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论”不可取 “不降价”未必着调

2014-03-12 14:54:22 [来源:华声评论] [作者:乔瑞庆] [责编:实习生5]
字体:【

  杭州、常州个别楼盘降价,贵阳、营口等城市楼市供过于求,“鬼城论”、“崩盘说”不绝于耳。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风险凸现。但是部分来自房地产界的“两会”代表委员对此却并不认同,反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需求不断增长,三、四线城市仍然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3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

  综合这些代表委员的观点,发现他们有三个基本共识。一是部分城市的供过于求,房价下跌,只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个三、四线城市楼市的情况。二是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不可能“崩盘”。三是由于城镇化的进行,未来三、四城市楼市需求旺盛,房价不可能降。

  这些房地产商对自己的市场主体真是地位当仁不让。谚语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真是丝毫不差。所谓“夸”,不仅包括对自己所售物品的客观介绍,也包括对优点的夸大和对缺点的美化,更包括对其他物品销售不利信息的掩盖,比如市场行情。卖东西的说自己的东西好,自然没错,但是如果无视实际情况进行辩护掩饰就有点不识时务了。

  房地产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商,必须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的楼市已经分化,个别城市楼市惨象不是个案,而是整体风险的外化。这种认识不是基于别有用心人士的诅咒,而是对市场的客观认知和对风险的理性判断。

  首先,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房地产在三、四线城市的高速发展,已经透支了市场。尚且不考虑农民进城意愿和购房能力问题。即使由于城镇化的推动,进城农民增加,也有购房能力,现有的住房也足够消化。很多中小城市的用地计划已经透支,不可能为了发展房地产无限供应土地。

  其次,由于三、四线城市重视房地产业发展,忽视带动就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没有足够工作岗位满足进城农民的就业需要。这就是“产城脱节”问题。没有就业,农民就没有进城意愿,所谓的“刚需”不过是悬在高空的馅饼,看到吃不到。

  再次,对于那些进城的农民来说,由于收入微薄,面对已经虚高的房价,他们根本无力承受。缺乏购买力支撑的需求是无效的。仅仅从数字上推算,有多少人进城,平均每人需要多少平米,是没有意义的。那仅仅是“需要”,而非有效需求。而市场需要有效需求支撑。

  最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协同推进的,未来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如果仅仅考虑城镇化,而忽略农业现代化就显得有失偏颇。城镇化要转移人口,但是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需要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方面差异渐小,那时城市也许不会有现在的吸引力,选择在乡村生活也许成为一种偏好,房地产的需求也许没有想象的旺盛。

  楼市当然不会“崩盘”。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已经牵涉到太多行业,联系着太多利益。“崩盘”意味着市场恐慌,意味着灾难,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一旦城市房价跌到一定点,任何一个城市主政者都不会坐视不管。

  但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不会“崩盘”,而否定降价,也着实不着调。目前三、四线楼市化解风险的办法,只有降价,把降价降到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挤出价格泡沫,尽快实现市场出清。等楼市重归均衡,回归理性,再谈未来的发展方为可行。不降价,无异于死磕硬抗,让贪欲吞噬自己。

  乔瑞庆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