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新墙河 长鸣警世钟

2015-07-24 09:59:46 [来源:岳阳日报] [责编:李玉梅]
字体:【

新墙河,发源于幕阜山,向西汇入洞庭湖,全长108公里。这条在地图上不见经传的小河,在70年前被誉为“东方马其诺防线”。1938年11月11日,日军占领岳阳,企图通过新墙河进攻长沙,达到击溃、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目的。新墙河,成为保卫长沙的第一道战略防线。中日军队以新墙河为界对峙七年,围绕着新墙河展开一幕又一幕惊天动地的拉锯战。近日,本报记者重访岳阳县新墙河抗战遗址,寻访新墙河畔的抗战故事。斗篷山、草鞋岭、笔架山、相公岭、麻布大山、九马咀等荒烟蔓草中的一处处抗战遗址,用无声的语言,讲述国难共担的浩然之气,长鸣国弱受欺的警世之钟。

第一次湘北会战

【史海钩沉】1939年9月,日军动用10余万

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发起进攻,湘北为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调集30多个师,24万余人参战。历时24天,中国守军伤亡4万多人,日寇伤亡约3万多人。此次会战,中国军队首次将日军逼回战前原态,史称第一次湘北大捷。

斗篷山:湘北会战第一枪

在新墙河抗战文化保护和利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抗战遗址斗篷山。斗篷山位于岳阳县新开镇九龙村,新墙河北岸,107国道西侧,距新墙河大桥约1.5公里。1939年9月18日拂晓,日军向我新墙河北岸斗篷山阵地发起进攻。这里是阻止日军向新墙河以南推进的重要屏障,是中国军队的警戒阵地,岳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新墙河抗战文化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副主任侯练兵介绍,当时斗篷山这里没有107国道,但是有一条从岳阳到长沙去的古道,从斗篷山经过,所以这里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斗篷山战斗,是第一次湘北会战中日军打响的第一炮,也是我军进行英勇还击的第一枪。

1939年9月18日拂晓,日军3000余人向斗篷山发起猛烈攻击。胡春华营打得非常惨烈,据当时的老百姓说,尽管胡春华营整营500余人全部牺牲,但是日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后,日军被拉到附近焚毁的尸体,有1000多具,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

九马咀:洞庭水上狼烟起

九马咀位于鹿角镇滨湖村,是新墙河进入洞庭湖的入口处,曾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么率兵徙居洞庭湖的一个据点。但是,让九马咀扬名的还是1939年的第一次湘北会战。

新墙河抗战文化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作家彭新华告诉记者,1939年的9月,日军进攻长沙有几条路线,其中有一条主要路线是,从新墙河的北岸向南岸进攻。日军的水上陆战队,就从洞庭湖鹿角镇的九马咀登陆,目的是配合新墙河正面进攻,对中国军队形成前后夹击。9月23日上午,日寇2个师团沿新墙河岸发起全线进攻。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新墙河段强攻,并派遣舰艇300多艘,在鹿角码头和九马咀强行登陆。中国军队的52军195师英勇的战士在日军抢滩登陆时,予以了顽强的反击。

76年过去了,九马咀堤岸随着风浪的冲刷,改变了一些模样,但它依然挺立在洞庭湖边,它依然记得当年侵华日军从水路进攻湘北的罪恶,也依然记得当年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第二次湘北会战

【史海钩沉】1941年9月,日军调集12万大

军再次进犯长沙。9月7日,日军先佯攻大云山,中国军队第4军、第58军的五个师英勇抗击。18日拂晓,日军主力突然强渡新墙河,中国军队近10个军迎敌,再次将日军逼回新墙河北岸。此次会战,中方伤亡官兵7万多人,日方伤亡数为48000余人。日军未能达到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目的,史称第二次湘北大捷。

港口村:大云山下起战事

岳阳县甘田乡港口村地处新墙河上游,东接大云山,西邻筻口镇,南抵杨林乡,湘北会战时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中国军队第58军新11师、新10师,第4军102师、59师,第37军60师等部驻扎在此,在打仗之前这个地方是属于中国军队的防线,这里至今还遗留有练兵场和打靶场。

1941年,第二次湘北会战前夕,日军第6师团两个联队从临湘忠防、岳阳西塘进攻大云山,9月11日,日军第40师团重松支队赶到甘田,接应第13联队向草鞋岭方向后撤。12日至14日,中国军队继续向重松支队展开进攻,双方在甘田团山坡的狭小区域内展开激战。日军死伤累累,联队长重松差一点剖腹自杀。

在岳阳县甘田乡港口村一片并不起眼的树林里,有一条战壕,如今壕沟已被填平。据港口村村民任继植介绍,这里原来有一个碉堡,战壕与战壕直接通往这个碉堡。港口村的任耀祖今年81岁,他告诉记者:“当时大炮打到岭上来了,中国军队还死守在这里,这场仗打了整整一个星期,把我们房子和围墙都烧光了。”彭新华说,日寇从岳阳西塘方向、临湘白羊田方向攻过来的时候,因为这里防守太强大,敌军只好绕过甘田的港口,从新墙河的下游进攻长沙,大云山战斗至此结束。

铜鼓山:青山处处埋忠骨

铜鼓山位于杨林街西侧,新墙河上游1公里处,是中国军队阻止日军南侵的一个重要阵地。1941年9月,第二次湘北会战期间,日军进攻大云山,滇军58军新11师在临湘白羊田以及岳阳县甘田等地,与日军发生激战。前几年,当地村民在铜鼓山上发现了一块破损的石碑,上面写着“陆军第五十八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残碑的文字清晰可见:“与敌作剧烈殊死战……至战事中止,收集各处殉国将士忠骸于杨林铜鼓山顶,并建立公墓及碑林碑坊以资纪念”。岳阳县文物所工作人员胡飞跃说:“这里埋有58军、60师共460具烈士遗骸,全部葬在这个铜鼓山山顶上面。”

1941年9月27日,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命令部队采取截击、侧击截断日军补给线的战术,加上第六战区猛攻宜昌“围魏救赵”,迫使日军回撤。10月8日,敌我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胡飞跃说:“天生铜骨埋忠烈,地就杨林话英雄,也就是鼓舞中国军民,要爱护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国土,以这种精神来激发后一代的中国军民,它是一种精神的鼓舞。”

第三次湘北会战

【史海钩沉】1941年12月下旬,日军集中约

8万兵力第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守军依托新墙河南岸的工事据点,顽强抗击日军。此次会战,中国军队伤亡官兵29000余人,日军伤亡56900余人,俘虏日军中队长以下官兵139人。此次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战场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也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方面获得的最大胜利。

相公岭:舍生忘死保家乡

相公岭位于今岳阳县新墙镇,是日军进攻长沙的必经要道。在这里,发生了第三次湘北会战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战斗。

从高空望去,相公岭沙仙庙山头上,70多年前修筑的战壕仍然清晰可见,山坡上长满杂木荒草,毫不起眼,但这座小山作为王超奎营的阵地,顽强抵抗了日寇的多次进攻。岳阳县新墙镇老街居委会支部书记任青松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听老人说,这个战壕,一人多深,打仗的时候,战士要走这个战壕里面过身,上面有掩体。掩体就是老百姓用房木板把它覆盖起来,覆盖起来以后,上面填的土。”

1941年12月,日军的三个师团分别沿粤汉铁路两侧、长岳公路和长沙至岳阳古道三条交通要道齐头并进,步步向南进逼。中国守军依托新墙河南岸纵深防御阵地的工事据点拼死抵抗,并逐步向斜后东南侧山区转移。王超奎所在的133师398团奉令担任新墙河的守备任务,在新墙河后的相公岭一带布防,执行阻击敌人、掩护战区主力部队在长沙附近集结的任务。战斗打响后,王超奎率部顽强抵抗。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弹尽粮绝之时,王超奎带领剩余将士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王超奎中弹壮烈牺牲,该营500官兵全部殉国,为我军合围日军赢得了宝贵时间。

1941年12月30日,日军逼近长沙,第九军司令薛岳运用“天炉战法”抗击日军,在长沙城对日军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歼灭了大量日军。战后,人们将王超奎葬于相公岭,随后相公岭改称“王公岭”,新墙乡改名“超奎乡”。1988年,民政部追认王超奎为革命烈士。

在岳阳县大云山上一块巨大石壁上,“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依然保存完好。70多年过去了,它一直在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守军抵抗外侮、保家卫国的英勇顽强,抒发着对以身殉国的死难将士的缅怀敬仰。

重访抗战老兵

敌后武装 把日军赶出新墙河

在岳阳县杨林乡杨林村下元方屋场,记者见到了抗战老兵方炳祥。已经95岁高龄的他,身体虽然不比从前,可一说起当年打仗的事情,精神头就起来了。

1940年,方炳祥刚好20岁,结了婚、生了子的他报名参军,被编入了第九战区第七挺进纵队第十二支队二大队六中队。1941年9月的一天,方炳祥所在的六中队奉命到鸿源洞向家坡打埋伏。在迅速抢占公路两边山头后,游击队员居高临下向正在行军的日军开火,日军死伤数十人后仓皇逃离。队长高彬带领几位战士冲到山下整理战利品,不料,一个受了伤的日本军官突然爬了起来。高彬惊慌失措,手中的枪丢到了地上,情况十分危急。“我埋伏在附近土墈上,对准鬼子开了一枪,将鬼子打死了,救了队长一命。”方炳祥得意地说,这一仗后,他从二等兵升为一等兵。

当时驻扎岳阳县的第七挺进纵队十二支队有三个大队,方炳祥是二大队的兵,陈德祥则在一大队,他们都冒着同样的危险,在敌占区进行游击战。由于大多数游击队员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十分熟悉地形,因此经常配合正规部队作战。由于熟悉地形,知道哪里好打,哪里好撤,陈德祥他们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一次也就打死打伤日军几个人,但小股日军从此再不敢像以往那样猖獗地行动。陈德祥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疤痕一直留到现在。

保家卫国 踏上抗日救亡路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虽然已是96岁的高龄,但这首《救亡进行曲》一直流淌在老兵毛明汉的记忆深处。1938年,18岁的岳阳青年毛明汉投笔从戎,加入到国民革命军第82师担任文书。当时,日军在岳阳战场上除了大炮、飞机,还不加区分地对军人与平民大量使用毒气弹,不仅中国军队屡受其害,还殃及了大量无辜的百姓。刚进82师时,由于毛明汉能够识文断字,师部便安排他学习防范毒气。1941年,毛明汉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第二分校深造,是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1943年,学成毕业的毛明汉加入第九战区作战序列,长沙失守后随部队在湘赣地带继续抗日,而后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02师,参与整编增员,培训新兵。

毛明汉说:“现在我也不能忘记,日寇对我们中国人当年的罪行。我们今天要教育我们的后代,千万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