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计划”助产业转型 长沙制造变”智造”

2015-09-11 09:24: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赖泳源] [责编:邓桂明]
字体:【

图为3D打印机正在操作。记者 赖泳源 摄

图为华曙高科门口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金属马。记者 赖泳源 摄

图为正在修建的格力智能家电产业园。记者 赖泳源 摄

中国铁建重工盾构机总装车间,定制的盾构机准备发往各地。记者 赖泳源 摄

相关专题:湘江北去

华声在线9月10日讯(记者 赖泳源)“我们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研发制造设备及材料的3D打印制造商。”在湖南华曙高科的车间里,记者看到用3D打印机制作的机器原件、生活日用品等。近期,随着材料技术和3D打印的日益发展,该公司“智造”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消费品领域。

这是湖南“智造”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长沙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越发引起媒体的关注。近日,华声在线记者跟随“湘江北去”大型报道团走进华曙高科、中国铁建等一大批代表长沙“智造”的企业,探究长沙在新常态下发挥新优势的核心力量。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引发的智造革命

8月底,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AMV公司在长沙举行《数字化凿岩台车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这一合作,标志着铁建重工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携手有行业“小巨人”之称的全球著名工程设备企业AMV,通过对集团优势业务进行系统规划,实现工业装备“互联网+”,打造智能化凿岩台车,高起点跨入全球凿岩设备产业。

据悉,传统钻爆法安全系数较低,环境污染重、工人劳动强度大,但施工灵活,隧洞断面形状尺寸可变、地质适应性强、设备费用相对低廉,因而在我国山岭隧道及大地下空间开发中占主导地位。

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将目光瞄准了世界先进的凿岩台车设备研发,目前国内工地上的液压凿岩台车绝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中国铁建重工这一举措,将实现凿岩台机的智能化和本土化,从而实现隧道开掘“中国智造”的突破。

记者从长沙经信委了解到,工程机械大型龙头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已经前瞻性展开布局。此外,差异化,小批量多品种制造需要也快速涌现。最为明显的是楚天科技、万通科技等,企业产品直接面对客户的小批量、多品种需求,让智能制造越来越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互联网+工业”是不是就是智能制造?长沙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工业”不等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一定是“互联网+制造”的高级业态,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流程管理的数字化、企业信息的网络化、智能制造的云端化。

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

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

在宁乡县经开区的一角,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格力智能家电产业园正在兴建。全部投产后可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将建成湖南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

项目达产后设计年产值超过430亿元,可实现税收贡献约40亿元,项目将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家电产业园之一。项目首期占地680亩的商用及家用空调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将于2015年底正式投产,2016年预计产值可达200亿元。

“我们将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模式进行操作,所有物料和操作流程都能实时掌握,并进行实时调整。”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筹备组负责人王晓彬站在即将投产的首期项目前说道。

据悉,宁乡县经开区属于湘江新区的一部分。2015年5月,湘江新区正式挂牌。湘江新区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2014年工业增加值2110亿元。

湘江新区是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通过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将智能制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

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2015年1-6月,长沙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1-6月,全市重点监测的40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的33家,增速10%以上的28家,增速20%以上的17家,增速30%以上的10家。除中烟、中联、三一等企业外,全市产值合计增长13%。

这个成绩和长沙打造“智造”密切相关。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规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即到2025年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长沙市关于发展创客空间的政策》等文件。

“长沙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力争用三年时间,以应用为核心,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以市场换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从而形成长沙智能制造新产业。”长沙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志辉说道,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三高两低”的生产方式,最终全面提升长沙的智能制造水平。

记者手记

回首改革开放30余年,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让人们都习惯看到两位数的增长数字,新常态的到来让大家对经济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湘江畔的长沙,如何去面对新形势的变化,如何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湘江北去,对接长江经济带以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长沙都是利好的消息。其中,“智能制造”或将成为一个突破口。

众所周知,长沙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重要的地区实现制造业的“革命”,对长沙来说是变化,更是新生。“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或许你还觉得有点陌生,但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进入了长沙生产领域,正在引领一场以智能生产为方向的变革。

在《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看到了长沙接下来的一些列连环组合拳:顶层设计、加快转型升级和多种资本参与的融资平台等,让“智能制造”有了具体可循的路径,一切豁然开朗。

如果问湘江的梦想,那一定是奔向大海。

依托长江开放开发,打造长江经济带,朝着黄金水道奔流到海的方向,那是湖南的梦想,也是长沙要追寻的方向。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