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感动中国”不再是少数人的故事

2014-08-29 17:53:55 [来源:央视网] [责编:薛琳]
字体:【

  特约评论员 苏秦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宣传报道就应该朝下,而不是一味盯着上面;应该对准人民群众,而不是过多地盯着官员。换句话说,我们的宣传报道应避免再进入“热衷于跑上面不跑下面,向着小众丢弃大众,眼睛盯着权力、金钱而忽视了芸芸众生”的误区。实际上,党中央早就提出了“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宣传要求,“服务人民”赫然在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这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体现。

  常听到不少感叹,我们处在一个道德滑坡的时代,好人太少,恶人太多,整体上活得市侩而功利。这种判断并不准确。我们从不缺少道德英雄,不缺少凡人善举,不缺少默默的坚守者。

  吴菊萍、张丽莉、吴斌……一个个闪亮而朴素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袁隆平、钱学森、朱光亚,一个个厚重而耀眼的大家,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这些人为人所熟知,那么,不为人熟知的呢?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有难以尽述的道德资源,那些不为人知的坚守者,正是撑起国家前行的脊梁,对这些人应该广为挖掘和宣传。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就需要深入群众中间。刘云山同志认为,要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融入群众,就不能做“蹲在机关”的“办公室记者”,不能做“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不能做“人在情不在、身到心不到”的“走形式记者”。脚上不沾泥土,怎么能了解群众?不了解群众,怎么能宣传报道好群众?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就需要对群众有感情。对群众应有赤子情怀,应把群众当成老师,应尊重群众,真正懂得群众所思所想,并真心为群众办事。对群众没感情,很难发现群众的喜与忧;对群众没感情,就没兴趣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对群众没感情,更不会用心赞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还需要掌握宣传基本功。比如,要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说短话、新话、实话,多一些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泥土芬芳、雅俗共赏,避免程式化、概念化,使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生动、耐读好看。而不能把宣传变成了说教,把报道变成了任务。

  行善有大有小,但善心没有高下之分。舍命救人是英雄,助老扶幼也是英雄;赴汤蹈火是英雄,服务社区也是英雄。对那些光彩照人的英雄要表彰,对那样不够惊天动地的英雄也要表彰。我们需要“感动中国”的人物,需要名扬全国的道德楷模,需要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也需要那些名气不够大但同样深具道德质感的“小人物”。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就是我们的平凡邻居,离我们那么近,我们看得那么清晰,更容易感同身受。对这些人,有必要深入挖掘。

  期待“感动中国”不再是少数人的故事,期待涌现更多的道德“小人物”,期待他们成为宣传的主角。这是责任,不容推卸;这是方向,不容偏转。正如《求是》刊文称:“只有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去拍、去写、去播,我们的文章才更有价值,我们的媒体才更受尊重,我们的事业才更有前途。我们需要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找到心灵的坐标、获得不朽的力量;人民更需要我们手中的笔,为他们记录,为他们呐喊,为他们歌唱!”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