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红色胜地,绿色古村

2015-10-27 13:37:0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雪晴 黄煌] [责编:黄煌]
字体:【

高椅古村


傩戏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声在线10月26日讯 (文/记者 王雪晴 黄煌 图/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会同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的绿色福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群山环绕、原始森林绵延,却未曾阻挡住会同人好学尚礼的步伐。

《周礼·春秋·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会同县名便从此句中提取。

驱车前往湖南省的西南边陲之地,怀化市区南下100公里便能到达会同县城。沿路是秋天的模样,绿色与焦糖色参杂的灌木丛中冒出长势繁茂的芦苇,山体好似穿上了毛衣,绒绒的煞是可爱。会同四季均分,各种色彩都可以在此得到均等绽放的机会,不嫌少不争多。

在这里似乎除了房屋和道路便是茂密的植被,森林覆盖率高达72.86%,杉树竹林、潺潺山涧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滋养了智慧和顺的侗族人民,这里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是中华文明始祖炎帝的故里,是有着保存完整的文化遗址。“绿色”、“红色”及爽朗的湛蓝天空,在这漫漫2258.71平方公里中汇成了一幅绝妙的缤纷画卷。秋日,且让我们沿途慢慢寻找,寻找渗入泥土红色的记忆,寻找会同百年瓦砾、寻找侗家人守护千年的神树及万年编织而成的文化传承。

粟裕同志纪念馆及故居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粟裕《七律抒怀》

染进土壤的英雄血,满怀热泪的男儿志。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辞世后,英雄赞歌依旧在此地回荡,人们自发纪念缅怀,于是粟裕同志纪念馆终于在1987年修复及对外开放,1991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前来并题写纪念馆名。

位于会同县坪村镇枫树村的粟裕纪念馆,距209国道1.2公里处,包茂高速5公里处便可到达,从怀化驱车于此不用经过县城,便利通达,便自然而然成为许多游客游历会同县区的第一站。

此处由纪念广场区、纪念馆区、休闲游览区等三大部分组成,总占地146亩。 主要由粟裕同志红纪念馆、纪念广场铜像广场、明镜湖游客服务中心和园林绿化等6绿化等6个部分组成,纪念馆内设有序厅、展厅、贵宾厅和报告厅,其中,展厅展线长350米,展出面积100平方米,主要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迹为依据以照片资料、文物、枪炮及各种图表、字画、文献等形式分“侗家少年投身革命”、“投笔从戎,初露将才”、“敌后抗日,名震江淮”、“华东主将,决战决胜”、“致力国防,呕心沥血”、“沧海一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等6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粟裕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这宏大纪念馆背后的点点滴滴及特殊寓意,无不显示了故乡人民对粟裕将军的热爱与尊敬。

从粟裕纪念馆口出,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有着鲜明侗家风情的粟裕故居,粟裕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一个建有六栋房屋的大院,中间有一条村道和小溪其分为东西两院;背后是雄伟的高山—大泽嵊,前面则是开阔的田园,整个房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有蕴含“一品之意的“品”字形客厅字形天井和走马楼廊等精巧结构,极富湘西民居特色。

会同县常务副县长舒远满在粟裕故居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将全力维护好故居的原样,这是全杉木质地房屋,会做好一系列的防虫措施,定期刷上桐油,让这栋建于清代的英雄故居等一直完好的保存下去。”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遗落在尘世间最后的生态部落

往会同县东南向35公里,便是位于雪峰山脉西支南段的鹰嘴界,这段不算遥远的距离间,却等称得上会同最为精彩的风景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总有山涧依着道路伴着群山,水量不大却始终潺潺不绝,溪水清澈见底,圆滑的卵石、柔柔的绿藻、以及隐隐冒头的小鱼和虾蟹。

在这里原生态的环境虽然没有大批游客来访却吸引了众多资深驴友前来,来自怀化市的向阳女士(40岁)就是一位非常干练的资深驴友,她告诉记者,“鹰嘴界是一块宝藏,我是被这里的原生态的环境所吸引的,虽然这里的基础建设没有普通景区那样完善,但是路还是非常好走,无论是骑行还是自驾游都很合适,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这里能够尽量的保持原样,不希望有过度的开发,这样大片森林资源太珍贵了。”

保护区总面积15900公顷,共囊括了团河、若水、洒溪、沙溪、岩头5个乡镇的18个村落,平均海拔在200―800米,主峰间终日云雾缭绕,缥缈间鹰嘴时隐时现。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和典型的常阔叶林群,其中植物1662科405属759种,动物8纲27目65科139种,沿途更见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深山含笑”、“紫果槭”、“化香”等神奇树名。这里更是濒危远古植物的最后藏身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诺亚方舟”中国南方唯一的“印第安部落”和七叶一枝花、白芨等名贵中药材原产地,以及一片大规模的珍贵红豆杉群。有着“遗落在尘世间最后的生态部落“中国南方生物基因库”和“小张家界”之称。

高椅古村

正在激活中的智慧古村落

“高椅古村一经发现,我们就立马向国家文物局上报国宝,初见时我们就意识到这里的一切都太过珍贵了,虽然当时我们所看到的村落有种种破败气息,但是依旧能够感受到几百年前的繁盛景象,现在的高椅古村正在一步步激活。”舒远满说到。

高椅古村位于会同县东北向48公里,若是在10年前从县城前往古村,需要在蜿蜒狭窄的山路里花上5个小时的车程。

古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并因此而得名。三面环山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陆路前往便异常艰难。也正是这一道屏障赋予了高椅水路商业和军事上的便利,同时截留了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物产及森林资源。

高椅古村以五通庙为中心,按古代阴阳五行原理呈梅花分布,划出了五个自然团。村外后山上有数条围山路和炸山路和炮台,一旦敌人入侵,则一边陪人守卫,一边派人在围山路上和山上各制高点设伏,备滚石大炮,摇旗呐喊,让敌人不攻自退。

而便利的水路则带来更加繁茂的经济,这块巫水河畔的冲击谷地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公元1381年)至清光绪7年(公元1881年)连续500年间修建的民居建筑104栋,是湖南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当你真正到达高椅古村时你会惊讶的发现,现存的古建筑竟然都是经典的徽派风格,这样远道而来的文化能在这个偏远的南蛮小镇里扎根,可见当时的高椅古村有着怎样的繁盛景象。

建筑史活化石

“拥山城巨椅,引水映飞檐,静巷赏窨屋,依稀明清间”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高椅古村的韵味和特点,这里被专家誉为古民居建筑“活化石民居村落发展建筑史书”和“江南第一古村”。

五通庙旁的“大塘”与全村排水系统相通,村中生活用水不直接排到河里而是先经过“大塘”再对外排放,有沉淀过滤和雨水翻吐作用,而村中与“大塘”相通的“红黑鱼塘”边常有侗家姑娘搬来长凳并排坐着,边聊聊天,边勾着手中的鞋垫或是衣物。这里不仅同样有沉淀去污作用,同时可供人休闲、调节气候以及作消防之用,既符合《易经》阴阳相聚聚水聚财之说,又与现代环保理念不谋而合。

梅花局、马头墙、窗上花,全国著名作家、省文联名誉主席彭见明参观高椅古村后评价:“高椅古建筑群的规模、布局造型及其精湛的建筑艺术,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建筑都不可以代替的,因此,它具有世界性。”

花前月下的浪漫古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椅古村拥有最秀丽的山最纯净的水,就必定出得了俊俏的姑娘,搭配上代代相传的“耕读传家”思想所培育出得才郎,必然就碰撞出了这般浪漫风雅的古村文化来。

高椅村以杨姓为多,杨氏族规中规定“隆学校以端士习”,杨家中较有名气的便有四座读书堂:醉月楼、月光楼、清白堂及武学堂。

而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便是位于村子中心位置的醉月楼了,建于清同治年间,原楼主善作诗词,将自家楼屋改建,专供文人学士机会、饮酒、对月吟诗,故名醉月楼。后改造成村内的女子学堂。

在这片平原区域稀缺的地区,食物没有保障的古村人民除了在这里建造房子外,竟“浪费”大片的空间用来种植花草,君子兰花最为广泛,屋前屋后皆可成景,有花、有月、有才子、有佳人,可见高椅村无处不在的浪漫情怀。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