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清雍正穿花龙纹瓶:清瓷鉴定硬标准

2014-09-30 17:04:24 [来源:艺术市场] [责编:蒋俊]
字体:【

  自瓷器诞生之日起,龙纹便是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之一。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纹状如走兽,其造型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注重龙首的装饰效果,龙角多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多呆板粗壮,其颈、腹、尾部变化不大,龙爪似蹄;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大都披鳞,龙身与龙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无双须,龙爪一般为3趾。元代龙纹刻画大都精细,总体特征是头小、身长、肢瘦而有力,龙首无发或疏发,龙身多以连弧曲线、斜格纹或青花填色。龙爪以3趾、4趾为多;明清为晚期:龙作蛇形,龙首之鬓、发齐全,身躯矫健,爪以4趾或5趾为主,且龙上颌出现了双须,为龙纹形象的巨大创新。此时,五爪龙纹也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烧瓷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而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瓷器上的龙纹也是形貌不一,尽态极妍。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又有细身纤柔的。瓷器上的龙纹往往并不是单独出现,常与其他纹饰组合,如云龙纹、海水龙纹、正面龙纹、戏珠龙纹等等。

  康熙朝云龙纹 龙嘴“地包天”  

  雍正青花龙纹碗

  康熙朝的云龙纹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多有以下特点:龙身常成“弓”形,其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龙的动感较强,气魄威武。龙嘴多为“地包天”,下颌明显长于上颌,龙鳞的勾摹较有立体感,龙爪常伸展舒张;雍正朝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这不仅表现在器型、胎釉上,也充分表现在瓷器的纹饰上。雍正朝的云龙纹继承了康熙朝的风格,并又有创新,龙角特别突出,增添了威严之势。其云纹以两个为一组呈现,并且用顺时针方向单线描绘。龙爪的画法也有所创新,大多都比较尖利。此时期云龙纹一反康熙朝仅以火焰纹为辅助纹饰的特点,而大量增加了如意状的卷云纹。且其火焰纹多为鹿角状或是连续弧线形,有别于康熙时期的“山”字造型(见图二);乾隆朝的云龙纹与其说是承袭了雍正朝的特点,倒不如说是沿续了康熙朝云龙纹的特点更为贴切,例如它借鉴了康熙朝常见的“弓”字造型,辅助纹饰也以康熙朝盛行的火焰纹为主,只是更加繁复。但乾隆朝云龙纹龙头较长,龙尾秃而卷。更注重龙鳍的描绘,结构交待明确,尾鳍呈放射状。龙腹麟甲整齐匀密,多为长脚如意纹。此时云纹借鉴了雍正云纹的表现方法,即卷云纹与火焰纹相结合,而卷云纹类似于长脚如意云。

  海水龙纹由写实转为装饰  

  清 乾隆海水龙纹瓶

  海水龙纹也是较为常见的纹饰。康熙朝海水龙纹的海水较汹涌,与浪花融为一体,蓝白相间,大多都是墨分五色,栩栩如生,有很强的写实性;雍正朝具有龙须怒张,龙角突出明显的特征,而海水纹则有海云相接、水天相连的效果;乾隆朝的海水龙纹风格多变但绘制精湛,海水多为细密的左低右高的弧线,强调海水的翻腾效果,层次清晰。此一时期的海水与浪花有较为明显的界限,不如康熙时海水纹写实性强,具有更多的装饰意味。

  黄釉三彩戏珠龙纹盘最富盛名  

  清 乾隆双龙戏珠炉

  戏珠龙纹是清代瓷器中最为普遍使用的纹饰之一。康熙朝的戏珠龙纹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而且种类不一,色彩上不仅有青花、素三彩,还有各种色釉地彩的。在器物上,绘有此一图案的不仅有盘、碗,还有炉、钵、瓶等。在技法上,不仅有工整精细写实,也有浓淡相宜的写意。其中火焰纹多为连续的“山”字形。此朝的黄釉三彩戏珠龙纹盘最富盛名,其戏珠龙纹中的火珠飘荡,动感极强;雍正朝的双龙戏珠龙纹绘工精细,多饰如意双钩云朵,此朝出现的如意云纹用双钩的画法,与前朝迥异,其火珠的旋转感强,但火焰层次少于康熙时的;乾隆朝的戏珠龙纹色彩绘工双绝,注重细节刻画,火珠多饰以山字形火焰,火焰较长,层次较多,龙尾卷起较秃,尾鳍呈放射状张开,鳞甲整齐匀密。

  火珠龙纹密布繁缛  

  清康熙火珠龙纹盘

  康熙朝的火珠龙纹造型呈飘带状或环绕状。龙爪有力,龙身如弓。总的特点是气势宏大,动感强烈。其火珠的画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火珠带有飘动的火焰纹,一是火焰环绕火珠;雍正朝的火珠龙纹龙鬃上扬,舌尖上卷不出口,火焰多为组合的“山”字形,亦有构图满的画法,但火珠飘逸洒脱。基本继承了康熙朝的纹饰特点,在绘制上亦十分工整,但较康熙朝的火珠龙仍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表现在龙的形态上,也表现在作为辅助纹饰的火珠和云朵上;乾隆朝的火珠龙纹纹饰密布,火焰拘谨介乎鹿角或树枝状。火珠龙纹的突出特点是纹饰密布,遍及全身,繁缛感十分强烈,这种特点对整个清代都产生着影响。

  秃尾龙纹,清代独有

  秃尾龙纹是一种尾巴呈秃顶状的龙纹。纵览明清官窑,可知秃尾龙仅出现于清代,属于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中清代所独有的龙纹造型,是明清龙纹瓷器断代的重要标志。康熙朝是清代秃尾龙应用最广泛的时期,按当时秃尾龙的爪数可将其分为三爪、四爪、五爪三大类,其中五爪类使用最频繁。这段时期秃尾龙经常组成双龙纹、龙凤纹、团龙凤纹等。总体说,康熙秃尾龙的绘画造型并不太多,使人略感单调,但带有浓厚的本朝风格;雍乾时期的官窑龙纹以普通龙为主,秃尾龙使用比例很小。雍正官窑产品不多,相关传世器显得难得一见。乾隆朝跨度长,该纹饰制品相对较多,但都远不及康熙时期应用广泛、制作量大。从雍乾时期的瓷器秃尾龙纹看,很多纹饰、造型都隐约带有或浓或淡康熙制品的影子。作为乾隆时期秃尾龙制品的创新代表,应该首推御厂制作的海水龙纹梅瓶。该器釉色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等,所用龙纹不仅涉及到不同爪数(3、4、5爪),并在明代应龙纹的使用发展基础上创意出秃尾应龙(即秃尾龙与应龙的结合),显得造型甚为独到。

  穿花龙纹动感十足  

  清 雍正穿花龙纹瓶

  康熙朝的穿花龙纹龙身描绘不细致,但龙爪尖利。在构图上讲究层次变化,留有空间,花卉稀疏;雍正朝的龙目圆睁,龙爪舒展,尽显威武雄壮之姿。其花卉细腻精致,层次分明。其主体纹饰突出,构图中占据了较大的画面;乾隆朝的穿花龙纹强调动感,辅助纹饰自然流畅。

  正面龙纹

  正面龙纹在康熙朝的特点是方头宽额,须发怒张传神。此时有一种构图较为独特的正面龙纹,其龙头几乎占据了整体比例的一半;雍正正面龙的典型特征是龙身牛面,龙纹精细;乾隆朝的正面龙纹纹饰繁缛,绘工精湛,龙头上宽下窄,龙角突出,龙角外延,龙爪锋利,动感很强。

  “五爪夔龙”始于雍正朝

  康熙朝的夔龙纹纹饰密布但并不拥挤。康熙朝夔龙纹表现技法呈多样化倾向,不仅有绘画,也有暗刻;雍正时期的“五爪夔龙”是很有清代特色的,此一时期的夔龙纹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五爪,并且局部刻画也很精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乾隆朝的夔龙纹图案化倾向较为明显,龙首的刻画较为简单,但重在点睛。

  鱼龙纹,康熙粗放,雍正细腻

  康熙朝的鱼龙纹气势豪放,海水画法粗犷,鱼龙纹线条流畅,海水为半圆漩涡形;雍正朝鱼龙纹细腻精湛,海水层次感强。绘工精湛,具有的层次感不仅十分明显,而且具有极强的动感;乾隆朝的鱼龙纹直追康熙朝之造型,但其龙动感有余而力量不足,海水的层次感胜过康熙朝的,虽承袭康雍两朝的传统,却仍有自己的风格。

  清三代瓷器龙纹是瓷器表面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造型特点伴随着瓷器的发展而变化多样,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其代代相承表现了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代代相异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瓷器龙纹的特征,是龙纹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对龙纹瓷器的断代和鉴伪识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