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给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5-03-09 10:40:29 [责编:刘乐]
字体:【

在互联网和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的今天,互联网与各界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而医疗健康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正在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

互联网跨界医疗健康产业 风起云涌

2014年,医疗健康与互联网跨界融合愈演愈烈,互联网自身的先天优势和资源是实现其跨界的基础。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同时有丰富海量的医疗健康数据可供挖掘,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利用,使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创新成为可能。

互联网跨界医疗,不仅有利于解决现在医院的挂号难、看病难等各种现实问题,而且能高效解决国人的健康管理需求,方便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此外,还能改变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和看病就诊方式。

面对大健康这座金矿,BAT等互联网大佬们和初创公司在2014年成了跨界“采矿者”。其中,百度的健康云和智能健康硬件平台,腾讯的资本运作和“健康中心”、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的打造,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规划,以及2014年刚刚创立的健趣网www.patfun.com的新型智能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都成为“开采金矿”的一道道风景。

医疗健康与互联网融合构建新生态

跨界对产业直接的变化就是融合,互联网和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催生了许多新模式。

寻医问药是最老最直接的模式,通过寻医问药吸引病人流量再通过莆田系的广告变现,百度带着三九、寻医问药等小弟闷声发财好多年。好大夫不愿意招来直接骂名故推 “电话咨询”模式,据内部人透露非常“苦逼”。春雨医生则发明了“轻问诊模式”,一下赚足了资本注意力,鸭梨,若水医聊,微中医,杏仁等数十家新创企业纷纷切入,开出的吸引医生的价码也一路走高(免费,几元,几十,上百…..),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滴滴和快的合并前的火拼,但遗憾的是,市场上优质医生远远不属于任何一个平台,这些平台的收入也远远无法同步赶上投入的增长率!这不禁让投资人心生寒意。

挂号网的本质是寻医问药中的一小部分,就是寻到医院的号,这种对于挂号难这个痛点的生猛迎合加上3700万用户的可怕数据直接催生了一亿美元的单笔融资。至于挂号的这些用户是直接在医院官网上导流来的还是记住了挂号网这个品牌而来的,这些用户会否会每年登录1次以上,未来医院会不会封杀挂号资源就像湖南卫视封杀视频网站节目使用权,这不是我们普通投资人该考虑的。

直接卖产品是一个古老的模式,医药厂家企业基本上不属于移动互联网,但几乎任何一个好产品都能带来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的利润:这几乎等于现在吵吵的智能医疗可穿戴式设备的利润之和了!不过,好在移动医疗硬件给大家带去了想象空间,手环,移动血压,移动血糖,移动体重秤,移动温度计,移动心电图……至于大家会不会买,买了会不会一直戴,戴了以后产生的大量数据怎么办,谁来分析,谁来保障信息安全,谁在意呢?而实际上从传统产品逆袭反而是一个靠谱的模式:传统检验-检验中心+物流+互联网;传统检测-基因检测+互联网;传统医药商业公司-医药电商+物流;传统体检-在线体检;传统按摩保健-互联网预约+上门。

社区是一个绝妙的概念,记得从陈天桥开始社区概念就不绝于耳,沾上社区两个字貌似就可以ugc了。他同时又是一个很怪异的商业产品,怪异到绝大部分社区产品实际上不挣钱,从百度贴吧,微博,各种论坛,豆瓣,知乎,包括现在的美柚,所有的创始人都信誓旦旦地号称“我们先增加用户数和感受度,暂时先不考虑挣钱”,然后呢?然后就是“我们继续在亏损,因为我们不愿意降低用户感受”。所以最后所有的社区概念都只能要么卖流量,要么卖用户,前者可以挂广告或干脆开始运营网络游戏,要么就是打包将股权卖给“任性”的有钱人。另外一个秘密是:千万别相信他们公布的流量数字,除以10到50就差不多了。除此之外,还要提醒各位投资者的是“所谓患者其实痛点在病好了一点后就几乎消失了,指望一堆慢病的、美容的患者整天在与陌生人分享?我只能看着那些app中惨不忍睹的用户活跃度摇头!

因为社区如此尴尬,导致几乎沾着就死,所以聪明人发明了SNS的概念:既然陌生人打屁没有商业变现可能,那么熟人呢?于是Facebook产生了,对应的很多医生的社区也试图改头换面做熟人社交。可是各位别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facebook实际上是海量数据挖掘后的精准广告投放来挣钱的,他的成功有3个前提:海量流量和用户,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超强的数据挖掘能力。所以各类医生和老病人的,老病人之间的,医生之间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在我看来几乎和烧钱游戏差不多:用钱买来用户,用户来,钱用完,没有用户来,僵尸化!

于是移动医疗创业者们把眼光投向了医疗机构,打算在线上来抢一杯羹!他们很想直接搞实体医疗,根本不考虑其实正规运营基本上挣不了太多钱,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回本(但实际上还真有投资者给他们投钱了),也不考虑其实现在政策并不是非常明了,国家鼓励去办小诊所办基层医疗,可从来没说打算放开三甲医院的审批和运营。于是很多没法弄到更多钱的创业者转而开始做小型专科医院,但依然超出了很多投资经理的审批范围。所以大家开始讲两个概念,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人都需要健康管家和家庭医生了,其实是很多创业者硬生生想要切入这个市场,他们可能很少做过一个市场调查,那就是现在那么多人有高血压有肥胖有糖尿病,可是究竟有多少人一年能登录12次同一个健康网站的?同样地,传统医疗机构谨慎地向互联网开放是一个安全的模式,例如传统的美容中心可以升级为美容中心+某个特定健康问题app,象更美那样的平台型o2o非常有价值,但也仅限于整形这种实质上脱离在中国医疗管控体系外的市场化细分市场而已。你若做一个肿瘤的o2o就会面临大得多的阻力。

跨界融合大潮中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大潮已经掀起千层浪,其中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面对各种机遇,互联网各方势力都在积极进行部署。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主要借助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初步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腾讯则在投资挂号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的上线,通过手机实现挂号、缴费、候诊、检查报告查询等流程。而百度联合北京政府发布健康云,能帮助老百姓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方式。

把握机遇的同时,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其实也不可避免的面对很多挑战。医疗健康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其专业化程度很高,而且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又很长,利益相关者居多,医生病人与第三方都是互不相关的平台,整合难度太大,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成为个中关键。

过去一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新秀健趣网做了有益的尝试。与BAT的医疗健康布局过于广泛相比,健趣网的垂直搜索打造的是真正的垂直智能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各类不重复的健康信息更适能高效满足用户需求。而“智能机器人医生坐诊”则是健趣网实行技术驱动战略的关键一步,其采取的“智能机器人医生分诊+少量资深大夫把关”做法,减少了医生的损耗和病患的等待时间,使医生和病人联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变得更容易、更密切,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连接患者与医生的新模式,引领着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实际上,健趣网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并不新鲜,表面看来他是healthline(一个美国的医疗垂直搜索)的中国版,但实际上他更接近于medstory(一个致力于为消费者和健康专家提供医药信息的垂直搜索.但因为被微软早早收购而不为人知),据健趣网公关总监anne透露,健趣网的最大目标是成为中国版的互联网沃森医生(一个获得了美国政府及医保机构巨额订单的人工智能医疗专家系统,可以在很多疾病实现比专家更优秀的诊断表现)。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