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荒地来了“黑美人”,贫困户盖起小洋楼

2016-07-25 09:44:4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欧小雷]
字体:【

荒地来了“黑美人”,贫困户盖起小洋楼


退伍军人黄爱华盘活7000亩荒地,当地贫困户全部脱贫,西瓜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7月14日,永州冷水滩区伊塘镇西瓜基地,黄爱华(右)和西瓜种植大户管解元在西瓜地 里察看并交流。 图/记者王欢

7月14日,永州市伊塘镇孟公山村。烈日下,漫山遍野几乎全是西瓜地。

一颗颗圆溜溜、泛着耀眼白光的西瓜,在田间地头探出头来。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果实不仅意味着解暑,还是摇钱树。

2009年,退伍军人黄爱华在这里盘活了7000亩荒地,发动当地村民种西瓜。几年之后,荒地变成聚宝盆,西瓜种植红红火火,同时带动周边蔬菜、水果、花卉、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村民快速致富,伊塘镇也成为冷水滩区的最富裕的乡镇。

本报记者王欢永州报道

7月14日这天午后3点,伊塘镇下了一场阵雨。管解元兴奋得两眼放光:“这雨下得好!又有一批西瓜该挂果了!”

管解元说,跟着黄爱华种西瓜之前,他们家是孟公山村出了名的困难户,“别说盖高楼,连翻新三间破瓦房都没钱。”之后成了西瓜种植大户,几年前把小车开回家,如今又盖了三层小洋楼。

贫困户放弃打工回老家种瓜

孟公山村村民有属于他们的致富“经验”,这个“经验”口口相传,被编成了顺口溜:“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十亩瓜,小车开回家;一户三棚菜,洋楼都能盖。”

管解元的致富经历就像这顺口溜,几年前把小车开回家,两年前又花费超50万盖了三层小洋楼。

“今年西瓜产量不错,估计会达到10万斤。”管解元说。他本人还是西瓜基地的技术员,有瓜苗栽培、嫁接技术,他的30亩地,光销售西瓜瓜苗和西瓜,平均亩产产值就有1.5万元左右,“今年西瓜地的收入有望突破40万元。”

然而,就在七年前,孟公山村并不是这样,有7000亩荒地。

2009年,部队退役的黄爱华来到孟公山村,“被眼前成片的荒地惊呆了”,“这么好的土地,怎么能荒着呢?”

黄爱华有个同学在湖南农业大学。这位同学建议他,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承包了这里的7000亩地,成立永州昱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五星西瓜合作社。

管解元接到了黄爱华的电话,黄爱华跟他说,“我现在有7000亩地,打算全部用来种西瓜,种子和技术我都有,跟过去不一样,我这个一定会赚钱,你干不干?”

第二天,管解元就回老家了。

拿下10亩地一年就赚了8万

黄爱华说,刚开始,他在村里发动种西瓜,没几个村民相信能赚钱,都不搭理他。为了说服这些村民,黄爱华带着湖南农大的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去拜访,依然收效甚微。

“后来我想找几个村民代表,我手把手教他们种瓜,让他们赚钱,村民一看,嘿,他们赚到钱了,这事不是忽悠了,就信了。”黄爱华说。

管解元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在黄爱华手下拿了10亩地,种子和技术全部出自黄爱华,第二年就赚了8万块。

村民们纷纷效仿起来,加入黄爱华的西瓜种植合作社。在黄的带领下,合作社3000名西瓜种植大户统一育苗、技术、供肥、品牌与销售,形成产业链条。“特别是销售这一块,合作社借助于电子商务,西瓜直接在网上下订单,销往广东、香港等地。”

目前,伊塘镇连片种植黑美人西瓜是全国最大的连片种植示范区,年产值1.8亿元以上,年利润9000多万元,合作社群众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当地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改变西瓜村旧模式,带领村民外地学技术

管解元在孟公山村种植有30多亩西瓜地,眼下依然是他最忙碌的一段时间。第二批瓜已经销往市场,还剩下一些尾瓜待采摘,8月份,又有一批新瓜挂果,直到10月份,他大棚里的西瓜还能开花、结果,到时候,个大味甜的西瓜又将给他带来新一轮丰收。

孟公山村种瓜历史悠久。据这里的村民说,他们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种西瓜,“但都是小打小闹,你家两亩我家三亩。之所以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一是西瓜个头小,质量差,二是价格低,最低的时候三四角一斤,因为都是卖给本地人,价格上不去。”

管解元以前也在村里种过西瓜,2004年开始种的。他算过账,种西瓜跟种水稻的收入差不太多,前者受天气和价格市场的影响更大,“有一年闹‘瓜灾’,新闻里说西瓜有苏丹红、激素,我们就亏惨了,西瓜卖两角一斤都没人要,我4亩地把半年的收入都亏掉了。”

这年之后,管解元去了广东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做事。当时,在整个孟公山村,年轻人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留下土地、孩子和老人。

管解元决定跟黄爱华一起种瓜后,黄爱华带着包括他在内的4个小伙子,一起开车去了广东惠州的西瓜基地。这个西瓜基地再次坚定了管解元回乡种瓜的信心。

“当时外面温度很低,还下大雨,我们几个一进那个大棚,发现大棚里装着空调,很暖和,西瓜苗长得特别好。老板对我们很客气,给我们泡茶,还给我们传授经验。”管解元说。“老板后来给我们算账,一亩地能赚多少钱,但是前提是,你得有好的瓜苗和技术。”管解元说。

黄爱华出资200万元修了村里十多公里的水泥公路,“有了公路,西瓜的销路也不愁了”,这同样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特色财富论

结合“精准扶贫”工程发展多产业

在种西瓜之前,黄爱华的另一个身份是永州市人和保安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公司年利润在4000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黄总并不是因为钱才到咱们村的。”村民管解元说。黄爱华自己解释是,“(保安)公司再赚钱也不是我的事业,跟老百姓一起致富才是事业,赚钱跟事业是两回事。”

在伊塘镇多个村,黄爱华捐赠的资金和项目已经有了数百万元,包括修路架桥、捐钱捐物给贫困户,资助贫困学子上学等等。但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社会力量如何有序、有效地参与扶贫,才能使得一方百姓彻底摆脱贫困?

他发动西瓜种植的孟公山村已经脱贫致富,但是与孟公山村相距十多公里的另一个村——伊塘镇堰塘村,却依然是省级贫困村。

堰塘村有人口1022人,贫困人口有241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4520元。由于当地基础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基础设施也废了,年轻人几乎全部在外面打工。直到现在,堰塘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依靠的是水稻和烤烟。

2015年,黄爱华决定将伊塘镇堰塘村作为扶贫点,结合冷水滩区“精准扶贫”工程,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争取用5年时间,从养殖、蔬菜、优质稻种植、休闲旅游等几个方面,把堰塘村打造成冷水滩区一个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这一年,黄爱华争取项目指标并个人出资2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7.5公里,又投资20万元为村里开垦黄山种植经济林木1000亩,引来安徽等地的莲藕种植大户带动老百姓种莲藕。

1.5公里长的自行车赛道,有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骑车经过。黄爱华说,“修这个,是为了给休闲娱乐项目铺路,人气上来,脱贫就容易了。”记者王欢

发展农业前景广阔

管新民问黄爱华:2009年,你一下子承包了那么多土地,哪里来的勇气和见识?

黄爱华答: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是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他跟我说,工业经济已经趋近饱和,农业才是将来的趋势。他鼓励我在农村创业,并带动老百姓一起致富。

后富提问先富

先富提问后富

找到销路就不愁脱贫

黄爱华问堰塘村村民黄文清:“我给你100头羊,你有信心脱贫吗?”

黄文清:“有。山里地广草多,可以放养,黄老板你再帮我找找销路,就不愁脱贫了。”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