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政协通过1号建议案 治理雾霾保护水生态

2014-01-13 10:41:01 [来源:生活报] [责编:喻帅明]
字体:【

  生活报11日讯(记者于海霞徐日明)今日,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由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和哈市政协城建会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哈尔滨”的建议案》,这也是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首份建议案。建议案中提出了综合治理雾霾,加强城市绿化和水污染治理,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田园特色的北方生态文明城市等建议。哈市政府将把治理雾霾,加强城市绿化和水污染治理等内容纳入今年的工作计划。

  治理雾霾让冰城天更蓝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哈市空气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2013年入冬以来大气污染情况令人触目惊心,这既有逆温天气的原因,也有工业废气、燃煤、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

  建议案提出,哈市应整合治理大气污染的力量,以区域合作方式制定共同的治理规划和目标,采取共同举措,避免边整治边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无用式治理。尽快制定实施《哈尔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监管,组织专家对各类污染因素逐一排查,逐一梳理,列出治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拿出整改方案。

  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工业废气污染问题,有效控制有毒有害废气排放,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加快淘汰重度大气污染企业和分散燃煤型锅炉,控制好大气污染源头。限制原煤和蒙煤等高污染燃料使用,切实解决冬季煤烟型大气污染问题。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鼓励出租车、公交车使用清洁能源。下大力气破解秸秆利用难题,变害为利,真正达到秸秆科学利用和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

  另外,推进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重点加快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实施公交都市建设,发展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出行,倡导绿色出行,为哈尔滨的天更蓝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规划森林让冰城地更绿

  哈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5%,已具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建议案提出,要树立“显山、露水、见绿”的生态思路,发挥哈市东南山多,城市周边和城中水系发达的优势,在松花江、阿什河、呼兰河、蚂蚁河以及马家沟、信义沟、何家沟等江河沟规划及改造时,规划相应宽度绿带,使其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廊道。结合公路的一级路、环路和铁路绿化,强化生态网络。构建以三环、四环为生态环,以公路和铁路干线为生态放射线的生态绿网。结合农田防护林规划,并与铁路和公路绿化相结合,实施绿网全覆盖。结合城市功能区和各类自然区域的生态功能,规划哈尔滨生态功能区,实现点、线、面结合的大生态圈空间格局。

  在城市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和土地开发过程中,提高城市中心区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区的绿地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树种规划,丰富城市植物景观。针对绿化养护管理费用在同级城市中偏低的问题,结合各类绿地建设标准和养护管理内容,分别制定单位绿地绿化养护管理费用标准,以保证各类绿地得到有效管护。发展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高的绿化养护管理企业,使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针对哈尔滨城市绿化管理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尽快开发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和数字化管理中心。

  保护水生态让冰城水更清

  近年来,哈市现有的饮用水资源不足,且浪费严重,内河治理后清水补充不足,不按达标排放情况屡屡发生;松花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破坏并存,涉水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任重而道远。

  建议案提出,松花江的涉水生态建设,应从长远考虑,统一谋划,形成全局性规划,并上升到立法保护高度。同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松花江全流域治理问题,建立上下游协商沟通机制,上游城市污染水系补偿机制,下游城市对上游城市监管机制,社会各界对污染企业监督机制。

  目前阿什河综合治理和三沟清水水源工程已初见成效,建议在现有城区河道两侧治理成果基础上,建立“三沟一河”日常维护管理专项资金,使干净整洁的环境长期保持下去。进一步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清洁水源补充、沿线污染企业搬迁、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雨污分流、排污管网建设和中水回用等问题。适时调整松花江12条一级支流水环境功能,明确水质改善目标。

  在利用和开发滩岛湿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从长远角度科学规划,慎重实施。在开发湿地游、沿江游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游人和建设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当控制单位和个人承包年限,限制开发和使用权限,坚决杜绝建设永久性建筑和破坏性娱乐项目。严格控制外来生物侵入,切实保持滩岛原始生态风貌。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沿江山坡、滩岛退耕还林、还草,涉水绿化投入和乡土树种、湿地植被的恢复工作;要以重现“三花五罗”为目标,加强沿江渔业监管,加大育苗放养力度,积极指导慈善人士科学放生,严厉打击电鱼、绝户网等野蛮捕捞方式,促进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以涉水禽类增加为目标,恢复百里生态长廊的植被体系和生物多样性。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