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码头:“过早”真过瘾

2015-06-25 18:14:5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晶琎] [责编:杨帆]
字体:【

5月30日晚,荆州市,夜空下,“奔向长江”报道组用光描绘出“我爱长江”的字样。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邓晶琎

采访组沿长江之行,亦是一次码头美食文化之旅。

早上端着一碗热干面,边走边吃——这种“武汉式过早”,可追溯至武汉早年的码头文化。码头人多热闹,来往商客为赶时间,随时随地就可“过早”。长此以往,武汉人“过早”的习惯得以养成。

在湖北,“过早”内容因地而异。如荆州沙市人,“过早”要吃油水厚重的早堂面。

早堂面,最早出现于清末的沙市港码头。1895年,沙市开埠后,当地一家面馆的老板发现码头工人劳务繁重,喜欢吃油重食物,故而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碱水面条。工人们多在凌晨时分吃面,再赶去上工,故名“早堂面”。由于汤酽油重,吃一顿可以管大半天,早堂面备受码头工人的青睐。

现在,早堂面已为普通百姓所喜爱。

在荆州老店福寿早堂面馆,记者体验“过早”时见到,早上六点多,店内已满座。仔细打量,码头工人少见,市民百姓居多。老板陈时秀说,她从1978年创办面馆至今,生意一直就这么火。

不同于长江中上游粗犷式的码头饮食文化,在安徽芜湖,制作饮食更为讲究。

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耿福兴”,经营沿江风味小吃,其中广受食客欢迎的酥烧饼,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耿福兴”酥烧饼,以三分之二面皮,包裹三分之一酥面,熏烤到位,入口即酥。

过去,途经芜湖的旅客趁船停靠码头的短暂时间,上岸购买带回。广而传之,“耿福兴”酥烧饼便远近闻名。

百余年来,一个个长江码头,昼夜不息,吞吐客货。在浪奔浪流、人潮人涌中,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同长江的生命驿站,传承至今。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