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必考题,要有“必改”的决心

2015-12-29 10:59:56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责编:刘颖]
字体:【

湖南日报评论员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湖南锐意进取的最强动力。2015年年末,中央、湖南省委先后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省委深改组通过五大改革文件,改革信号再度重磅释放。

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窗口”已经开启。对湖南来讲,培植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拓展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拓宽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战略路径,渐从“窗口”释放光芒。

改革,躲不开、绕不过。“十三五”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改革创新的关键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抉择——经济上,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赖改革向纵深推进;行政上,简政放权,从“最先一公里”持续破题,到“最后一公里”真正落地,有赖改革持续发力;民生上,优化公共服务,从扶贫攻坚补短板,到区划调整强动力,再到破解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有赖改革稳步推进。挑战迫在眉睫,机遇稍纵即逝,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等不起、慢不得。改革是一场对韧劲、速度、效果的综合考验。一篙劲松退千寻,改革的征途上容不得半点观望犹豫,来不得丝毫松劲懈怠。省政府出台权力“三清单一目录”、推进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走在前列,简政放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财税体制、农村金融等改革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体现责任担当;乡镇区划调整、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涉险滩,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国企国资、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大胆突破,动奶酪、破藩篱,市场主体蓄势待发。改革,开启了变压力为动力的“切换模式”。

改革是一道无法避让的必考题。在发展中找问题、查原因,从改革中找出路、要动力,是为湖南未来发展筑基的必然选择。

当前,为什么各地、各部门对这道必考题的“解题”,快慢有别、深浅有别、效果有别。说到底,是改革者“必改”的决心有别,是“精气神”有别。

敢想敢为、敢说敢干,绝大多数人是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他们的奔腾跳跃使得改革潮起潮涌。但在新一轮改革千帆竞发的大势下,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嘴上赞改革,心里烦改革”;有的期望革疾除弊,又担心伤筋动骨;有的期望刀子下深一点,又害怕伤到自己;有的期望问题真正解决,又不愿意把自己挺在前面。

这是典型的“叶公好龙”心态,是改革必须革除的“中梗阻”。持这些态度的少数人,看起来十分喜欢改革,实际上非常惧怕改革,甚至由惧怕继之抵制。于是乎,简政放权的刚性目标已然“约法三章”,但一些含金量高的审批改革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省里反复调研和论证过的改革细则,部长厅长都通过了,到处长那里却要再“研究研究”;“乱作为”改了,但“慢作为”“不作为”又来了。凡此种种,背后无不横着利益藩篱的阻隔。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越是重大关头,越是检验党性官德;越是特殊时刻,越是呼唤使命担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单位部门机关应带头当好改革“应考者”。

面对经济新常态,就应打开思路,积极谋划培育新的增长点,莫因没底“而慌”;面对小微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态势,就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莫因放权“而慌”;面对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网络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就应紧跟潮流,谋求思维、技术突破,莫因创新“而慌”。

叶公好龙,却错过了真龙;改革越向纵深行,越要意志坚定。忠诚、干净、敢担当、肯作为,改革者只要永葆这样的本色,湖南“十三五”定能不负中央的期许,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