车们最后都在校门口停下,校园的清晨就开始热闹而有序。门口有接站的老师、迎候的值班校长;车上坐着的家长,多数是维吾尔族妈妈。她们背对着前方、却正对着我们而来。看她们怀里搂着孩子、脸上充满希望、有说有笑旁若无人地喜悦,一如头顶的蓝天点缀了片片彩霞,娇媚靓丽,柔情多姿。

第一辆马车上下来一位年轻少妇,白皙的维吾尔族鹅蛋型脸,色彩鲜艳的花头巾。她先下车,抱下大约6岁的儿子,笑得那样灿烂。明白我们的来意,少妇用有些生硬的汉语说:“不用问名字,我们共有一个名字叫——家长。每天都这样送孩子上学。孩子好了,我们才好;孩子学习,我们才有将来。”

另一个高个子中年妇女接话:“学汉语,我们支持。我们这辈不懂汉语,才整天窝在家里出不去。送孩子上‘双语’学校,就是让他们学本事,以后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都不怕。语言通了,基础好了,见识广了,能力强了,贡献才大呀。”

“现在,孩子学汉语,他们在学校学,我们在家也跟他们学。他们不由自主地在家讲汉语,没人接茬他们就不跟我们说话呢。啥时候呀,淘汰我们都不知道呢。”这个大眼睛家长的笑声在清新的早晨特别清脆。

攀谈中,家长们告诉我们,花园牧场学校也有学“双语”引起民族误会的事。从另一小车下来的叫古丽的大姐说起一件难忘的往事:一次,她的大孩子在班上跟一汉族小男生发生一点小口角,那个汉族孩子随口说了一句:看我怎么收拾你,打死你……孩子之间不当真的话,刚学汉语的维吾尔族孩子回去跟父母一说就变成另一种意思:他们要杀死我,还一点一点收拾我……这还了得。古丽的丈夫串联起几个维吾尔族家长一起气势汹汹来到学校,非要学校交出那个汉族孩子,大有不先惩办不足以平民愤的架势。当学校解释说,这是语言上的误会,孩子的话不带敌意,汉语中这种叫口头禅的更没有杀气……一场风波终于平息后,家长在反思,学校在整改,解除隔膜的孩子却更亲昵。都是语言不通惹的祸,从那以后,双语的教学在艰难中又向前推了一步。

陈宏博,原哈密市委办公室主任、现哈密地区地震局局长,对方利旭总指挥在哈密市的教育布局十分了解。他说:哈密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民汉合校工程建设,不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试点改革。目前,该市双语教学工作中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民汉合校;二是双语实验班;三是汉语加强班。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来越认同双语教育,好多住在十几里外的维吾尔族家长坚持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学汉语。

他又感慨:“双语”教育,什么是民声?直接民意是家长,主体是民族同胞。谁都知道,要学好一种语言,要从语、数、外主科抓起,还要从学龄前娃娃抓起。

于是,从“送孩”一幕转身,我们去了花园乡“双语”幼儿园看“接孩”一族。

这满天满地一幅幅图画、一张张拼音识字卡片,到处都能感受到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哪里像一个乡下幼儿园?幼师刘老师接待我们,她很怡然自得地说:一到孩子们放学,十里八村忙碌了一天的家长们,就立刻放下手中的砍土曼赶着毛驴车,或骑着摩托忙着来接孩子。他们都是早早地来,躲在教室的窗户后看孩子们上课。眼神里充满赞赏,还有掩不住的羡慕。

再看教室里,32个小朋友正踊跃地举着小手要做自我介绍:“我是维吾尔族孩子的努尔古丽,今年5岁半,我长大想当医生,给小朋友看病”。流利的汉语,居然出自这么小的维吾尔族孩子。一同陪我们的年轻园长说:在他们没来上学前,几乎是一句汉语不会说。园里特别注重提高孩子们的“双语”会话能力,而且还特意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意识、集体观念。在课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认识国旗、国徽、中国版图,学唱儿歌,一块做游戏。由于村、乡级建“双语”幼儿园招收的学生名额有限,富裕起来的家长都争着把自家孩子送来“双语”幼儿园。

可是,这里的孩子家长几乎都是没有走出这片土地的少数民族青年农民,他们中很多人想去内地打工或想外出做生意,但不懂汉语让他们处处受限。学汉语,让孩子将来能走出去,成了父母的迫切愿望。一位叫买买提·依明的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汉语是我们的国语,不会汉语很不方便,学习汉语可以与更多的人更好地沟通交流,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致富信息,走出新疆到内地去发展。”

年轻园长更是感同身受:孩子们在幼儿园做操、跳舞、用汉语和老师说话,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们看着别提多高兴。自从孩子上“双语”后,家长们发现孩子变了,平时不听话的、瞎闹的,都变乖了……从我们园里走出的孩子,那是整整一代人,等他们十年基础教育后进大学,什么素质?文明、礼貌,团结、融合,各民族同胞就像一家子,同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不分你我,共奔一个和谐繁荣富裕的梦想,多好……

记得著名歌唱演员韩红曾在全国政协会上感慨地说:“新疆‘双语’效果很好。我曾去一所县‘双语’幼儿园,四五岁的维吾尔族孩子用汉语和我对话,跟我聊天,问我很多北京的事情。这说明‘双语’教育很见效。”

“我们的学前‘双语’幼儿园不用打广告,家长排着队来报名的。”谈起双语教育带来的变化,年轻的园长兴奋着说:“教学仪器、游乐设施都全了,国家还给入园的孩子发伙食费和教材补助费,谁家的孩子不愿意来呢?”

其实,我这里有组数据也想告诉园长:近十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实施学前双语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程;近五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20.9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2237所双语幼儿园,在园就读的各民族幼儿享受伙食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教材还不在其内;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标准已提高至每年每名幼儿600元,伙食费提高至人均1000元;近年,为2537名学前双语临聘教师给予工资、社保等补助,以稳定基层学前双语教师队伍……

一天的采访,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西下,“接学家长”拼车一族又在园外热闹开了。 美丽的伊莎古丽接上她的女儿坐上马车时对我们说:“在‘双语’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小学以后,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面名列前茅,我家老大就是这样。这都得益于娃娃提前接受了汉语教育。”

一个年轻的爸爸有点腼腆地对我们说:“自从有了这个双语幼儿园,我就把我们家娃娃送来上学。现在才几个月呢,她就学会了好些汉语拼音和词汇,还有一些简单的句子,回到家后,她最着急的是先写作业,写完了才肯吃饭。现在孩子的汉语很好——‘双语’教育‘亚克西’ ”!

在一片“亚克西”的回响中,马车、驴车碾过白杨林间的一地落叶,向着喜悦欢畅的方向启程。车上,是肩头靠着肩头、笑脸贴着笑脸的惬意;路上,蹄而得得、调儿悠悠,孩子们的嬉闹、维吾尔族妈妈银铃般的笑,洒落一路。又像一幅接入林间的画,渐远渐去,融进美丽悠远的晚霞里,慢慢慢慢看不见了……

(三)“广东作风” 激活 “哈密能量 ”

在哈密,每到一处采访,几乎都提到广东援疆,提到方总。就像生在哈密的人们,绕不开广东路、天山南路、南粤文化中心。哈密人民对“广东援疆”自有他们的记忆:

创建广东工业园区,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壮大红枣产业,培育设施农业基地;

兴建哈密贡瓜园,并举办哈密瓜节带动哈密文化旅游产业;

尤其,“双语”教育的普及,让哈密和谐康健、安宁祥实。

“办好哈密事,做好哈密人”,42岁的方利旭三年零两个月的哈密时间,内心充满为哈密人民多干事实的激情,视驻地为故乡,他没把自己当援疆干部;视百姓为亲人,只当每件事都是为自家父老乡亲谋福。这个南粤汉子,就这样在哈密度过了“拼命三郎”的无憾时光。

一棵巨大的胡杨,成为一面生命的旗帜,也必将成为这片天地的风景!

这天,我要离开哈密时,突然被一个汉子挡在门口。

这个人叫木拉提,是个高瘦英俊的哈萨克汉子,是方总 “广东作风” 激活的“哈密能量”——他一定要讲他的故事,讲广东援疆干部雪山一样晶莹的淳朴,草原一样坦荡的善良。

原来,木拉提在哈密市西山乡做传统的畜牧业,以放羊为生,最多的时候放羊1200只,年收入却只有六七千元。 5年前,在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市委书记方利旭的大力推动下,他第一个随哈密市部分牧民下山,在二堡设施农业基地从事大棚蔬菜种植。

让木拉提没想到的是,援疆干部的配套服务真正促使他们的产业发展到今天。这缘于他们是一帮听不懂、说不出汉语的才下山的地道农牧民。不懂汉语的他们突然做起大棚种植生意,无异于“又聋又哑“,真是寸步难行。

说汉话,援疆干部是第一个老师;忙经营,援疆干部又是第一个引领。

记得有一次木拉提亲耳听到,援疆干部杨安队电话里为他们衔接生意。“这个项目虽然不大,却是方便当地民族群众的。他们才下山,语言关还没过,没法跟你们交流谈事。相信我,喀什地区有很多蔬菜大棚,需要你们卷帘机产品……过来你找我,我带他们谈。”

杨安队得知一家卷帘机生产厂正寻找投资目标,他做起了热心的“中间人”。既是汉语翻译,又是技术指导,还是真心兄弟。像这种穿针引线为经营、牵线搭桥为群众的事,援疆干部“那是本分”里的事。

日渐坚固的援疆桥梁,让各族人民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情怀,天山南北辽阔大地,弥漫着援疆干部对新疆人民的手足之情。只有这时候,木拉提深深感受到:每一个援疆干部看似一个点,但他们身后却是一个市、一个省的资源与力量。

——不,是一个国家对他民族同胞的不离不弃!

如今,木拉提已拥有两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关键是政府提供的住房就在附近,孩子上学也不远,一起迁移过来的50户哈萨克农家如今家家开上摩托车,三分之二的人们买了汽车。木拉提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开上汽车新建各地到处跑,他更没想到,援疆干部当老师,让他的“土汉语”也能谈生意,上台面。“感谢广东干部,他们的观念改变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让我们知道: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改变,就要努力做事”。

“还有,要好好学汉语。”说话的是木拉提的妻子,她手里拉着她的小侄女,一个十岁的亮眼俏鼻的哈萨克小美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小美女现场给我们朗诵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么小的民族孩子,汉语水平就与同龄汉族孩子不分上下,跟我们的交流也非常好。木拉提妻子就毫不掩饰地说:木拉提下山时不懂汉语,他就送侄女进“双语”学前班,下决心要培养自家的汉语老师。如今,木拉提每天忙完大棚回来,就跟小侄女学,学得可认真了。

这时的木拉提有些腼腆,却直起腰杆说: “维语是我们的母语,不能丢,我们和孩子都要保存好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汉语是我们的国语,学好汉语,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走向更大的世界,不学行吗?”

身边一直陪同我们的天雪文学院院长钱建军也忍不住说:“我是在新疆土生土长的,从小就看见民族同学进‘双语’班。他们接受汉语早,现在跟我们打交道就像一家人,没有丝毫障碍。而没有接受双语教育的,现在距离就拉大了。一种语言就是打开一扇门,让你走进更大的世界。不会汉语,会阻碍少数民族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影响就业,更不利融入现代化社会以至国际社会”。

这话让我想起全国政协委员尔肯江·吐拉洪的另一番话:

双语教育在新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许多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学龄前开始学习“双语”。这是因为,新疆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的高速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意义更加深远。“双语”教育会在拓宽学识结构、加强就业技能上给少数民族青年带来极大益处。尤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

“双语”教育带给少数民族孩子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热娜·卡斯木这样说,“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学习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从世界局面上看,大的语言,很多国家都懂,都学。利用语言这个工具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当时还是哈密市市委书记的方利旭在一次报告中说: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

正是这前瞻性的高度,前五年,仅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已向新疆投入超过十二亿元,在南北疆贫困农牧区建起电脑、电视、DVD、投影仪等设备先进的幼儿园。新疆喀什、和田等七个地州及若羌、和静等九个县市将新建“双语”幼儿园2200多所,在园幼儿将达34万多人,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

此外,新疆还启动了大规模的“双语”骨干教师赴内地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在未来四年间,将由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江苏为新疆培训中学“双语”骨干教师2000人,每两年选派50名优秀中学教师到和田、喀什等地区任教。难怪人们说:新疆“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飞机飞在哈密的高空,美丽的巴里坤湖尽收眼底。尖山角下数股清泉都叫了“汉姑泉”,

纪念石化了的无私的汉族姑娘;与山魔同沉湖底的勇敢的哈萨克青年,成了湖泊上升起的“蒲类海”。我们不禁要问:广东援疆12年来,为哈密带来了什么?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作风、新效益,用他们的奋斗去感知这片土地的温情,用他们的真诚去激扬这片土地的潜能。又像哈密原地委书记郭连山的答案:“……他们适应能力强、吃苦精神强、业务能力强、纪律观念强、富民意识强,是一支百折不挠的队伍”。

不禁联想:富裕起来的木拉提, 抑或还有长大了的“双语”教育受益的孩子们,多少年后,他们在巴里坤湖畔聚集,在天上星星一样多的毡房旁,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湖光山色,边放牧耕作,边欢畅休憩。湖滨草原上还伴随盛大的麦西来甫、“阿肯弹唱会”,铿锵的鼓点激越着人们的理想,美妙的歌声将他们的幸福传唱得很远很远……

中部:吐曼河两岸的美妙和声

吐曼河属泉水型河流,因泉眼多、主要由泉水补给,冬季水温大于零度,故河流基本不封冻。且每逢早晚或天冷季节,河面上总升腾起一片淡淡的如雾的水气。因此,当地民族兄弟把这河称‘吐曼’(维语:雾)雾河。泉多、水清、岸绿,吐曼河天然是这方土地的“绿核”“绿肺”。像“九龙泉”是喀什独特的景点,围绕这股股清泉,就有麦西来甫的裙裾飞舞、“达瓦孜”上鼓点铿锵……

(一)从八里桥延伸的希望

约好与许卫民副局长在八里桥见面,八里桥是去疏附县的必经之路。果然,从喀什市中心出发到八里桥,车上的计程器显示为“8公里”。许副局长上车后,我们的采访开始。

“左边是广州新城,右边是广东商品城……”顺着许局长的手势看去:广州新城鳞次栉比的幢幢新楼已拔地而起,广东商品城也热闹非凡。沿314国道向县城延伸,温州商城、舒福乐美食娱乐城、汽车经销城、林安物流园、建筑建材市场等综合性商贸城依次排开。“依托这一系列商贸平台,实施‘广货北上’、新疆农副产品‘疆货南下’双向流动,以此达到粤、新发展共赢。”

我有些蹊跷,今天可是谈教育、谈“双语”。许局长像没看懂我的疑虑,继续着他的骄傲。“喀什为啥成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地缘优势。如今,国务院正式出台了支持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政策,在八里桥‘扎营’商贸物流,届时岂止‘广货’,源源不断的‘西出’商品,借道喀什走向中西南亚,这是个多么大的市场!这就是毗邻喀什市的疏附县,未来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

经济发展了,教育的全面提升还会远吗?他还是绕回来了。

我想说,的确很近,甚至看到了。因为我们走进了疏附县二中。

校长薛鸿伟兴致勃勃带我们看刚启用的新校舍。校舍包含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行政楼、四栋宿舍楼以及餐厅、运动场等。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广东援疆资金4652万元。

“往年,大多数少数民族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进我们学校,现在,硬件、软件都配好了。2014年我们学校对少数民族初、高中一年级新生从入学开始就采用‘模式二’教学,学生家长对此十分欢迎。”目前,他们是全县唯一的全部用汉语授课的全日制高中,全校学生2352人,汉族学生比例52%,少数民族48%。薛校长还谈到,该校80%教师是汉族,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也很不错。每周五节维吾尔母语课,别的课程全部采用汉语教学。

“看看喀什地区一流的实验室吧。” 薛鸿伟校长感到由衷自豪的是学校焕然一新的实验室。我们这才知道,广东援助资金有1500万元用于购置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这在内地也是相当可观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看了疏附二中,没想到疏附三中让我们更惊讶——先入为主的印象:这里该是疏附县“双语”教育最具闪光点的地方。

为了疏附县有1500名少数民族孩子不至于初中毕业未成年就流落社会;

为了通过统一寄宿也能脱离农村宗教氛围对他们身心可能造成的影响;

为了3000名在校学生能享受更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

新疏附三中将建成“第三双语寄宿制学校”。为此,广东省2014年投入2500万元将原有的疏附三中和城郊的吾库萨克乡中学合并成,3000名在校生,初、高中学生各一半。可是,这所学校原来只是一所初级中学,在校生只有750人。为的是让更多疏附县的少数民族孩子有机会掌握“双语”,顺利完成高中阶段教育,进而读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真正成为新疆这片土地上未来的栋梁之才。

“明年,3000万广东援疆资金同样集中用于县三中基础设施建设。”说话的依然是我们的广东援疆队的许副局长,他同时又是疏附县教育局副局长。

如果这里是代表国家付出、再付出。那么下面,是代表梦想努力,再努力。

张周斌在广州市援疆干部中,是掌握维语最好的。他始终坚信:“双语,双语,双向言语。双语推进,不仅是我们向民族兄弟推汉语,也存在我们向民族同胞学语言,便于与他们沟通情感、推动工作”。他的话,代表的是蔚然成风的学语言的援疆干部。

最初,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张周斌首先学习当地民族政策,深入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习惯,主动与少数民族同志交朋友,不管平时与同事交流,还是下乡与农民进行交谈,张周斌总是大胆开口讲维语。有时候,虽然因发音不准闹出一些小笑话,但他仍然热衷于用维语与身边的每一个维吾尔族群众拉家常、“套近乎”、作沟通。

走村串户的脚步中,张周斌感慨了:语言确实是走进一个民族的万能钥匙。像我们自家兄弟姐妹,连说话都不懂,哪还是一家人吗?

越来越厚的笔记里,张周斌悟通了:要真正消除民族隔阂,实现维汉一家亲,必须互通语言,必须像亲人似的与他们血脉相连。作为援疆干部,更要主动学习语言、深度交流上下功夫,这才真正能拉近情感、便于工作。

张周斌还常常随身带着相机,在下乡记录工作点滴的同时,为农村孩子拍照,再把冲洗出来的照片送给他们。

贫困村的一家特困户,孩子还在考大学,张周斌就主动联系援疆指挥部的“爱心行动组”,为孩子日后上学送温暖。那天,当张周斌把爱心扶持款送到这家特困户的家中,他事后回忆依然感动:主人含着热泪拥抱我,再用双手捧着我的双手,他跟我说:你是我的兄弟,谢谢你!那一刻,我终于觉得自己是一个新疆人了。我真诚回一句:谢谢你,我的新疆兄弟……

类似这些“有温度”的小举动,让广州市援疆工作队在疏附县老百姓中有血缘般的亲情、亲人般的待遇。

在他无言的怀里,在你热切的眼中,像张周斌一样的援疆干部被喀什百姓称兄道弟的数不胜数。正是他们的倾情付出,广东省面对疏附县贫困大学生、研究生开展 “红棉爱心行动”做得有声有色。

2013年全县3336名年轻学子沐浴到来自岭南的“爱心甘霖”;

2014年全县又有392名本科生、1000多名大专生通过高考成为“红棉爱心行动”的直接受益者。

从2013年开始,计划持续十年,每年从广东援疆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除了国家干部和农村富裕户,所有疏附县贫困家庭孩子当年考上大学或读研究生,可获得5000元左右的赞助。

这天的晨光中,张周斌背着简单的行李、背着疏附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荣誉,又出发了。风尘仆仆的行囊挡住了结实的背影,可血脉里流淌的冰川之水,那是一万年梦的凝结,再借助这一方山水澎湃,会抵达越来越厚重的生命价值。

背影远了,如此简单,简单如高原上的太阳,朝起暮落……

(二)一双双清纯的黑眼睛

喀什的工业园很大,“思科电子”不算大企业,只占据了一栋大厂房。但老总苏绍禧却是方总“三顾茅庐”请来的南粤汉子,一个年轻的管理奇才。当然,也是一帅哥。

大批劳动力就地转移,昔日的农业劳动者变成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事关南疆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这种角色转换离不开工业园区和商贸园区平台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长足进步。方总接管广东援疆总指挥时,就在脑海里反复琢磨这个问题。

2013年夏季,第七批广东援疆团队还在组建中,方总指挥就找到广东思科拓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绍禧,告知喀什需要通过培育产业增加就业,“思科电子”向来以管理标准化著称,希望他能到喀什投资建厂。

苏绍禧第一次没动心。他的产业在家乡发展得好好的,犯不着不远万里去新疆折腾。再说,孩子还小,家离不开。企业也不是一个人,产供销、人财物,那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但不久,从新疆回广州的方总说请他“坐坐”,苏绍禧当然知道其中包含什么。不去,肯定不是他的风格。去了,动心了,但还是没有答应。可这回,他召集企业高管反复论证,尽管反对声一片,却还是被一把手“压下”。待到方总第三次请他,他一句爽快的话:我准备出行了,带几个高管去新疆考察。

“通过改善新疆喀什地区就业创业环境,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提高当地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喀什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稳定,是新一轮广东援疆各项工作的重心。”方总说这话的时候,工业园已建起来。

苏绍禧对方总的承诺也没食言。2013年4月他前往喀什,两个月后位于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园区的第一家工厂投产。

“思科电子”是一家经苹果公司授权生产移动电源和各种数据线的企业,产品除了供给富士康、TCL、创维等国内外企业,部分还销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8月份苏绍禧接着与伽师县签订合同,计划在伽师工业园再建四条生产线。两处工厂全部建成之后,可提供600个岗位。

岗位有了,头却大了。这里的用工可不像内地,招工就能上岗。这是少数民族区域,招工无异于招一批“外国人”,语言不通没法交流呀。上岗前,喀什技校语言和技术模仿培训,那是生产线前移到学校现场。但45天后企业上岗,依然是交流不畅、沟通无门。

“刚开始我压力很大,一下子用这么多本地少数民族员工,起码的语言都不通,啥事都干不了,怎么办?”苏绍禧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接触、摸索,发现沟通还是有望的:只要投入感情,与少数民族员工拉近距离,他们主动跟你“套近乎”、也愿意和你交流。于是在企业,从打手势到懂肢体交流;从请汉语好点的带一批听不懂也不会说的“又聋又哑”的;从能说的带听不懂、还不敢张口的;从能写会说的带逐步能懂也愿张口的……

当我们走进车间,宽宽的厂房两条长长的生产线,工人们都那般认真地在操作。我们围着文化宣传栏边走边看,一堵墙上贴满了员工感言,米热古力原来汉语都说不好的,现在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工作中,我和同事和睦相处,认真学习生产技术,厂里领导也很关心我们,定期组织各种活动,过节还给我们发福利。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时候我最开心,这是我凭自己的劳动挣到的第一笔收入……”

另一个叫孜木热尼古的女工也从听不懂汉语到能写自己的心得,她写到:“……公司安排专车送我们上下班,并免费提供午餐,每个月有了工资收入后交给父母给家里减轻负担。我打算今后认真工作,学好技术,同时上函授大学,将来做更好的工作……”

语言,是企业一切沟通的基础,苏绍禧是任何时候都融进企业文化重点抓。而文化渗透又是最好的沟通融合,甚至能改变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只要带着包容的心,多发现他们身上闪亮的地方,即使有点误会也能化解,误解也就越来越少。”苏绍禧说,现在不少员工上下班见到他会主动打招呼,员工家的果子熟了,也会摘来请他和其他企业管理人员吃。

在与苏绍禧的交谈中,他办公室斜对面的一个女孩,我一直注意着。

她叫阿依努尔·尔肯,毕业于北京民族大学,准备在家备考研究生。但“思科电子”让她来帮着搞管理,她来了,把本来想复习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员工们迫切想学语言上。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正说着,身边来了个叫阿布力孜的女孩,拿着一张写了一段话的纸条让她看,“帮我看看,写通了没有?别笑我呀……”这姑娘,长一张典型的维吾尔族美女的瓜子脸。眼影间突兀明晰,似紧致的浮雕。尤其那眸子里散发出来的稚气与纯真,如流动的精灵凸现出天真无

邪。我忍不住笑着问:学好汉语想干嘛呢?她简洁却勇敢地说:“走出新疆看大世界。”

好样的!不满足就会有追求,心大则志大。

不一会,阿布力孜小姑娘把她那张被“专家”认可的纸条贴在门外的心卡墙上。那墙是企业文化集聚地。丰富多彩的心卡和照片如星星眨着眼睛,放着奇异的光勾着我们靠近——

“家属开放日”,“温暖”家属、支持员工、放心企业。又是传递尊重和爱,增强员工和家属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定期看望困难家庭”,让民族同胞感受企业真诚的帮扶,增强大家庭的亲情和亲切,看到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其中,有一张“思科”高管看望困难职工家庭的照片格外醒目。这是在老城民居那深而窄的巷道,“高管”从一个残败的矮门里弓腰出来,身后是位一脸感激的维吾尔族大爷……

我终于明白,许多世纪,这坚强的古城堡,就是以这样心贴着心的文化集聚,与自然抗争,延续生命。在这里,一处紧挨一处的断壁残垣,狭窄也是亲近,拥挤也是热切。而紧紧相连相挤,不也是紧紧挽在一起的手臂?又像喀什噶尔古城,她看似保守封闭的外表、实际融合通达的精神,不正是她千年不朽的奥秘?!

经管理人员允许,我们上了生产线。

阿布都·卡迪尔是个闯荡过广东的青年,他们村里来了好几个人在思科,他想把他并不好的汉语多教些给同伴。等大家都能出去,他们想一起去广东的企业——“思科”总部。

热米拉木,这个1992年出生的90后女孩,长了一双明亮深邃若高原湖般的大眼睛。老实说,我被她那美丽的明眸一下吸引了。真的,那是湖,温柔碧清的湖;那是月,静雅无尘的月。我甚至联想,有一天累了倦了孤独了,会想起这片纯净,抑或就来这湖里寻求——沐浴。

“美丽的姑娘,以后想去哪里?”开朗的热米拉木笑出一对迷人的酒窝:“想去的地方多了……”旁边就有人说,“她的汉语好,能说能写……”热米就一脸灿烂:“我妈妈说,等明年我的汉语达标了,就让我和表姐结伴去上海。”

真想说,热米妹妹,翅膀硬了就要飞。祝福你,飞得更远更高!

在一旁沉思了很久的苏绍禧,终于一番爽朗的话:“思科”就这样培养人,成熟了他们就会走。没事,从“思科”走出去的都是能作为的人才,我高兴。我们现在有两厂600多人。600人能影响600个家庭,一个家庭平均4口人,我也能把爱传递给两千多人,做善事啊。企业,有时还真不是挣钱的事,用我们的努力影响一批人,让他们在劳动中学,在学习中劳动,不打不闹,素质渐高,这方土地就富裕和安宁,不比什么都好啊。”

苏绍禧说到这儿,已有些动情,我们的嗓子也有些梗……

好在正这时,两小时之间的公休操时间到了,这也是“思科”人性化管理之特色。看工友们小鸟一样飞出厂门,那里是满天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音乐响起来,麦西来甫跳起来。整个广场都铺开了,满天满地都是欢乐。人人都那么大方,那么豪放。一双双争相进入我镜头的大眼睛,黑亮,灵动,传递给我的是只想靠近的天真无邪。突然,我仿佛被这连片的清纯震撼:一双双黑眼睛,那清澈里能让我寻到精神的慰藉,那无邪中是能人放心感受纯净的仁爱之波。

阿布力孜和一个帅男孩在前排对跳着;

热米拉木的独舞跳得真棒,身边聚了好一帮人;

远处,几个男孩踢起了球,你追我赶,欢腾跳跃。

多好的小弟小妹,阳光下的笑脸那样开心,内心里的喜悦遮掩不住。看吧,他们满怀的淳朴和真诚,能铺就眼前的明丽,也一定能成就未来的安宁和荣光!

(三)图木舒克的向日葵

图木舒克到处都有向日葵,那些与太阳一起朝起暮落的金黄色——笑脸。

这些葵花仰仗着太阳、仰仗着日照时间长而长得蓬蓬勃勃。不仅盘大子厚,那盘下的枝干几乎都被结实地拧成一圈圈的旋——那是力量之下的向往,奋力向阳的身姿。

2014年,这片葵花地里陆续来了援疆老师。先是图木舒克中学的孩子们开始扬起一个个葵花般的脸盘。后是东莞职院的老师进驻了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

江波是东莞援疆的五名老师之一。30多岁的棒小伙,才来援疆,干燥得鼻子出血,嘴唇干裂。时差作怪,扰乱了生物钟,晚上不能入睡,白天迷迷糊糊……

可他太知道自己不能迷糊。教书育人,稍不慎就误人子弟。想想万里之遥赶过来,多少人对你寄予希望,你倒好,带出一帮糊涂蛋,还不得下地狱呀。下决心立马调整,他强迫自己每天都处于亢奋之中,一课接一课上,把自己拖疲倦。没有课了就给民族孩子讲大课——

他,终于在不久的时间里将紊乱的生物钟调整过来。

状态好了,要求又高了。江波总觉得,他除了把每一节课上好外,就是要这些没有走出新疆但又太向往更大世界的孩子拓宽眼界,要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大世界。他这样想的,就这样做开了——

新疆以外的北京、广州;

大陆以外的香港、澳门;

中国以外的美国、德国。

他的课,上下五千年,中外世界史。公开课、示范课,呕心沥血地给学生们讲;再准备教研课题,为全校老师的培训上辅导课,把广东的教学理念引进过来,供当地老师参考。

与此同时,他尽量多地给孩子们讲一些课外知识,描述外面精彩的世界,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志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走出去,到内地去,接受良好教育,更新发展理念,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建设喀什,繁荣新疆。

被江波感动,我脱口说:“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爱呀。”

“是孩子一张张笑脸上有太多的企盼啊。新一轮对口援疆时间终归有限,边疆的繁荣富庶和长治久安,最终还要靠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各族孩子们,他们才是新疆的未来和希望。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爱,给他们知识,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知识,有修养,能团结,能融合就等于给孩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也能学成回来建设他们美丽家乡……”

像江波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胡杨的精神就是咱们援疆精神的写照,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用一棵树三千年的时间来思考生命、思考奋斗,我突然觉得自己也了不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个老者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过我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是啊,同在一个太阳下,让所有的孩子幸福成长,让无知、无畏在太阳下蒸发,让一切的爱都爱孩子——

东莞的援疆老师就是这样:将各自所带班级带到年级前茅,还帮助图木舒克中学重新制定和诠释了校训,建立并规范年级组长责任制试点,同时结合东莞经验对学校的教学和教研制度做了很好的修订。

是啊,一切的爱,都从爱孩子开始,是母亲的母亲告诉我们的;一切的善,都从善待孩子开始,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嘱咐我们的……

东莞的援疆老师就是这样:当文化艺术体育节、“五四”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音乐美术鉴赏、美术作品展,一个个成功的策划把孩子们带到了更大的世界的时候,他们却把思索留给了世界……

另一头的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也在太阳下蓬勃、在大爱中升华。

这天,援疆老师、图木舒克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李茂才主讲“时间管理”,很受同学们欢迎。半年前他把这套在东莞研究了4年的职业素养课程“移植”到这里,希望引导学生从内心找到学习的动力。

“我们的使命是为兵团第三师产业发展以及图木舒克和草湖两个工业园区各类企业输送合格劳动力。”在喀什地区,一方面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基础薄弱且学生流失率高,另一方面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因达不到招工“门槛”而赋闲在家。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是职校、电大、农广校、培训中心、驾校五校合署的职业教育综合体。目前开设专业包括纺织技术、汽车修理、电气技术应用、机械加工等专业。在广东援疆资金支持下,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建起了可容纳450人的学生公寓和3600平方米的实训厂房。第七批广东援疆指挥部还给学校派来一位副校长和一名骨干教师。他们不仅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还借助PPT视频给本校老师上示范课。

“看视频、做游戏,这门课很有趣。”“职业素养”是买热依木最喜欢的一门课。据李茂才观察,在维吾尔族学生占了85%以上的图市职校,学生流失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当地职校教育水平总体仍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而不少学生内心也对未来感到很迷惘。

2014年4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办了一期电工维修班,35名学生少数民族占一多半。刚开始有人担心这些学生会嫌课程枯燥中途辍学,没想到一个多月的培训结束,35名学生一个也没跑掉,其中30人拿到了图木舒克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专业技能合格证。在此之前,学校首次组队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了汽车二级维护第三名的好成绩。

而据图市职校统计,2014年上半年退学人数为26人,下半年截止至11月9日,主动退学人数仅2人。半年多来,随着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以及职业素养等一批新增科目的出现,学生们的留校意愿也变得强烈。

这天,图木舒克中学和职校几乎同时举办成人礼。

一边是虔诚进行“长大成人”的宣誓,一边是庄严走着的“十八岁成人礼”;

一边是朝气蓬勃的学子宣誓:“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团结和谐、友爱互助”;

一边是长大成人的“穿越成人门”感慨:完善人格、强健体魄;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都是从青涩走向成熟、走向成人标志性转折,都有一样的“感恩、责任”之主题。

图木舒克中学——

老师在舞台上专门设置了“心愿墙”,学生们五彩缤纷的心愿卡啊,仿佛就是他们放飞的希望,更是他们五彩缤纷的未来!

图木舒克技校——

学生、家长、学校,仿佛都融入了爱的海洋。点点希望,深切祝福——“决不辜负期望”的承诺,让每个孩子都重抖擞面向未来的精神!

阳光下的孩子,像葵花扭动着脸盘,向着太阳,向着光明,向着知识,向着和谐,向着大爱,扭动着他们幼小、却连着未来的身躯——他们向爱展开了笑脸!

下部:天山脚下,千年胡杨万年情

天山与昆仑山的胡杨啊,我是寻着那个叫不周山神话而匆匆到来的孩子,我是受了汉武帝那道关于葱岭与地中海诏书前来履新的儿臣。无论怎样,我都把这里当人生的最高海拔,贴着你温柔的高傲与谦卑,和近在咫尺的冷峻与执拗。在沙漠与蓝天之间,一万年不久,像你一样,只把自己矗立成精神,不朽的精神!

(一)一条遥远的“上班路”

广州至喀什,是6000多公里的空中距离,要一整天的时间飞。因为“对口援疆”,两座城市的空间与时间被贯通,一群来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东人,开始了他们在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喀什时间。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走了这条“上班路”;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走了这条“上班路”;

2014年5月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不到一个月,胡春华带队省党政代表团飞赴喀什考察对口援疆。代表团成员包括省长朱小丹、王荣、李玉妹、徐少华、林木声、林少春等省领导以及南航总经理司献民。这也是新疆迎接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省一级代表团。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会见了代表团所有成员。

这一次现场办公,胡春华态度旗帜鲜明,话语掷地有声——

在反恐最沿前的喀什,建立柔性援疆新机制;

用软实力、智力、民生支援新疆;

集中在民生、就业、教育、人才、产业上下功夫;

柔性反恐、智力援疆,在沟通和融合上提升工作质量。

也是这一次,广东签订了投资199.85亿元的18个援疆项目,几乎全是民生项目——用民生项目争取民心,一句响亮的话语在西域大地久久回响。

“引导援疆资金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处理好‘输血’与‘造血’、建工程与交朋友的关系。教育方面,支持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喀什技师学院建设,建立‘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基地和远程培训平台,增加广东、深圳高校在喀什定向招生名额。”

有观念、有部署、有安排。方总结合胡春华书记讲话,对广东援疆规划做了精心调整。

“这里所说的智力人才、柔性援疆,绝不仅仅指把广东的优秀人才留在新疆,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当地培育和塑造一批创业人才,激发和提高当地人自主创业的激情,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在教育、医疗等民生软实力领域,加大三个月、半年等“非刚性”援疆专业人才的援疆比重。“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对口援疆,不仅要为当地送“鸡蛋”,更要与当地一起培养一批“能下金蛋的母鸡”。

但培养“下金蛋的母鸡”首先要投入情感,让自己融入新疆这片热土。

庄怀,这个广东援疆指挥部综合处处长,因跟随方总,接触的人多,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维吾尔族小伙子伊力亚斯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十多岁,却成为了忘年交。有一天晚上,伊力亚斯给他发来短信:

“经过上次和您交谈,感触很深。您看问题能抓住本质,思维也很超前,更体会到自己的知识含量非常浅薄。之后本想再去看望您,想跟您聊天的,但知道您工作很忙,一直没去。我发这条信息的目的是想说明我对您的尊重及敬仰。您如果有时间想看看喀什的民族风情,或想去民族同志家做客,请随时吩咐我,我带您去的地方,绝对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内容。”

看到短信,庄怀心里泛起了阵阵波澜。不到一年的援疆时间,他已慢慢融入了当地,成为当地少数民族的好朋友。他很高兴,立马给伊力亚斯打电话,感谢他的短信和信任。

短信,让庄怀和维吾尔族青年成为了亲密的好朋友。只要有时间,他就和伊力亚斯聊天。一个周末,他还专门抽时间到伊力亚斯家中做客,拜访他的父母,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伊力亚斯也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有一次,他给庄怀的一个朋友送了件小礼物。庄怀听说后,虽感谢他,却强调今后不必这样客气,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信奉我们同一个祖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方式。伊力亚斯以为庄怀生气了,急忙给他发了一条短信:

“送他们礼物一是表示对他们的尊重,二来体现我们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所以请您不要想多。我在您那里学到很多汉族人在饭桌上的礼仪,并在你们的谈话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庄怀说,认识伊力亚斯是缘分,也是情分。就是这些越来越浓的友情亲情,让他感受自己成为了喀什的一员。

援疆,让他热爱了新疆;

援疆,让他痴迷在喀什做繁杂工作;

援疆,让他不由自主地把心交出去;

援疆;更让他如鱼得水融入了民族同胞之中……

“有如此氛围,还怕工作开展不了?”庄怀说到这,自信地笑了。

初见胡大强,若不是在新疆伽师职业技术学校,你绝然会把他当本地干部。皮肤晒得墨黑,加之神态憨厚敦实,怎么看也不像在南疆乡镇长期工作过的细皮嫩肉的干部。交谈中我们才知道,他是第七批广东援疆干部,来伽师之前是广东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担任党委书记,目前是伽师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依胡大强的话说,他“一辈子都在从事职业教育”。更确切地说,在职业教育这条上班路上,他一走就是32年。

2013年5月,新疆伽师县新建的职业技术学校即将落成,县里急需请职教专家为学校长远发展制定规划。佛山对口援助伽师,伽师县委书记朱雪冰便通过上一批广东援疆干部邀请佛山教育总督学和两位佛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到伽师出谋划策,胡大强也在被邀请之列。通过与胡大强接触,朱雪冰书记对他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见地颇为赏识,希望他能作为下一批广东援疆干部到伽师工作一段时间。那时胡大强对南疆维稳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但他没有退缩。

就这样,胡大强把自己的上班路拉成最长,佛山到伽师,一趟就当他在佛山上班一年走的路程还多。

“我这人从小就有英雄情结。”胡大强一句话,我们对他为何来援疆就摸清了一半底细。他自己解释为何来伽师,一口好玩的腔调: “我这个人要是在战争年代,不是烈士就是武将。”个性决定选择,选择决定道路。同时强调,他所在的佛山华材职业技术学校与伽师职业技术学校原本就是结对帮扶关系,面对伽师领导求贤若渴的邀请,他义不容辞。

新疆伽师县职业技术学校1.7亿元建设资金由广东省全额投入,目前已建成一栋教学楼、三栋实训楼、三栋学生宿舍楼,一栋餐厅,总面积5.8万平方米。新校舍建成之前,这所学校每年招生不超过500人,去年达到1100人,今年计划1300人。开设专业也从原来8个增加到10个,其中包括电子电器、机电、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明年该校在校生有望超过3000人。

“伽职技校新校舍刚刚建成,就像一张白纸,很适宜做事。”胡大强说,他从事职教三十多年,积攒了很多想法,在伽师可以好好施展。

“品德高、技能强、身体壮、懂双语是我们的育人观念。再着眼长远、注重‘造血’,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那就是种子,播撒在新疆,甚至中华大地,都能开出艳丽优质的民族之花。像我们方总说的,‘探索新模式、构建新机制,努力培养一支土生土长的人才队伍’。

唉,我的培训计划宏大着呢……“

培训,培训——

“在南疆四地州,一部分已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因语言问题制约了他们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建议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针对成年人的‘双语’教育工作。既要以学校为重点,抓好幼儿和青少年双语教育,又要抓紧成年人‘双语’教育。”方总在一次报告中说。

一个新的声音出来了——成年人也要学“双语”。

是啊,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过语言关。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

新丝路电子商务运营有限公司服务部经理黄洪告诉我们,2014年4月以来,他们已经完成三期业务人员培训,总人数279人,90%是喀什本地维吾尔族,其中包括100多名喀什师范学院在校生。培训内容包含电子商务基础、文案撰写版面设计、用户调研等等。

穆合塔尔,就是他们培训的学员之一。

穆合塔尔·巴吾东的家在疏附县布拉克苏乡,2014年4月底来到位于疏附县境内的广州新城商贸园区。在那里他接受了一个月培训,然后就成了广州新城商贸园区目前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新丝路电子商务运营有限公司一名网店设计师,主要职责是为各种产品设计推广策略,将喀什以及周边地区的特色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与穆合塔尔一样,喀什中国电商总部基地总经理张民旭,这段时间,为他的“广东援疆的新模式” 忙得团团转。看看他的上班路上的工作轨迹——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项目,刚刚到北京科技部答辩完;

帮助建立网店创业团队17个;

成功组织了喀什当地300人次的创业培训;

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商科技创业孵化项目,帮助解决当地青年的就业问题。

不久前的喀什中国电商总部基地自建成以来,基地总经理张民旭按照他的构想,未来三年内,孵化器集群将培育出具有援疆特色的电商科技企业,带动创业就业5000人,直接拉动当地网上交易额5亿人民币以上。同时借助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在全国援疆工作中打造一个援疆模式创新的典型项目——好一个通过成人培训创造的新机制。

冬日的胡杨,是苍茫加凄凉凝结成的孤独。而来自南方的探险者,在它的高贵与任性面前,愈发激励出一种坚定的执着。

这里是“成人培训新机制”下广东的重头戏:

成功举办喀什地区社会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广东组织第一期39名干部赴清华大学、广东和新加坡进行培训;

发挥广东培训网络优势,分3期组织疏附、伽师四套班子成员和部分地直部门主要领导、兵团三师所属农牧团场党政正职,前往清华大学、广东及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培训。

…… ……

162人的援疆队伍,方总带领的第七批广东援疆队,这些来自祖国南海之滨的开拓者,充满朝气,锐意进取——

他们,像天山雪松一样坚定;

他们,像戈壁红柳一样笔挺;

他们,像冬日胡杨一样执着。

(二)明月下的大漠追梦

大漠旷野里的追梦,伴随夜阑人静时的明月朗照,真能澎拜你的血液、点燃你的激情、鼓动你的向往。似乎这貌似悲壮的孤旅,有满天柔情呵护,才是生命的精彩与满足的极致。

陈亚林的许多梦,总在月色下缅怀一场战争,孤独的心如一棵胡杨站立风中……醒来后才回味明白,只因援疆还管教育,这些年,一直折腾得没停,内心也没停止过纠结,所以,连梦都不轻松。

陈亚林援疆基本是被点将来的。工作立马上手、不用转换身份。如此容易进入角色、还真没“断层”,照他自己的话说,“援疆之前,我六次进疆、七次去西藏。”陈亚林说起他与新疆的缘分,老有种前世宿命的感觉。

从1995年,西藏、新疆学生开始到广东就读内高班。陈亚林援疆前,广东省有19所学校承办新疆内高班以及新疆内职班,加上新疆籍大学生,在广东的新疆学生呀,多达9000多人。

这位毕业于华南师大中文系的广东省教育厅干部,每年新疆内高班学生抵达广州,都是他去火车站接;寒暑假学生返疆,陈亚林得提前与铁路部门联系,协调他们的火车票。节假日慰问、经费划拨、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大事小情陈亚林都像一个大家的家长,精心着“家里”的每一个孩子。

“这些新疆的年轻人,尤其是内高班的孩子总体上都很善良、听话、勤奋、淳朴。”陈亚林见证了新疆孩子的变化:刚到广州时,很多新疆孩子的眼神是茫然的,一学期以后,他们就有了见过世面的精神。

“承办新疆内高班的学校清一色是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比如广州广雅中学是张之洞1888年创办的。”陈亚林强调广东省挑选的都是一流的学校来供新疆孩子就读。广东省为他们提供的是最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待遇,教育部和广东省、广州市为新疆内高班的学生每年生均拨款达1.5万元。

“教育是关系到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谈到去年广东省用于疏附、伽师和兵团第三师的教育经费投入达1.1亿元,具体项目包括疏附县和图木舒克市中学校舍建设、教育信息化、为即将成立的喀什职业学院培训师资、南疆中职学生流失课题研究等等。“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任何过于理想化的天真想法,在喀什都很难落地生根。”

车建国这些天在夜幕降临时都不想回家,就在学校的风雨操场和建有4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上转悠。他心里那个高兴啊,就想告诉明月、告诉大地——

广东援疆先后投入7200万元资金用于草湖中学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学生餐厅可以供2000人同时就餐,学生宿舍还带卫生间呢……

作为草湖中学党支部书记,车建国太感谢广东援疆指挥部产业处处长杨春甫。“这下,周边团场以及疏勒、阿克陶、莎车、岳普湖的民、汉学生都会到我们学校上学。” 车建国知道,这学校日后翻番的人气,是因为广东对口援助草湖中学,软、硬件大大改善,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这天,两人一起参观喀什二小,像欣赏艺术品似地欣赏这一幕:“很高兴认识你,有机会我很想去北京玩,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每周二和周四中午,喀什的小学生最期待可以与北京的同龄人进行视频通话。班班通的语音播放系统,以听力、试题问卷、口语录音等方式对同学们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台式机上加装的摄像头、耳麦和网络通话视频

软件,让新疆的同学与北京的小学生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生活、学习状态。

从此,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企盼:如果顺利,很快两地的小学生就可以视频交流了。那天,车建国感慨:“喀什是维吾尔族集聚地,但越来越多的家长想将孩子送到双语学校。我校的伊丽努尔是一个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她曾因品学兼优被选中去北京……现在,让双语教育再增添科技含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嘿,还怕学校出不了人才?还怕未来的孩子走不出新疆?”

杨春甫则告诉车建国:转变过去单纯“输血式”的做法,重点帮助你们拥有“自我造血”能力,全面普及和加强“双语”便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此次项目我们得到当地学校和电教系统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希望这个项目能试行顺利,解决‘双语’教学中最后一公里实际执行问题,这也是民族融合和感情交流的最好方式。”

像绝无保留的献身精神、注定成就胡杨举世悲壮一样,如此精心策划,必将成就援疆事业的辉煌。

从2011年到2013年,广东省在喀什总共投入援疆资金53.91亿元,援建项目361个;

2014年到2015年,广东省计划安排援疆资金28.25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在疏附、伽师、兵团第三师投入援疆资金13.59亿元,援疆项目53个;

“新疆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头,我们有责任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出一把力。就是把一切小事都当民族团结的大事做,这叫心有多宽广,景就有多宽阔。”方总及时肯定杨春甫的做法。

不在乎谁的肯定,心中的责任比昆仑山重!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和萨依巴格乡中心小学,作为阿达西双语小伙伴项目首批试点学校,那些天,杨春甫他们组织对计算机设备的调试,连通了200多台计算机……像当初和车建国抓草湖中学一样,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伴随着明月朗照才拖着疲惫脚步一起回“家”……

谁在雪域与戈壁之间述说昨天、今天、明天——唯有我们!

韩进,还有一年,她就要退休。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钢琴教研主任。起初,很多人对这位即将退休的钢琴老师选择援疆感到不解。

11月底的一个清晨,喀什开始降温,天空看起来明晃晃的,却就是手冷脚冷。喀什师范学院的教学楼六层走廊响起了琴声。循着声音望去,58号琴房,一架钢琴,一张小桌,三个凳子。一个老师叫韩静,一个学生蒲志宇,还有一串悠扬的曲子往外传。

“手指抬到最高,成90度砸下。力度,力度,没90度哪有力度……”韩进向来严格,何况从南国千里迢迢来到西域。她本可以不来的,可来了,就得问每一天要成效。

在广州教钢琴,随便挣钱韩进也是几千元。生长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她,从小把援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看成是一件光荣的事。

从10个高校来的10位大学教师中,最后确定的人选是韩进和张志珂。

“结果来了两个女的,年纪分别是最老的和最小的。”说这话的时候,让学生休一会儿,抬起头冲我们笑笑。

“这里的钢琴专业知识真的欠缺”,韩进说。与在星海教钢琴不同,这里的绝大多数学生要从零学起,有的甚至在此前从未见过钢琴。系里钢琴老师也远达不到需求。哈丽丹在这里教了8年的声乐,却一直苦于找不到钢琴伴奏。“我不喜欢听着录好的伴奏唱,那样无法激发我的唱歌欲望。”哈丽丹对于韩进的到来非常兴奋,两人不定时地会凑到一起搭档练习。

张志珂原本抱着去新疆说不定能碰到真命天子,在赴疆前一个多月,和认识不到一个月的男朋友领了结婚证。

校园主楼右侧207教室,怀孕6个多月的张志珂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学生认真地听着她娓娓道来的讲课。为了让学生都跟得上,她的语速很慢,关键点讲得很清晰。

去年2月张志珂到喀什后,新婚丈夫张先生紧跟着在3月份追了过来,参与到广州新城的援建项目,也成了“广东援疆”中的一员,俩人一起开始了特殊的新疆爱情之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一中草湖校区的高中教学楼里,很容易就能找到高二(12)班的教室,只有这间教室门口挂了一张全班学生的“全家福”,海报右下角写着班主任:聂志聪。来自广东惠州的援疆老师。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预备铃响起,此时“全家福”上的38名同学已经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这节英语课教的是倒装句改写,是本学期课程的一个难点单元。每讲完一个语法点,聂志聪都给学生配有堂上练习题进行巩固。

刚到的前两周,原本尝试用全英语上课的聂志聪发现,学生完全跟不上,而且他们的口语发音也亟待纠正。所以,后来他改用普通话,只有说一些简单词句才使用英文。一学期后,学生的进步很大,最近的两次月考,高二(12)班的英语平均分从60分上升到了90 .2分。

与喀什(市)的援疆教师不同,30多公里外的兵团第三师一中草湖校区,现在只有聂志聪一个人。十几平方米的小单间里,一个床铺、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还有墙上那把新买的吉他,这就是聂志聪的全部家当。

“当我们踏上援疆路的那一刻,援疆是我们无悔的选择……”这是聂志聪自己创作的《援疆情》。

再有几日就是传统的开斋节。怀抱吉他的聂志聪,自弹自唱的旋律是节日鼓点上高举空中的一阵欢快的激越?是都它尔上那一曲最抒情的美妙音符?抑或就是月夜下旋转的长裙那一袭醉人的熏风……反正,是草湖周边一望无际的大漠中悠扬的歌吟,肯定。

…… ……

(三)一张未来的构想图

方利旭总指挥拿着方案,直说“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还满嘴的关键词:2015年秋季开始;疏附县所有的小学一年级;广东的师资力量;全部实行“模式二”教学……

其实,更确切地说,那方案就是喀什“双语”教育未来三年的构想图。

疏附县作为喀什“双语”教育的试点, 有106所中小学、71所幼儿园。“双语”受益学生二万多,占民族学生的61%;双语教师1298人,待培训的占大多数。

而国家对此的计划却是高瞻远瞩: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中职班,逐步提高生均费用补助标准……

这天,方总带上援疆干部、挂职疏附县教育局副局长的许卫平在广州教育系统奔波着。因为,抽调第一批90名新疆教师培训和到广州衔接援疆老师进疆,都面临一个问题——

“你拔了我的‘萝卜’,坑谁填?谁有备用的‘萝卜’、多余的人?不能你拔萝卜、我剩坑,这满是坑的地我也没法种啊……”

方总哪里不知道,将心比己、设身处地他都知道。找广州市教育局抽老师,找编办要人,充实教师队伍;他四下协调,找在职教师也找应届大学毕业生,还面向全国招聘援疆老师。不仅如此,他还想过远程教育,类似广州上课喀什听课;甚至连刚退休的、60岁左右有经验的教师也在他的考虑之列……

无论怎样,他就是咬着牙往前推。因为,他耳边老响着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那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目前,新疆涉恐涉爆案件当事人很多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和无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并呈现低龄化特点。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是推动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广泛参与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爱护新疆的重大战略问题。

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书记又语重心长地说:

要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搞上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南疆为重点,以民族团结教育、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要把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作为推动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广泛参与新疆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

方利旭对此做出的诠释也悲壮有加,像出征前的断后路:

“即便没有安全形势新问题,也会有其他困难。困难是正常的工作状态。新形势下,喀什地区就更应重视‘双语’推进,把它当做‘稳边兴疆’的重要战略。广东援疆沉住气,智力援疆、柔性维稳,不是放慢脚步,是长期性、艰巨性对我们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

…… ……

“为何会选择两次援疆?”

唉——方总长叹一口气说:“人生最好的时期我来到新疆,真想好好做点事,而不是混日子、混资历。有人劝我别操那么多心,二次援疆,拿几个项目,拍拍肩膀,评个优秀,ok……可,我这个人不只是个官,更适合做事。还有啊,和家人支持有关。妻子曾说:‘有一百个理由不去新疆,但你用一个理由,证明你是个有志向、有爱心的男人,为你骄傲’。”

而方总给唯一的女儿信中说:“如果中国是咱们的家,新疆就是咱们家最美的地方。今天,爸爸给你寄片胡杨树叶,是我在吐曼河畔为你摘的,你闻闻它,这就是新疆的味道”。

就这新疆味道、胡杨味道,他把女儿也“忽悠”来疆,让公主也爱上新疆。

这晚,顶着一头明亮如洗的月亮,父女俩漫步在吐曼河边。原本是想好好陪女儿看看,突然想到白天那些棘手的事,方利旭突然走神双眉紧锁。望着心思重重的爸爸,女儿问:“爸爸,你不是说你援疆很开心吗?遇难事了?”

“唉,就这么个利国利民、强一方素质、保一方安宁的‘双语’哦,怎么就有些人抵触。做了多少工作、尽了多少努力,还是……不过女儿,相信爸爸,‘双语’教育是造福新疆百姓、让他们子孙万代都受益的大好事。来,爸爸给你讲个布麦热姆的故事。”

这个布麦热姆哇,是新疆双语教育探索第一人黄明老师带的第一批实验班8名学生之一。现在,他已是东北师范大学大一的学生。当时,是乡村小干部的布麦热姆爸爸,认为学好汉语对孩子将来找好工作有大帮助。他就被爸爸送到双语学校。

布麦热姆一点汉语基础都没有,初到寄宿制“双语”学校,耐心的黄明老师是又当老师又当爹,不仅要用双倍的努力教知识文化,还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就这样,布麦热姆慢慢成长为能用两种语言交流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几年后,她顺利地考上大学。布麦热姆今年回来时说:三、四年学成归来后我要再回喀什,要像黄明老师那样,将一生奉献到“双语”教育事业中去……

在布麦热姆影响下,后来,布麦热姆舅舅的儿子、姑姑的女儿也分别报名学习汉语。后来有个统计:从第一批8名学生到现在的884名学生,学校培育出4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考上内高班的学生不计其数;16名考上内地重点大学,包括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大学这样的好学校……

“爸爸,你的选择是对的。”女儿早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她鼓励起爸爸:“你不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吗?会好的,会走过去的。爸爸加油,我和你一起加油!”

方利旭这个坚强的汉子,心儿颤抖、眼眶湿润,一双含泪的眼睛不敢看女儿,却把一双大手交过去。抓住爸爸的手,父女两握成一个大拳,使劲捏拿、互相给力。于是, “加——油!”“加——油!” 同一个韵律、同一声呐喊便响彻悠悠大漠,传向西部旷野……

许卫平也随身拿着那份 “双语”教育未来三年构想图,到处游说:目前新疆小学双语教育存在两个瓶颈,一个是师资力量薄弱,另一个是没有汉语语言交流环境。我们想方设法依靠社会力量,比如,借新开发辅助老师的教学课件,这是一套操作简易,又包括语音、字形、释义各个部分的深受老师欢迎的课件。它能通过网络创造一个视频交流的环境,化解两地空间障碍……

好在,许卫平这段时间情绪没那么消沉了,是因为他真正看到了希望——民众需求的希望。他常常在推进的艰难中,又亲耳听见那些唤起他斗志的真实心声:

“孩子学好双语,将来才有出息。”这是附近村民买买提·尼亚孜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和看法。他的孩子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为了让孩子早些学习双语,他多次来到村里的双语幼儿园,请求收孩子入托。

同样,村支书吐尔逊也很认同学习双语的重要性。他曾给许多人讲过一个小故事:当年,村里有一个农民由于不懂汉语,误把农药当化肥,造成棉花绝收。从那以后他们就认识到:不懂双语,没有文化,就没有发展。后来,村里决定从娃娃开始抓汉语教学。

“早学比晚学好。”吐尔逊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学好双语是成就几代人的——“硬道理”。

高位推动和浓重氛围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掌握双语的好处,“学汉语、用汉语”已经成为基层群众的口头禅。

从小生活在喀什地区的偏远农村阿里木·麦和木提,因为家里从事红枣生意需要和汉族人打交道,让他深深体会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很多先进的科技书籍和资料都是用汉语写的。”如今,阿里木·麦和木提已在“双语”中学度过了愉快的两年半时光,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学校,他经常参加“放飞快乐,共创和谐校园”快乐星期天活动,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身边有了很多好朋友。阿里木·麦和木提说自己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入内高班,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成归来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人,因为有了语言,就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如今的“双语”教学是实现沟通的桥梁,是能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

“民意不可违,我们有信心。现在要做的就是‘大胆想、务实干’,这是方总鼓励我们的口头禅。还有他那句经典,我们广东援疆人都能背:真心实意投入、心胸豁达支持、尽心尽力付出,不打区域小算盘。”许卫平充满信心地说。

这就是援疆干部——

用他坚实的步履丈量着生命的价值;

用他真诚的心灵去感受民族文化的差异;

用他怀揣梦想充满着对社会、对生活、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接纳和宽容。

那天的太阳格外好,光明很新奇、很灿烂,甚至很震撼!可没想到,临别喀什,一番告别电话,却让我握着话筒泪流满面。

告别时,和许卫平通话:“‘双语’推进,也许在我们这一批援疆人手上无法达到理想,我们也准备做屡败屡战的勇士,最多留点孤独求败的气魄在西域茫茫大漠中。只是,我还不信了,这里有宽阔的疆场,有600年虔诚的文化,尤其伊斯兰世界血脉里的仁慈、善良、孝廉与普济精神,已延展沙漠戈壁无数个经典的神话。是的,我们也准备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这是我们的宿命!20年不行,就是30年也要让‘双语’实现普及。貌似悲壮的孤旅,是吧?不!我们也有生命的精彩与满足的极致。只想啊,等到新疆这美丽的地方富足安宁、各民族同胞像一家人和谐相处,我们呀,只求西域的风记住我们,只愿人生价值像大漠的一粒沙……”

手握话筒,我的心在几天的感动中升级到震撼!眼泪像决堤的水狂涌而出……

再接方总的电话,他想着的是为援疆教师安顿生活:“学校分布较广,有的小学还放在村委会,援疆老师得一个个乡镇每天接送;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汉餐,援疆老师吃不惯;还有,今年光从广东就要来一两百援疆老师,每个课堂一对一地带民族老师上课,才是最有效的提速。但浩大的安置工程啊,怎么办?真想寻求从上至下的支持,真想寻求政策的扶助。我们辛苦不要紧,关键,文化教育连着百姓的素质,连着新疆的安宁啊。‘双语’能早点普及,多好……”

多美的一种悲壮!浸润天地人之道的一支胡杨诗笔啊,是在给历史留下一份字字如金的理想主义诗美华章——我直接想到了胡杨。

神话中最敢于献身的英雄树,一千年一万年的默默付出,无人知晓,却壮烈不改——面对天山与昆仑山交口的死亡之海,面对死亡之海的暴戾与强大,他们——守卫新疆的胡杨啊,没有辜负自己高贵的职责和英勇的担当。

援疆勇士们不就是这片胡杨?

我终于读出了更深的含义:孤独是一种思想,一种只有真英雄才具备的史诗般的思想!

尾声——大战略和《小苹果》

挥别新疆,绕道从高台民居出发,沿着阿热亚路抵达艾提尕尔大清真寺。这时,阳光正盘旋在她土黄色的寺顶上。只有阳光升到最顶的高度,影子被缩到最小,艾提尕尔和喀什所有的维吾尔建筑群才凸显出一种光明的粗犷与厚重。

在迷宫一样的长长巷道里,三个边走边跳的小女孩聚在一块玩耍。

我们上前和蔼地笑着、比划着。她们也急着表达,很友好地想说明自己的想法。然而,她们不懂汉语,像我们不懂维语,都憋得满脸通红。突然,她们找到了一种方式,一种匆忙间想出来的办法:由一个小女孩唱歌开始,随后三个人边唱边跳:“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热切的眼睛看着我们,眼神里流露的信息是——她们太想与人沟通。

难怪,我走在喀什、哈密的街头巷尾,小学的课间操,企业的工休时间,民汉融合的社区,到处都是《小苹果》。

《小苹果》给“双语”推进怎样的启示?“双语”教育之于国家大格局又是什么分量?

习近平主席曾在中亚之行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被认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东系亚太经济圈、西牵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接轨我国西北、西南九省区的巨大设想和战略,语言,首当其冲如见面的微笑、起码的和蔼。那么,“双语”基于整个“经济带战略”是阳光、是雨露;是敲门砖、是润滑剂;是发动机、是加油站……而重点推进“双语”的喀什、哈密,从古丝绸之路到新“经济带”拓展,都是新疆、乃至国家发声的“门户咽喉”部位!

——哈密、喀什两大门户关卡,至关重要!

从广东援疆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在教育、人才援疆领域,共投入非基建项目资金4150万元,计划推进项目106个。培养培训人员近3万人次,柔性引进各类人才331人,填补当地技术空白125项,“帮带提升”受援地干部人才497名。这个集体——

像吐曼河,把自己最后一粒水分子,滋润给沙漠和绿洲——你会被一种叫责任的东西感染,你会被一种叫奉献的东西感动,你还会被一种叫悲壮的东西揪心;

像巴里坤湖,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了十几个世纪,各种色彩交融已经分不出你我。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融汇——民汉之融合,中华一家亲;

又像金胡杨,帕米尔的胸怀养育了这个西域卫士;天山、昆仑山的脊梁撑起了它生命的骄傲。遍地的金胡杨,西域的坚固屏障,不就是那支真诚向往、务实前行的队伍——

从感知这片土地的温情、激扬这片土地的能量,把2200万人的民生冷暖捧在手里,把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情谊装在心里,把亚欧大陆中心的分量垫在脚下——

未来,还有什么是他们无法改变的!

……

就在附近小学的教室里,古丽老师的课堂上,她正为新来的两个没上双语学前班的孩子感到为难。这天,讲一个关于几个小熊相加的算术题,两个不懂汉语的孩子不知道老师汉语中“几个”“小熊”和“加”分别是什么意思。这让古丽的教学进度相当缓慢,她焦急的神情全在她拧成一个结的眉头上……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小鸟般飞出教室。《小苹果》的曲调在广阔的操场响起,简单通俗的词像简单交流的爱,让所有民汉学生融为一体。古丽老师拉起两个孩子在操场上指着点着,孩子懂了点头了,古丽轻松了笑了——

整个广场到处是欢快活泼的韵律和蓝天下享受爱的孩子们……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