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病路边 68岁菜农筹钱施救2个月

2014-08-18 17:16:34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王为薇 实习生 刘漾波 冉莹] [责编:薛琳]
字体:【

  8月15日,郑浣立展示这几个月用在流浪汉“王建全”身上的医疗发票。记者 童迪 王为薇 摄

  4位平均年龄62岁的老人,一位姓名、年龄、身份均不详的流浪汉。一场已持续2个多月、6万元的救助,在他们之间展开。

  直到今日,流浪汉依旧住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老人们依旧奔忙在为流浪汉筹钱治病的路上。老人们的希望是,用自己的力量还流浪汉以健康和平安。

  郑浣立,68岁,地道的菜农,家住长沙市天心区披塘路。2个多月前,路遇一晕厥的流浪汉,郑浣立把他给救了。

  为了救助这名陌生的男子,他还集结3个老伙伴,一起无偿筹集6万元为其治病。

  8月15日,流浪汉的亲人仍然没有音信,老人们依旧奔忙在为流浪汉筹钱治病的路上。

  路遇流浪汉,扶起背上就回家

  直到8月15日,病历本上流浪汉的名字是“王建全”,而处方笺上却是“李健全”,郑浣立一点不纠结,“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要想办法救他。”

  郑浣立记不太清救助“王建全”的日子,“应该是5月下旬的一天,我从家里走到披塘的路上,看见他晕倒在路边,面部肿胀,说不出话。”郑浣立赶紧扶起“王建全”,“他站也站不稳,我把他背回了家。”回到家,郑浣立喊来老伴李菊英,“给他煮碗面吃吧,恐怕是饿了。”

  说起老郑救回的这名流浪汉,李菊英说:“他在我们这儿流浪多年,但从不乞要钱财饭菜,靠捡废品、打小工换饭吃,他有难,我们必须救。”

  “在我家里住了2天病不见好,老郑赶紧送他去卫生院了”,入院前,李菊英为其剪掉了垂到胸部的胡须和披肩的长发,又买来两套新衣服给其换洗,“我怕他那个样子医生都不敢给他看病。”

  “王建全”在卫生院住院一周,6月5日,病情恶化,郑浣立将其转到长沙市中医院。在市中医院治疗20多天后,“王健全”转至湘雅医院接受治疗。

  集结3个老伙伴

  加入救助队伍

  “在卫生院只花了千把块钱,想起要住到市级医院,我带上了5000元钱。”入院后,“王建全”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下达的病危通知书上需要签字,救他是肯定的,可怎么个救法,我没了主意。”这时,郑浣立想起了几个朋友。“我一个电话,他们很快就赶到医院,大家伙一商量,一致决定共同救助他。”

  郑浣立扳起手指数出了其他3个老伙伴的名字:梁光明、张建良、陈国强。“我是最大的,68岁,最小的张建良也58岁了。”在市中医院治疗的20多天里,4人分头行动,“梁光明和张建良两班倒,负责照顾他,陈国强带着我筹钱。”15日一早,梁光明送到医院的饭食是水饺、百合木耳粥、海带汤、茭瓜丝。梁光明说,“我没什么钱,只出了四五千块,就出力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点好吃的。”

  “有钱就可以给他用好药了”

  郑浣立说,“王建全”2个多月来的治疗费用在10万元左右,“我们自己凑了6万元左右,一个爱心基金捐了2万元,还有2万元欠着医院的。”

  15日中午,他又邀上张建良、陈国强去找了另一位张姓朋友,试图说服其加入救助队伍。“‘王建全’是与我们差不多年纪的老人,说自己从地震灾区而来,肯定受了很多苦,我们不仅要救他,还希望能把他送回家乡。”

  三湘都市报记者送郑浣立去会朋友的路上,他很肯定地说:“不管是老朋友的钱,基金的钱,还是他人的捐款,我将来一定想办法还。”问他卖菜能挣多少钱,“差的时候每天挣四五十,好的时候有九十元到一百元,我为他出的一万多元钱,攒个半年吧。”

  15日下午,郑浣立、张建良、陈国强赶到湘雅医院探望“王建全”,可因种种原因无法探视,“没转入ICU我还可以给他剪头发按摩,现在面都见不上。”张建良说,“还是要加紧筹钱,有钱就可以给他用好药,他就能早点出院。”

  记者手记

  “现在救助他就是我们的岗位”

  郑浣立,68岁,农民;梁光明,60岁,无业;张建良,58岁,农民;陈国强,63岁,退休干部。

  流浪汉,年龄、姓名、身份、家庭住址均不详。

  2个多月的时间,6万元救助,因为4位老人的“自觉”,因为他们眼中的流浪汉的“从不抱怨从不乞怜”。

  陈国强说,他们希望“从民间拉开一条路,不给政府添麻烦,让‘王建全’健健康康地回到家乡”,曾从军多年的他说:“现在,救助‘王建全’就是我们的岗位,脱下了军装照样战斗,一个倒下,另一个冲上去,没有后退的时候。”

  从医院出来,几位老人各自走向车站,他们都要转几趟公交车耗2个小时才能回家。朦胧细雨中,耳畔环绕的是4位老人“只想救他”的坚定,眼前掠过的是更多小伙伴、老伙伴加入救助队伍的希望。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