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邦丨我好怕她再叫我“先生”:我实在太渺小了

2016-07-26 12:40:23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李婷婷]
字体:【

楔子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中国人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数不过来,可是身为总理的周恩来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各国的外交官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的。

正文

她在人前说:“这是我的‘先生’!”我一脸通红,不知所措……

她是谁?她是我心中洁净的蓝天、无瑕的白云、辽阔的草原和悠扬的牧歌……

我在心里一直叫她姐姐!但我始终没有这样称呼过她。是不敢,但更多的是不配。

20多年前,一次工作出差的机会,我在西南边陲云南与她相遇。一见面,她就说:“我早闻你的大名。你是我的‘先生’!”我感到很突兀,也很惊讶,更有那种受宠若惊的感受。

我从旁人口中了解到,她身世不凡,出身名望门第,但生活经历充满坎坷曲折。1968年,刚满16岁正当花季年华的她,响应伟大领袖上山下乡的号召,毅然离开了繁华热闹的京城,也离开了亲她疼她爱她的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哥哥和姐姐,插队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在那里,她住进了蒙古包,学会蒙族语,骑马、放羊、挤奶,什么都体验过,同时迷过路,挨过冻,想过亲人,掉过眼泪,经历过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艰辛与困难……

在东道主的盛情安排下,我们有幸一起游览了云南美丽似锦的山水风光。登西山,下滇池,赏民俗风貌,览石林美景,惊玉龙雪山奇观,叹东巴文化深远......真是太吸引人、太迷醉人了!一路上,她诚挚谦逊,开朗豁达,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大草原的风沙雨雪,插队知青的辛劳困顿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太深的痕迹。

她告诉我,由于母亲多病体弱,组织上一纸调令,把她从大草原调回了北京。她依依不舍,挥泪告别了一直以来关心她照顾她温暖予她的蒙古族人民,告别了养护她锻炼她力量予她并为之奋斗26个春秋的广袤疆土。工作需要,她舍弃了十分热爱的青年团事业,改行步入了她从未接触过的财政监察领域。她带着草原人的执著风格和刻苦精神,一下子忘我地投入新的工作之中……

她还兴奋地告诉我,她初到财政战线,就发现了我写的一本关于财政监督检查的专著,如获至宝,一章章、一篇篇,翻了一次又一次,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茅塞顿开,受益菲浅,我成了她心目中的“偶像”、专业知识的“先生”!听到这些,我真为她的真诚、谦恭,还有她的好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所感染、感动,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

云南相识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我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习,恰逢她负责全国财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驱车前来看望和慰问大家。她一进门就问刘克邦在哪里?与我亲切握手,热情交谈,共桌同餐,敬我三盅。她每次出差来湖南,都点名要与我相见一面,一起吃饭喝酒(她在大草原已经锻炼出了惊人的酒量和豪爽的酒风),一起唱歌跳舞,一起饱览湖南绚丽多彩的山山水水,一起交流工作体会和人生感悟。我敬佩她,仰慕她,把她当姐姐看待,对她的了解也更多更深了。

当年,她到了草原以后,虚心向牧民学习,勤奋工作与劳动,表现十分突出,深受草原乡亲的欢迎和喜爱,也受到当地领导的夸奖和称赞。1970年,当地政府推荐她参了军,进入令许多青年人羡慕和向往的大学校,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当她穿着新军装,兴致勃勃英姿飒爽地回北京看望伯父伯母时,满以为两位老人一定会为她高兴,谁知伯父在高兴地上下左右打量她一番以后,亲切地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地劝她说:“孩子,内蒙古那么多青年人,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的脸面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你还是回到草原去,啊?”原来她伯父以为,内蒙古招收少数女兵,名额珍贵得很,她参军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有关方面的“特殊照顾”,她应该把这种机会让给更优秀的牧民青年。她为此大哭了一场,但她理解伯父的心意,听从了伯父的话,依依不舍地把已穿在身上的绿军装脱了下来……

听到这里,我不觉心头一热:多么伟大的伯父!多么懂事的侄女啊!我们的国家、民族需要她这样大公无私深明大义的伯父,也需要像她这样有情有爱无怨无悔听伯父话的侄女!

重回蒙古包以后,她没有泄气,更没有松劲,而是下定决心,要把满腔的热血、宝贵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草原大地和牧区人民。她的努力和上进,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组织的高度肯定,她从知识青年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到了锡林郭勒盟担任团干,继而又进入内蒙古大学学习深造,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1979年,她毅然与世俗偏见挑战,与结过婚并有一个儿子的蒙古族歌王拉苏荣真诚相爱,喜结良缘,把自己完全彻底地“嫁”给了广袤的大草原,演奏了一曲新时代“汉蒙联姻”的动人情歌,一时间成为轰动全内蒙的传奇佳话。

她的故事,还在延续……

我仿佛看到,在那湛蓝的天空下,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绿草茵茵,花儿朵朵,羊儿肥,马儿壮,一位从北京来的“蒙古族”姑娘,沐浴着春风,甩打着羊鞭,追逐着阳光,在身后撒下一串串清脆、嘹亮的歌声……

我不是她的“先生”,我也好怕她再叫我“先生”。与她相比,我实在太渺小太卑微了!

有人问:她是谁?

她就是草原人称之为“铁树花”、我们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最疼爱的小侄女周秉建。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