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对“中国式”养老的3大期待

2014-03-05 09:40:3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张鼎峰]
字体:【

危机  新华社发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占总人口14.9%;平均50个老人“摊”1张养老床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81元,不及农村低保一半……

  不知不觉中,老龄化的“银色浪潮”来袭,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老何所依?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纷纷为“中国式”养老献计献策。

  期待 1 双轨制改革需要时间表

  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81元。而民政部统计,截至2013年8月,我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每人每月352元、189元。居民养老金不及农村低保一半。

  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认为,从长远来看,要消除企业与公务员、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辜胜阻建议,一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金的筹资水平和方式,通过增量改革和结构调整来推动制度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科学、细致地对养老金调整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期待 2 养老院不再一床难求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家,养老床位390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32%,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0.6张。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说,多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一直面临公立养老院难进、私立机构价格偏高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认为,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就是要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推动建立真正的市场化养老机制。

  “在理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同时,进一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和生存成本,准许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也是缓解‘入院难’的有效途径。”任国胜说。

  期待 3 养老方式多样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

  然而,全国老龄办2月27日发布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10大城市的老人调查显示,51.1%的被访者为空巢家庭,老人的居家照料问题突出。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靠政府托底打通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繁荣养老市场才可能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任国胜建议,政府可考虑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战略性布局,鼓励市场化解决方案的同时,对各种养老形式进行政策监管,并培育养老市场高中低档分层需求,更好更快地应对“银色浪潮”的冲击。(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链接

  “中国式”养老,钱从何来

  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养老钱从何而来是迟早要面对的一笔账。

  有人发问,这样下去养老基金终究会出现“赤字”,怎么办?别慌,可以在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上做文章。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项基本养老金的基金结余已经达到31000亿元。

  然而,由于各地统筹层次不同,养老基金分散在各省、市、县级地区。因为几百个投资主体很难管理,国家规定这笔钱只能存在银行或购买国债,但贬值风险巨大。

  这就要寄望我国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资金管理部门的减少有利于政府的监管,这样就可以利用资金的规模优势,投资政府担保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获取更高的收益。

  如果增值保值的钱还不够,那该怎么办?为了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养老基金缺口,我国在2000年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功能就是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金,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转持所获资金等及其投资收益构成。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该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1060.37亿元。从投资业绩看,基金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8.29%,跑赢同期通货膨胀率。

  养老基金未来的支付能力是一个非常宏观和专业的问题,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等因素后才能作出财务上的精算。(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