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让湖南文化大步走向世界 推进多边交流

2016-05-11 09:24:2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曾晓晨]
字体:【



2014年12月12日,湘女们在“湖南文化走进泰国”活动开幕式上表演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陈惠芳 摄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

导读

新年伊始,一场主题为“这里是湖南——湖南文化走进联合国”的展览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在展览活动致辞中,用“一粒种子”、“一座书院”和“一部电影”的故事,生动讲述了湖南文化的特质与影响。

这是湖南文化在国际视野下的一次自我推介、精彩亮相,鲜明地传递了湖南文化“走出去”的愿望和实力。

我们应如何以此为契机,开启湖南文化大步走向世界新篇章?希望多位知名社科专家的分析建言,有助于拓展“走出去”思路、创新“走出去”做法。

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推进湖南文化多边交流

如何让湖南文化大步走向世界?

相关部门及文化经营者做了许多努力,如对湘情浓郁的文化遗产注入现代元素使其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湖湘文化产品海外营销网络等,这种自我视角的主观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们同时发现,湖南文化及其文化产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时常表现为缺乏深度推介、沟通意愿和作为,以致在较多国外受众眼里,这些来自中国湖南的文化仅可归入“地方性奇观”、“东方奇景”、“古玩”甚或“杂耍”之列。国外受众对湖南文化产品的印象,普遍停留在浅层次的欣赏或赞叹之上,未能产生内在价值的认可和深层的文化认同。由此观之,湖南文化企业主体还比较缺乏对国外受众消费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需求的深入了解,还没有充分根据国外实际情况进行文化产品定位和包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出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关部门及文化经营者应敏锐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推进湖南文化多边交流。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跨区域合作平台,一方面,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如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国际学术交流)、国际文化节等活动,经由“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传播方式,或中外留学生、出国访问学者、孔子学院教师以及宗教界人士等“文化使者”,让国外消费者及时了解、深入认识并宣传传播湖南文化及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在了解国外消费者对湖南文化及文化产品内生性需求的基础上,或利用“借船出海”、“造船出海”的传统物理推介营销方式,或利用文化产品与科技整合的新兴数字化推介营销方式,将湖南文化及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实现湖南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消费者文化消费心理的内在耦合或“零距离”。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湖南文化可得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资源整合,以及参与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的更多机会、更广平台。我们要借鉴并进一步拓展“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湖南文化走进泰国”等文化交流模式,加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

适应世界文化市场规则,创造条件让湖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主角”

推动湖南文化大步走向世界,须认识到让湖南文化及其文化产品深受国外民众喜欢和欢迎是一回事,让这种状态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可持续又是另一回事。

湖南文化及文化产品进入世界市场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所需,还富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外交、外宣等功能,关键是怎样使蕴涵其文化特质、浸透其思维价值的文化产品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市场,并得以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世界文化市场规则,我省相关部门及文化经营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创新,如通过并购投资、联合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整合等等。但毋庸讳言,目前湖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仍比较有限,大多数时候还只能扮演“配角”;湖南文化经营者的资金实力尚属薄弱、文化企业的规模仍然普遍偏小。比如位居国内出版“第一方阵”的中南传媒,与国际传媒巨头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相比就还有不小差距。要想避免在世界文化市场中遭遇“小鱼被大鱼吞吃”的悲剧,湖南应创造条件、努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航母”,争取成为世界文化市场的“大牌”或“主角”。

为此,文化产业部门要“苦练内功”:一要探索、总结、推广文化创新发展机制,推动湖南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要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农业整合,培育壮大一批湖南骨干文化企业;三要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及湖南“文化航母”。就具体文化经营而言,应重点培育中南传媒、电广传媒、拓维信息等文化传媒优势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打造广电、出版、动漫、湘菜等走出去“湘军”,为湖南文化及文化产品大步走向世界筑就坚实的推介和营销平台。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制,激励湖南文化经营者竞相“走出去”

无论是推进文化多边交流,让湖南文化及其文化产品的呈现形式与国外消费者文化消费心理达到内在耦合,还是创造条件让湖南文化企业成为世界文化市场的“主角”,都离不开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制。这是激励文化经营者竞相“走出去”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我省逐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对外贸易的新政策,在这一进程中,基本上以“送出去”的行政模式为主体,政府文化部门在湖南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准入机制不健全,我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行业的门槛条件还比较多,特别是一些文化企业“走出去”受到不少限制。

我们要在进一步推动湖南文化及文化产品“走出去”增量提质见实效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中央有关文化产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对接《湖南文化强省实施纲要》、《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湖南“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新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一要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创新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比如以著名电影《阿凡达》为切入点的张家界景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国际化开发;二要建立包括商务、海关、财税和文化等部门协同参与的文化贸易工作推进机制;三要减少对文化产品、服务出口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缩短时限,进一步完善集资金补助、税收优惠、出口奖励等于一体的文化贸易扶持政策支撑体系,如建立服务于文化贸易的综合保税区,为文化经营者保驾护航,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竞相挺进世界文化市场,努力传扬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湖南文化。

(执笔人:贺培育 姚选民)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