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丹心辟开“飞鲨”冲天路

2014-08-02 19:40:1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范林 胡顺江 王飘岩 于冠龙。摄像:周潇 杨子锐] [责编:杨帆]
字体:【

  G,是重力单位。在战斗机起飞和降落时,常常用“有多少个G”来表示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航母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上着舰时,加速度可以达到5个G。也就是说,飞行员在这一瞬间要承受自身体重5倍的荷载。而承担歼-15舰载机这项国家使命的监造人员,一手握着国家的财富、一手握着战友的生命,他们的肩上又要承载多大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述歼-15飞机总监造师陈青的故事。

  【字幕】2012年11月 渤海某海域

  歼-15俯冲降落 巨大的轰鸣

  今天回想起来,两年前的这次着舰,好像就在昨天。

  陈青:虽然经过了那么多次的试验和验证,应该万无一失,但是心里还是挺忐忑的。

  当“飞鲨”挟着数百吨冲力,后机轮狠狠“砸”上航母甲板,拦阻钩在1.8秒之内准确抓索的时候,亲手监造它的人,却远在千里之外的陆地保障机场揪着一颗心。

  【字幕】2014年7月 沈阳 歼-15生产地

  陈青:最后前方传来消息,着舰成功的时候,当时现场的所有人,大家都蹦了起来、跳了起来、叫起来。

  这个有几分帅气,却又华发早生的大校,就是陈青。亲手放飞的战鹰已经在航母上“安家”两年了,他还从没登上过“辽宁舰”。因为他的工作,不是为战鹰的展翅高飞欢呼,而是确保每一架歼-15战机从设计、制造到最终交付,都万无一失。

  陈青和同事们看图纸

  2009年,干了20年海军航空装备监造工作的陈青,从海军军官中脱颖而出,出任歼-15飞机总监造师。上任第一天,陈青就感到压力超乎寻常。

  陈青从书柜拿出责任状

  陈青:这个责任状,就是当年我们歼-15飞机到了总装最关键的时候,我们签订的责任状。签这个责任状的时候,心里也没有底,确实压力非常非常大。

  作为我国首型航母舰载机,歼-15飞机90%以上的零件,都要从头做起。一架新型战机从立项到首飞,一般需要数年时间,上级留给陈青的时间,不到通常的一半。

  陈青:最开始也着急,心情也很沮丧,反正很复杂的心情。

  【字幕】哈尔滨 陈青老家

  老母亲给父亲喂水

  陈青母亲:慢点咽。

  就在陈青为歼-15着急的时候,70岁的妈妈,正在为老伴操心。陈青的父亲,是一位1964年的老兵,也是老一辈的海军航空装备监造人。

  老母亲给父亲捏手

  陈青母亲:这边这只手都是麻木的。

  2009年,老父亲突发脑出血,从此卧床不起,3个月后,陈青接到命令,赴沈阳主持歼-15的监造工作。

  陈青母亲干活

  陈青母亲:你爸爸现在是有病,不能说话,要是他清楚的时候,他也得支持你的。

  送走了儿子,老母亲独自照料着老伴,每天洗衣、喂饭、两小时给老伴翻身一次。几个月前,陈青的母亲意外摔倒,导致骨裂,直到住院几天后,陈青才接到消息。

  母亲做饭

  陈青母亲:我一般有事不太跟他说,因为一说他也惦念,那么远,不可能来。又担心害怕我要有病了,给他增加负担。

  从沈阳到哈尔滨,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但5年来,陈青的双脚,却始终在办公室、研究所和厂房三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歼-15战机有几万个零件,200多道工序、上百个技术岗位,每一项检验的疏忽都有可能功败垂成。

  陈青:作为我们航空人,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最大的困难,是保证歼-15顺利着舰的拦阻钩。几十吨重的战机以200多公里的时速俯冲,拦阻钩必须精确挂在航母甲板尾部的4根拦阻索之间,每根拦阻索间隔10多米,有效着陆区只有几十米。哪怕是一个最微小的失误,也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陈青:钩上了我们就停在航母上,如果钩不上那我们飞机就无法降落。

  这样的日子里,陈青甚至连新闻也不敢太多留意,他宁愿伴着机库里发动机的彻夜轰鸣,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要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中国海军,盯着他手上的歼-15战机呀!首飞前的冲刺阶段,陈青和战友们干脆把床铺在了办公室,把岗位钉在了机库里。

  陈青:那个时候只要有问题,往往有人喊一声,谁谁谁,单位有人吗?后面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在,我在这儿。

  【字幕】沈阳 陈青家中

  妻子切菜

  陈青妻子:我们每周能跟他吃晚饭的时间,也就一次两次,每周都是。这样就已经不错了。

  在生产车间里随叫随到的陈青,却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参加儿子家长会是什么时候。家里的事儿,都压在了妻子身上。陈青的爱人,原本是哈尔滨一家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跟随陈青搬到沈阳后,专业不对口,又要照顾儿子,将近一年没有找到工作。

  妻子切菜

  陈青妻子:我觉得对我来说,可能我做的就是一个工作。但是对他来说,他所从事的是一个事业。

  【字幕】上午9点 沈阳某试飞站 歼-15交付前检验飞行

  陈青上车 车上对话

  陈青:直接到机场,跟塔台说一声,直接到起飞线。

  早上9点,又一架歼-15战机完成了最后一次检验飞行,即将正式交付部队。

  飞机检飞归来 陈青上前与飞行员握手 对话

  飞行员:又亲自接来了。陈青:飞机怎么样?飞行员:挺好挺好。陈青:下午一点半走?飞行员:一点半走。

  因为歼-15项目的成功,陈青所在的海军驻沈阳某军代表室共有2人荣立二等功,14人荣立三等功。

  打开荣誉柜

  陈青:这是我们家的一个荣誉柜。

  在柜子里,摆放的奖状、奖牌,是一个军人,在和平年代,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给出的回答。

  陈青儿子:其实要说自己想上的大学吧,还是北航,尤其是飞行器设计制造这个专业。

  儿子陈懋宁放航模,陈青在一旁静静地看……父子两人并肩走远

  【字幕】

  在本片播出前,陈青特意请求我们,略去他父母妻儿的姓名,也不要提他自己遇到了多少困难。

  他说,航空装备人信一句话: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闻人。

  歼-15舰载机项目部分功臣名录

  罗 阳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

  高级工程师

  1961年出生 2012年牺牲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 聪 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

  高级工程师

  1961年出生

  一等功1次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

  陈 青 歼-15总监造师

  海军驻沈阳某军代表室总代表

  高级工程师

  1971年出生

  二等功1次 三等功2次

  ====================================================

  在歼-15舰载机项目中,海军驻沈阳某军代表室

  荣立集体二等功,被国家授予航母工程突出贡献奖

  共有陈青、李忠东等2人荣立二等功

  宋兆华、齐红德、于冠龙等14人荣立三等功

  胡湘平:利剑丹心可无敌

  (李越胜)

  一个人到底可以承受多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又可以承受那些不能承受之重?陈青做了一次极限挑战。当他签下歼-15监造责任状时,面对的是一架90%以上零件都要从头做起的新型战机,老父亲突发脑出血卧床不起。这位新一代的海军大校,用行动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我们不能忘记,在锻造“飞鲨”的关键时刻,70岁的老母亲代替不能说话的老伴、那位海军老兵向儿子交代:国事为重;妻子放弃专业来成就军人的事业。军人的肩膀就是用来担当。历史长河流向“三峡”之前,中华民族饱经屈辱、历经抗争,在今天这个海洋强国时代,航空母舰挺立起一个大国雄姿,蓝天,只为凌空搏击的人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陈青他们这双手,托举的,是中国海军的明天,是当代军人为和平、铸利剑的大写人生。

  《绝对忠诚》在军中刮起一股旋风

  《绝对忠诚》第二季锁定献身国防、为国铸剑的军工科学家,在部队官兵当中引发强烈共鸣。

  海军某部处长 王祖强:一下就回到当时的生活了,我们都是非常幸运的人,能建造中国第一艘航母,只要是在船上走一下,从内心里迸发的那种荣誉感以及为国家奉献的感觉也好,都是发自内心的。

  海军某部高级工程师 大校 欧阳平:最让我觉得感同身受的就是,陈青总代表,他就是两代人为装备事业奉献。我的父亲就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呢,他总是在外面出差,他给我带来的礼物呢,就是海边的,就是小石头、小海螺,然后呢,我可能能得到各地的那个糖,但是呢,总是见不到父亲的影子。

  海军某部军官 朱梦梦:杨总代表说,自己在那个舱室里面匍匐的那个距离有两千多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嘛。我感觉是个惊人的意志力。而这个意志力又表现出我们军人的那个忠诚,还有绝对服从,这是军人的天职。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大校 张军社:这一部片子播出以后,可能对我们年轻一代肯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作为军人这个职业实际上是,不管哪一行不管所什么职业,其实都需要奉献。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瀛翔:人只有在融入集体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价值,就像我们能更加为军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绝对忠诚》第二季漫画版出炉 “犟老头”丁金星、“赛跑侠”陈华明跃然纸上

  本台《绝对忠诚》第二季开播,湖南科技大学豆沙包漫画工作室的同学们又忙开了,我们来看激光陀螺专家丁金星、北斗导航专家陈华明在他们的笔下是个什么样子。

  漫画展示

  简洁的白色大褂,慈祥微笑的脸庞,金丝框眼镜,花白的头发,这就是80岁不下科研火线的丁金星。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系学生、豆沙包工作室画师 柳正中:他能够坚持到自己人都老了,头发都白了,皱纹也爬到脸上的时候,还能坚持为祖国做出贡献。

  谷纳正在为丁金星画多格漫画,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口跟随丁金星半个多世纪的猪皮箱,以及里面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军服。节目中,丁金星家人向记者复述外人的评价,谷纳觉得,“要钱不要命”这一句特别刺耳,她特意把3家企业高薪返聘丁金星的片段画出来,希望表达她对丁老的崇敬和支持。

  北斗导航专家陈华明每天连喝水的时间都要节省、争分夺秒搞科研,在画师的画笔下,摇身变成了一位“赛跑侠”。

  湖南科技大学广告系学生、豆沙包工作室画手 龙聪:(陈华明)是和时间赛跑的人,那就给设计一个时钟。

  陈华明一心扑在北斗研究上,早出晚归,画师特意设计了一个邻居小姑娘问妈妈陈华明是谁的情景。

  湖南科技大学广告系学生、豆沙包工作室画手 谷纳:因为他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然后他的邻居都不大认识他的样子,都没见过他。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