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能否借助“长江经济带”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2014-09-29 10:03:28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 [责编:吴涛]
字体:【

  湖南能否借助“长江经济带”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专访湖南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马俊

  人民网长沙7月17日电 (记者 林洛頫 实习生 方俊逸)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一线一轴”战略构想,其中,一轴即长江。2014年“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江经济带建设指导意见》有望在年内出台。

  “长江经济带”所覆盖区域为九省二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先天优势,湖南将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抓住发展机遇?湖南能否借助“长江经济带”实现中部率先崛起?在严峻的生态形势面前,“长江经济带”将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对此,记者今天专访了湖南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马俊,由他来解答相关问题,谈论自己对“长江经济带”的看法与观点,全面展望“长江经济带”发展蓝图。

  记者:湖南岳阳作为“长江经济带”格局中的一个城市,该怎样将自身的发展同长江经济带密切关联?岳阳市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定位?

  马俊:长江经济带形成后,沿线区域经济将从以往的单打独干转变为区域串联式发展,形成东、中、西串联发展,沿江纵深开发的新局面。

  岳阳作为湖南位于洞庭湖的门户城市,南邻长沙,北与长三角对接,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长江经济带”格局中,岳阳应充分发挥其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战略优势,加快发展以保税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从而对接长三角、上海自贸区,打造湖南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

  记者:长江经济带规划中,湖南只有岳阳一个城市,似乎显得微不足道。长江经济带对于带动湖南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是否会带来湖南产业格局的新调整?湖南又该怎样把握好岳阳在长江经济带中所占有的一席之地,通过岳阳将全省经济融入长江经济带中?

  马俊:“长江经济带”形成后,湖南将形成以岳阳为桥头堡,辐射带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资沅澧四水沿线区域、城镇发展的新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我认为湖南要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的水平和质量,首先要把岳阳这个载体做大做强,提升岳阳城镇文化、生态、政府软实力。

  其次,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岳阳一座城市,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的优势,我们要加强湖南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充分挖掘历史、自然资源;农业上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使湖南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走出去”,创响自己的品牌;在工业方面,对于生态资源要利用和保护则同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走“三高一低”的老路。

  记者:长江经济带发展后,势必有更多沿海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湖南,此类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比较大,这对湖南的产业结构调整会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湖南该怎样应对?

  马俊:俗话说“不是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湖南要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一定要实施高端承接、转型承接的战略。我们所要承接的是高品质的项目要吸引的是两型的、生态的、绿色低碳集约的产业。

  同时,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还要制定产业承接负面清单,以大开放、大转型、大跨越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湖南的产业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东部沿海区域的产业发展体系之中。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更要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身的优势和品牌,虽然是产业转移,但我们要走出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

  记者:打造长江经济带,必然航运量激增,那么,这些船舶每年向长江排放的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怎么解决?岳阳作为旅游城市,如何在工业化的浪潮中保全自己?

  马俊:如何避免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我认为需要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政策措施,探索走出一条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要有相应的政策把关,比如可以建立行政首长问责制,哪一区段污染了,就由该区段的第一负责人承担责任;其次还要创新一些工作方法来减少对长江的污染。比如:生活废水、污水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的措施,避免直接排放。

  岳阳作为一座旅游城市,要借助长江经济带的通衢功能,进一步释放自身的文化资本潜力、旅游经济活力、产业转型动力、城市发展魅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产城融合、文化特色鲜明的多元发展道路。

  岳阳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工业一块,要开创多产业支撑的格局。工业、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记者:岳阳如何与其他长江经济带城市合作?在此之前,是否联合开展过会议?还是各搞各的?

  马俊:岳阳属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一份子,岳阳要找准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确定产业发展导向,建立与周边城市的协调联动机制。

  据我所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已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包括《长沙宣言》、《武汉共识》等等在内的一系列合作的框架协议,相关内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市场体系建设、产业联动发展、共公服务对接、生态联手治理和保护等方面,达成了宣传、经信、教育、科技、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旅游等11个子合作协议,促进长江中下游四个城市集群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大融合。

  记者: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预期效果是什么?保守估计能达到什么样的成效?

  马俊:长江经济带建成后,湖南将与沿线的8省2市形成联动互补、错位多赢、开放互惠的总体发展格局,达到联动东西、贯穿南北,内释潜力、外增活力的效果。

  具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的建成,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我们湖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四化两型建设、开放型经济建设、洞庭湖、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块建设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多个板块取得实质性的较快发展。

  记者:专家学者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担忧最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应当如何预防?以及会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马俊:我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五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应注重江河湖泊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二是要统筹城市功能定位以及产业协同发展。应避免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建立相应的联席会商、统筹发展制度。我建议成立长江经济带管理委员会来统筹九省二市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

  三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开放发展的环境、提升开放发展的水平与质量。

  四是要充分挖潜长江经济带这条具有华夏文明史意义的廊道的历史人文资源,使之得以保护和传承、创新、特色、融合发展。

  五是要注重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公平发展,使广大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以人为本、民生为本。

  记者:专家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的意义?

  马俊: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湖南加快推进实施“一带一部”战略,打造湖南新时期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促进人口、资源、产业、环境和谐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湖南走出一条资源利用高效集约、经济发展开放有力、产业发展链群支撑、城镇建设传承有序、社会建设和谐美好、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大江整体发展的战略道路。

  记者:在严峻的生态形势面前,“长江经济带”将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在城镇化过程中又将如何协同打造“长江经济带”?

  马俊:当前的生态形式的确比较严峻,在我看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需要构建生态型的城镇建设体系、两型化的产业发展体系、绿色发展的考核体系,走出一条生态文明、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大城市群分别代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腰和龙尾,应突出各自的优势。长三角应该积极到世界经济大体系的竞争与发展浪潮中,加快构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临海型城市群。

  我们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则应加强与东、西两大区域板块的协调联动,加强城市群内部的统筹协调,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战略,促进沿江、沿河、沿湖城镇快速、高品质发展。

  至于成渝城市群,应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人文、产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强化与中东部区域的经济社会联系,构建与中东部城市群协调互促发展的整体格局。

  记者: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对黄河沿岸城市是否有借鉴意义?

  马俊:我认为长江经济带不仅对黄河沿线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还将为其打下基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势必会带动部分黄河沿岸城市的发展,那么当黄河经济带规划提出的时候,这部分城市除了有长江经济带的借鉴经验外,本身的经济实力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同时,我们的湘江等河流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长江经济带这对于湘江沿岸城市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长江经济带为江河开发带动整个区域板块发展开了先例。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