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许牧民|一口藤条箱 五位壮士血

2015-08-26 22:34:01 [责编:彭彭]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黄松柏 黄敬波 彭新华


在抗战老兵中,汨罗许牧民是一位极有国学功底、能文能武的壮士。

从衡阳城破的死人堆里爬出来,他的人生字典里就再也没有“生”与“死”的概念。8月25日,记者在汨罗市城郊乡荣家坪社区,拜访了这位94岁的抗日英雄。回忆起壮怀激烈的抗战往事,老人眼睛一红:“我完成了方军长交给的特殊任务——安全护送了一口藤条箱子!”

“持刀习武是英雄”

如果没有长沙会战,许牧民或许就只是一介乡间“秀才”。

1938年,日寇侵占广州、武汉,虎视长沙。沦陷区群众四处逃难,饿殍遍野。此时,许牧民刚满16岁,随父亲读了9年私塾。许牧民的父亲许应昌是一个开明的乡村秀才,非常关注时事,经常跟孩子们讲战争,讲完就会感叹:“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在父亲影响下,许牧民产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他在书房墙上写下一副对联:此日从儒秉笔修文成俊杰;他年入伍持刀习武是英雄。“我完全没有想到,父亲看到这幅对联,只说了一个字:好!”许牧民说。

1939年4月,许牧民主动投军,凭一笔好字和过硬的文学功底,在国民革命军15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担任准尉司书,参加了湘北会战。“我第一次见到了战争的残酷。敌机扔炸弹、机枪扫,地上军人和平民就死一片片。”许老说,”每当战友的遗体被抬走,他感受不到恐惧,只有对敌人深深的恨。”

“我们的阵地就是敌人的坟墓”

1944年6月23日拂晓,衡阳会战打响,许牧民此时正担任27集团军第10军侍从室中尉书记员。日寇用飞机、大炮、坦克发动了疯狂进攻,多次被我英勇的守军击溃。

许老清楚地记得,方先觉军长将指挥部设在衡阳南郊五桂岭湘桂公路局院内,军长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慰问前线官兵,他来到一个机枪掩体前,勉励官兵:“兄弟们打得好,我们的阵地就是敌人的坟墓!”

随着战事的推进,我军伤亡极大,伤员不断增多,官兵们忍饥挨饿,仍浴血奋战。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从长沙飞赴衡阳督战,限令3日内攻下城池,否则都在前线剖腹自杀。方先觉也做出了“决不突围,一定死守”的决定。

战至8月初,我军弹药消耗殆尽,方军长令许牧民拟了一封电报,电报内容成为许老一生记忆最深刻的部分。“今晨既入城垣,与我发生换战,我部队官兵伤亡殆尽,再无法阻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绝不负钧座平生所教育之志,此战为最后一战,来生再见!”

短短64个字,时隔71年,老人依旧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语毕,许老潸然泪下。

“哪怕5人中只剩一人,也要将箱子带出去”

8月7日,守城第46天,日寇发起第三次总攻,突破了城北小西门,我军死伤惨重;而向衡阳增援的国民党援军也在衡阳郊区被日寇击退。形势万分危急。

当天早晨,方军长神情凝重,将许牧民等5人叫去交代任务。许牧民清楚地记得另外4个人的名字:柳虞成、古和平、罗复庆、廖必清。廖必清是衡山县人,其他3人都是岳阳人。

方军长将一口暗红色的藤条箱子亲自交到许牧民手里。“你们赶快突围,将这个箱子带到冷水滩,交给第九战区总监部龙静渊处长。”方军长郑重嘱托,“箱子最重要,哪怕你们5人中只剩一个人,也要将箱子送出去!”

许牧民顿觉任务重大,当即回答:“人在箱子在,保证完成任务!”

许牧民和另外4人商量,决定兵分两路,由许牧民和罗复庆带箱子先行,柳虞成等3人随后,途中相互接应。

这时,日寇已经攻陷北门,我英勇的守军在和鬼子打巷战,城内炮声隆隆,火光冲天。许牧民抱着箱子和罗复庆一起冲出南门,城外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才跑了半里路,敌机就从空中冲过来,他俩赶紧跳到一个土墈下面躲藏,日机一个俯冲,丢了一个炸弹,接着一阵狂扫,泥石飞溅。柳虞成等3人随后冲出城门,只见柳虞成冲在最前面,拐向了另一条路,似乎是想将敌机引开。敌机朝他们一个俯冲,打出一串罪恶的子弹,3人不幸牺牲。

许牧民和罗复成来不及掩埋战友遗体,含泪匆匆上路,黄昏时分,终于跑到了冷水滩。可是这里的部队已经撤退。许牧民到处打听,方知总监部已撤往江西。

由于受伤,许牧民和罗复庆休整了一晚。这时他们听到一个噩耗:衡阳失守,方军长生死不明。“就是爬,也要爬到江西去!完成将军交给的最后任务。”次日大早,他们顶着敌机轰炸往江西赶。

第四天,他们终于在江西遂川找到了第9兵站,将箱子郑重交给了龙静渊处长手里,龙处长大叹:“唉,衡阳已经失守了。方军长被俘,还不知性命如何?”

许牧民将突围情况告诉了他。龙处长说:“你们辛苦了,是有功之臣!”

当晚,龙处长再次将许牧民叫到办公室,问他:“你知道箱子里的秘密吗?”许牧民摇了摇头。“箱子里装的全部是机密文件,包括蒋委员长的手谕和电报密码本。一旦沦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呀!”龙处长握着许牧民的手:“鉴于你们的英勇表现,我已奏明第九战区司令部,对你们予以嘉奖!”

当晚许牧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想到方军长和牺牲的战友们,不觉流下了眼泪,他为柳虞成等3位烈士撰写了一副挽联:

生居楚地,魂赴吴山,最堪怜壮志难酬,一死竟成千古恨;

血染旌旗,耳闻桴鼓,正痛念倭奴未灭,三君何抱九泉怀。

抗战胜利后,家乡传来消息:妻子患病。思乡心切,许牧民婉拒了首长的多次挽留,回家务农。

耄耋之年的许牧民,耳聪目明,身体状态不错;早晨起床后散步,白天读书,看报,听新闻,写书法,与老友唱和诗词,晚上8点准时睡觉。儿孙陪伴在身边,过得恬淡而又充实。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