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哪儿》张忍篇(上)

2014-08-04 18:35:36 [来源:湖南卫视] [责编:杨帆]
字体:【

  【宣传片】

  【演播室主持】

  从今天开始,本栏目将推出特别节目《爸爸在哪儿》,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暑假到了,对于中国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来说,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见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小小年纪就独自留在家里,他们爸爸妈妈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在异乡辛苦打拼。为了多挣点钱,有的父母已经几年没有回家,孩子是否长高变大,学校家里是不是很听话?他们都不太清楚。而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或许就是电话里的声音,或者是一张发黄的全家福照片。

  基于此,我们栏目就联合共青团湖南省委、芒果V基金等机构,带着这些留守儿童,到他们爸爸打工的地方去看一看,即使是身在他乡,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们期待,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能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开放。

  【本期导视】

  【配音】

  12岁桑植少年一人独自生活

  住到把我生下来然后把我养到三岁就走了。

  【配音】

  父母温州打工曾5年没回过家

  (有时候我们就骗他我们过几天就回来了)

  【配音】

  远隔千里留守少年只有在梦中遇到爸爸

  (那个半夜的时候爸爸你回来呀他就这么说梦话)

  【配音】

  放暑假了

  爸爸,我想到您打工的地方去看一看

  播报多看点暑假特别策划《爸爸在哪儿》正在播出

  【正文】

  【实况】谷罗山中心小学毕业仪式

  【配音】

  这是谷罗山小学放暑假的前一天。对于六年级的46名同学来说,这也是他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天。过了这个暑假,他们就要上初中了。

  山村小学的毕业典礼,自然是因陋就简。同学们被挨个点名,到讲台上讲几句话,就算是正式毕业。

  【实况】张忍上台发言

  【配音】

  这个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全身每个关节似乎总是无处安放的小伙子,叫张忍,是我们本期故事的主人公。他在讲台上说了些什么,即使站在一米外的地方拍摄,我们也完全没有听清楚。他的发言,从上台到下台,大概不到二三十秒钟。

  【同期】(毕业典礼上让你上去讲话你讲了什么)说了同学们各位老师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希望放了假了能再次见面

  【配音】

  毕业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发放成绩单。张忍语文考了65,数学考了67。这样的成绩他已经习以为常,除了班主任老师偶尔责备两句,他的爸爸妈妈,并不能管住他。因为爸妈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同期】(最近一次看到(父母)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哦看我爸还是我妈(最后一次看到爸和妈不一样是吧)嗯(最后一次看到妈妈是什么时候)妈最后一次很多年了(爸爸是什么时候回来的)2013年回来了(是专门回来看你的吗)是奶奶死了。

  【转场】

  【实况】温州桥头镇

  【配音】

  浙江温州,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温州桥头镇,号称中国“纽扣之都”,密布全镇的近千家纽扣企业,供应着全世界60%的纽扣市场,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打工者。

  张忍所在的桑植县谷罗山乡,80%的外出务工者,都在桥头镇的纽扣厂里打工。2700多名湖南老乡,聚集在离家1300多公里的浙江温州,乡党委甚至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流动党支部。

  【实况】张忍父亲工作

  【配音】

  这个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的中年男子,便是张忍的父亲张世云。张世云今年50岁,已经在外打工9年。两年前,他来到了这家纽扣厂上班。

  【同期】张忍父亲张世云

  我每天就把这个铝管放在那个150度的钠里面再把它倒过来用电风扇吹吹干再用塞子塞起来

  【配音】

  工作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每天要忍受150度的高温,还要在刺鼻的化学气味中呆上10个小时,对身体来说,已是在挑战极限。

  【实况】……踩三轮

  【配音】

  这辆破旧的三轮车,是张世云往来厂房和家之间的交通工具。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上午7点到下午5点半。下了班,他却并不急着赶回家,而是沿路走走停停,希望能顺便搭上几位坐三轮车的客人。

  【实况】张世云骑三轮载客

  【同期】张忍父亲张世云

  平时顺带一下客人(一般坐这个多少钱)一般一个人15块钱(一个月下来一共多少钱能挣)一个月300块钱左右

  【配音】

  10个小时的纽扣厂上班时间结束,下班再踩两个小时的三轮车挣点外快,这就是张世云一天的工作安排。这个50岁的中年男人,用一天12小时的辛苦劳作,供养着远在1300公里之外的湘西大山里的另一个家。

  【转场】

  【实况】张忍和小伙伴走在放学路上

  【配音】

  从学校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走上一个多小时,再穿过一段泥泞的下坡。这条路,张忍每周要往返两趟。山坡下的一间木屋,就是张忍的家。

  【实况】张忍:这就是我家

  (门都锁上了你很久没回来了呀)张忍:是

  (进屋张忍:电表关了)

  (爸妈在这儿住到什么时候)住到把我生下来(把你生下来然后呢)然后把我养到三岁就走了。

  【配音】

  3岁那年,张忍的父母就到浙江打工去了,留下他和奶奶一起生活,9年里,爸妈很少回家,最长的一次,5年都没回来过。去年年末,奶奶去世,张忍搬去和同族的大爷爷一起居住,这间小木屋,也就长期空无一人。但尽管如此,每周放学,张忍还是要先到这里来看上两眼。

  【同期】张忍

  (那你为什么要选择跟大爷爷住呢)因为这里离我家近一些(你多长时间回来一次)就我每次放学回来了我都会到家里来一次

  【实况】张忍在自家空镜(字幕再斟酌没有改)

  (上字幕:虽然这里没有爸爸妈妈也没有了奶奶但这里仍然是家只要待一会儿只要看一眼就还能记得家的味道)

  【配音】

  父亲回家料理完完奶奶的后事,又要到温州去打工。不得已,只能将张忍托付给叔伯大爷爷。大爷爷已经79岁,两位老人家里没有子女,就靠着五保户的补贴生活。

  【同期】张忍大爷爷张起世:

  他就是想他爸爸妈妈那个半夜的时候爸爸你回来呀他就这么说梦话。

  【转场】浙江温州

  【配音】

  孩子思念着父母,爸妈也想着孩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张世云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所谓的家,不过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出租房。

  【同期】张忍父亲张世云

  (我看这个顶上的电风扇不能用)这个是从厂里面拿来的(自己装的)对(它现在转不了是吧)转不了转不快没有风

  【配音】

  张世云的妻子,也和他一起在温州打工。因为有严重的晕车症,回家对她而言,无论从经济上还是身体上,都好像是一项无法承受的负担。平时想孩子的时候,她就只能和丈夫一起把老照片拿出来看看。

  【同期】张忍母亲郭金凤

  这是我那个宝宝还只有几个月四个月的时候是张忍这是他三弟兄这是我弟弟的小孩(哪个是张忍)这个小的是张忍(你平时就把它随时带在包里吗)随时带在身上的我没有带在包里有时候回来了就放到他包里去了我一走又把这三张照片带起来拿走了

  【配音】

  为了省钱,张爸爸和张妈妈合用一部手机。想孩子的时候,爸爸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而张忍最常说的,就是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但奶奶去世后,张爸爸已经半年没打电话回家了。

  【同期】张忍父亲张世云:

  有时候我们就骗他我们过几天就回来了(结果你没回去啊)没有回去(孩子会埋怨你吗)不会的

  【同期】张忍

  (那你觉得妈妈爱你吗)应该爱吧(爸爸呢)爱吧

  【配音】

  “应该爱吧?”这种不经意的迟疑,看得出这个12岁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和内心的纠结。几年难得见上一面,爸爸妈妈,对张忍而言,显得遥远而陌生。但天下哪儿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生活的重担,只能让他们把这份爱,压抑在心底。

  【尾导】

  家长、孩子天各一方,张忍的故事不是个案,是广袤农村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的共同难题。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挣钱,他们只能留在家乡,孤独地守着家园。但是,孩子,不管你是否待在父母身边,你永远是他们最重要的牵挂。明天,我们将把张忍带到温州,去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明白,对父母的爱,不要怀疑。敬请明天关注播报多看点特别策划——《爸爸在哪儿》。

  【下期预告】

  【配音】时隔5年再次相见母亲最担心儿子是否认识自己?

  (实况)母亲:你从哪儿来的你还认得我吗?

  【配音】一家人温州团聚爸爸起初却不想儿子自己在哪打工。

  (为什么不希望他看到这些)我觉得这样对他是一个打击(父亲苦笑)

  【配音】体验爸爸打工的艰辛少年开始理解父爱懂得感恩

  (实况)张忍:爸爸你辛苦了我给你买的水

  【配音】敬请明日继续关注特别企划《爸爸在哪儿》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