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也是实干家

2016-06-27 10:35: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余蓉] [责编:蒋俊]
字体:【

“乡村”是很多人的故土和家园,叶落归根也是很多游子的渴望。是以,夏昭炎罹患胃癌,手术出院后选择回乡休养,一点也不出人意料。

令人意外的是,一个退了休的教授,本是为休养病体而回,理应天高水长、东篱南山地过日子,但他偏偏要扛起锄头去修路、种树,偏偏要不顾质疑去修缮祠堂、设立奖学基金,偏偏要自己掏钱出力办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少儿假期学校……

“读书人,文以载道,行以济世。”这是夏昭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选择做这些事情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家乡美不应该只有环境美,如果住在这里的人除了干活就是打牌,整天无所事事,那住在再美的房子里日子过得也不算美。“美丽乡村,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建设。这方面我理应出份力。”

夏昭炎不仅是个“文化人”,还是一个实干家,他用行动来推动自己的理想,而且还发动自己的夫人行动,发动自己的学生行动,发动镇中学行动,发动全体村民行动,让周围的乡亲都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都来体会精神文明带来的福利和欢乐。

许多人的热情也许只有三分钟,但夏昭炎却默默地坚持了12年,同自己的教书事业一样,他把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自己现在的事业来做。拿钱修路时他还身负债务,但他没有犹豫;办文化活动中心,需要四处筹集物资时,他没有退缩;每年暑假给孩子办假期学校安排活动,他更没有厌倦,还乐此不疲。

如今,文化活动中心成了村民们的“幸福院”。夏昭炎自己的身体也恢复健康,神采奕奕。他说,这是因为做这些事让他精神愉悦、满足,哪里会觉得累。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更多的夏昭炎,需要几代人、无数人共同的努力才能打造。夏昭炎的眼光是长远的,他更加注重对村里留守孩子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寒门学子的帮助。可以想见,当这些孩子们长大,有关故乡的美好记忆,将融入血液,在他们身上永远流传。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