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份不可再得的文化记忆

2016-06-30 10:02: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薇] [责编:蒋俊]
字体:【

老后曾说,隆回和瑶山的点点滴滴都在他的心里。隔一两个月不去瑶山,他心里就不踏实,就可能要生病了。

退休之后的老后住在长沙。从长沙到瑶山,往返一趟是800公里。老后这些年来来回回两地跑,最疯的那一年,跑了26趟。

今年,老后待在长沙的日子比往年多些了。

原来,6年前老后从冯骥才手中接过一个关于《诡秘的梅山文化》的书稿任务,今年他想尽快整出书的初稿给冯骥才看。73岁的老人,每天对着电脑整理大量的图片、文字,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真不容易。

老后总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他老伴朱春英说:“他呀,恨不得每天有48个小时,还不够用。”

有件事情,让老后有些忧伤。花瑶人的传统习俗,连花瑶自己人都说不清了,他们都说:“去找老后,他都知道。”

这种文化还能传承下去么?一旦老后真的不在了,那去问谁?

老后常把自己想成“秋后的蚂蚱”,离耄耋之年没几年了,他这只“蚂蚱”还能蹦跳几下?

咳,还是莫想太多了,能跳几下就跳几下吧。老后安慰自己,小心翼翼地筛选着长年积淀珍藏的大量图片资料,用一个一个专题的形式整理集结,编辑成书。2007年,他编著的《神秘的花瑶》出版,为花瑶这个独特、善良、坚韧、达观的古老瑶族支系留下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历史身影。

如今,老后又整理出两本书,尚未出版。一为《我的父亲母亲——老后的大山情结》,一为《花瑶女儿箱》。

《我的父亲母亲——老后的大山情结》中,老后用镜头记录了大山深处的老人们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用笔端记录了这些留守老人的喜怒哀乐,冯骥才为其亲笔题赠:“这些脸上藏着一部中国农民史”;《花瑶女儿箱》中,老后图文并茂地将花瑶女人专有的神秘木箱及她们精美的挑花裙娓娓道来,随书附录的2000余种珍贵花瑶传统挑花图案,堪称书中精华。老后说,花瑶文化正逐渐被现代文明浸染,如今去瑶山,即能找到的花瑶传统挑花图案也不过百余种了。这本书是他为瑶山留下的一份不可再得的文化记忆。

老后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力量文化识见,以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赢得了花瑶人民的崇敬。他以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心力,敞亮了一方水土的美丽、发掘出一个族群的魅力。在他坚持不懈的宣传推介下,花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扬。他以自己的艰辛努力,推动、引导了一个地方、一个族群的文明进步,增强了一个地方、一个族群的文化自信。

德泽乡邻的土著长者,富贵还乡的慈善之人,是为乡贤。虽身居都市,却心系瑶山,用几十年时光记录花瑶文化,解读传承花瑶密码,老后无愧为瑶山的“文化使者”,无疑也称得上乡贤。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