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夹山寺的“茶禅一味”

2015-12-02 09:31:01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王伟杰 贺欣初] [责编:蒋俊]
字体:【

被视为日本文化瑰宝的茶道文化,其原态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唐物宋品”。这一点已成人们的共识。称石门夹山寺为日本茶道之源,也绝非空穴来风。

茶道与禅道,殊途同归。备受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茶道真言“茶禅一味”亦是源于夹山。

夹山寺,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位于石门县城东南12公里处。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等三个朝代的皇帝曾先后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夹山寺”之盛名。

夹山的开山祖师是唐代的高僧善会,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会和尚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大同禅院,居之十余年。归寂后谥号传明大师。在唐代,僧人饮茶已成风气,但真正从坐禅饮茶中体味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境界,道出茶禅真谛的,还是夹山善会和尚。《祖堂集》有过这样的记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师父问他:“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顶上。”又问:“如何是夹山境地?”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千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其指的“夹山境”不单是指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机缘之境。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高僧圆悟克勤。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在荆州弘扬佛法,受澧州刺史之邀,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在此期间,他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成《碧岩录》十卷,书名即出自“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之“夹山境地”。

《碧岩录》问世之后,禅林对此书评价极高,称为“宗门第一书”,并有许多模仿之作陆续问世。《碧岩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北宋以后的禅宗,逐渐重视佛教经典和禅宗本宗的历史文献,重视从研究文词义理的传统方式中去解释禅意。如此,禅宗就和其他教派缩小了差别,不过也失去了原有的简洁明快、轻灵透脱的特点。圆悟住持夹山20余年,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奥妙,终于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并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四字。

后圆悟克勤奉诏迁金陵、镇江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帝赐法号,声名大振,使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得以熏沐吴、越、闽大地,远及朝鲜、日本等国,大大促进了茶禅文化的发展。

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1168年,到浙江杭州,在径山、灵隐、天台山等地师从咸杰禅师学禅,历时5个月。第二次是1187年,从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专门承习临济宗杨歧派禅法,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回国后,荣西广泛传播临济宗圆悟禅师的禅道与茶道,并将咸杰禅师颁发给他的印可证书(即证明荣西禅师已达大彻大悟境界的毕业证书)、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一书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从此,日本茶道从单纯的生活艺术,升华为茶禅一味的“美的宗教”。难怪有学者认为,《碧岩录》给了日本茶道“茶禅一味”的灵魂。

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得到了社会各界名流的关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夹山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以示对夹山茶禅文化之源的推崇。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为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故而,圆悟克勤《碧岩录》诞生地湘西石门县夹山寺,乃是实至名归的“中国茶禅之乡”。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