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之路(20) 摆阵潮宗街

2014-02-19 17:11:0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文热心] [责编:杨帆]
字体:【

  本报记者 文热心

  青年毛泽东与长沙潮宗街颇有缘分。

  最初结缘的媒介是《新湖南》周刊。《湘江评论》被张敬尧查封了,可战斗在继续,没有一个舆论阵地是不行的。

  潮宗街给了毛泽东的机会,准确地说,是设在潮宗街的湘雅医学专科学校学联,具体当事人是日后历史上几个醒目的名字:李振翩、龙伯坚、张维。

  李振翩,被称为“架设中美友谊桥梁”的人;

  龙伯坚,解放后出任湖南省第一任卫生厅长;

  张维,解放后出任过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系主任,其母八十寿辰时,毛泽东亲题“如日之升,如月之恒”8字予以祝贺。

  1

  足印:潮宗街

  毛泽东接办《新湖南》

  1956年1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并宴请全国知识分子代表。宴请时,湘雅医学院院长颜福庆就坐在毛泽东左边的主宾席。毛泽东对颜福庆说:“30年(多)前,在湖南湘雅医学院(专科学校)时我就认识你了。”

  颜福庆大吃一惊,有点拘谨地回答说:“我一点印象也没有。”

  毛泽东说:“在你院长室旁边的一幢房子里,门口挂了一块牌子,写着‘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当时我经常朝这房子里走,在里面搞活动……”

  毛泽东说的这一段历史,既说的是他建党初期在湘雅的活动,还有他接办湘雅《新湖南》周刊的事。

  当时,湘雅医学专科学校设在潮宗街。现在的潮宗街东起湘江路,西止黄兴北路(原北正街),这条在现代人眼里拥挤狭窄的老街当年却是长沙城最宽的街道。潮宗街在明清时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旅店业特别发达。旧时为出潮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道,因而成为米业、堆栈业的集散地。

  清末军机大臣瞿鸿禨宅第就在此街,人称“瞿相府”。1914年12月8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就在“瞿相府”里开办。

  正是因为这里有了湘雅,也就有了毛泽东“摆阵”潮宗街的故事。

  2

  背景:龙伯坚感到

  “独木难支”

  尽管“湘雅”以严格的考试著称,淘汰率很高,可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手术刀们”的心堂再也平静不下来。这使得湘雅这个平日里平静得有如古井的校园激流涌动,《学生救国报》也就应“流”而生。这是五四之前,“湖南高校中最早、全国高校中较早的周双刊之一”。首任主编是湘雅第三班的学生龙毓莹(伯坚),编委有他的同学李振翩、张维等。

  五四运动的波澜涌入湘雅校园,《学生救国报》也就“推波助澜”了。当时的湖南《大公报》,在1919年6月10日的第七版是这样介绍该报的:“昨湘雅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特组织学生救国报一种,以发扬民气,联络学生感情为宗旨。言论不涉政事……所有该报需用各费,即由该校同学减餐担任云。”

  该报至第四期起更名为《新湖南》。关于更名一事,据龙伯坚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撰文回忆:“《新湖南》周报是我起名的,其由来是:辛亥革命以前,湖南有位著名人物杨守仁(笃生),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著有一本鼓吹革命的小册子,名《新湖南》,书中有‘在天心阁撞自由钟’这样的话,意思是要唤醒湖南民众。我们当时深受其影响。《新湖南》的刊名就脱胎于《新湖南》这本小册子。《新湖南》有月刊和周刊两种,月刊是杂志,周刊是报纸,一张一张的……”“每期印一千份,除在省内发行外,还远销北京、浙江一带”。《新湖南》在编辑龙伯坚的主持下发行至第六期,感到独木难支。

  3

  足步:“里手”来到编辑部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新闻:毛泽东主席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夫妇,并配发了一幅毛泽东与李振翩亲切交谈的照片。可许多人不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与李振翩相识正是因为《新湖南》。正是龙伯坚“感到独木难支”,也就有了毛泽东接办《新湖南》。李振翩的回忆是:“有一天,龙伯坚好像发现救星似的放下笔,叫喊起来:‘我们去走访毛润之。’在一个图书馆见到了他……我们请他担任《新湖南》的总编辑(主编)……”

  龙伯坚等之所以找毛泽东,因为后者是新闻“里手”,在北大时参加过新闻学研究会,湖南《大公报》上常有他的文章,《湘江评论》办得更是影响一时。

  毛泽东欣然答应。于是《新湖南》周刊自第七期起由毛泽东任主编。

  毛泽东为什么会接编一份医学生的报纸呢?他在1919年9月5日致黎锦熙道出原由:“《湘江评论》出至第五号被禁封停刊……此间有一种《新湖南》,归弟编辑,现正在改组,半月后可以出版……”《湘江评论》被查封后,毛泽东急于找到一个宣传思想主张的阵地,而医学院校的报纸是一种理想的掩护场所。

  正是在主办《新湖南》过程中,毛泽东与李振翩、龙伯坚、张维既是同道之人,也成了私人朋友。毛泽东和杨开慧第一个孩子毛岸英,就是李振翩在清水塘接生的。

  1948年底,根据中美文化协议,常驻中国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邀请李振翩夫妇访美。后来,李振翩夫妇加入了美国籍,李振翩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任研究员,其妻汤汉志在华盛顿圣约翰·伊丽莎白医院任内科主任。1972年冬,中美关系解冻,新中国第一个医学代表团访美。访问期间,代表团副团长林巧稚遵照毛泽东的嘱托,邀请李振翩夫妇回国访问。

  毛泽东给李振翩夫妇如此高的礼遇,虽然有“老朋友”的因素,但更在于后者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和为“架设中美友谊桥梁”所作出的贡献。

  4

  足步:《湘江评论》复活了

  毛泽东主编《新湖南》后,通过刷新办刊宗旨和亲自撰文,大大加强了《新湖南》的革命性。《新湖南》第一期与第七期,主要内容虽然是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使国人知所取从”;改造家族制;“提倡男女平权生活独立”;提倡劳工神圣,反对分利坐食;“提倡平民教育”;灌输卫生知识,但一个弱点是“言论不涉政事”。

  而第七期登出的刷新宣言则是:

  一、批评社会;

  二、改造思想;

  三、介绍学术;

  四、讨论问题。

  据龙伯坚回忆,第七期以后的《新湖南》周刊,“同人尽其之所能,本着这四个宗旨去做,成败利钝,自然非我们所顾。因为我们的信条是:‘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长沙社会面面观》摘登《新湖南》刷新宣言时在前面写道:“《新湖南》周刊的内容,自从第七号已与以前大不相同,请列位看他第七号刷新的宣言就知道的。”

  毛泽东在《新湖南》报上撰定的政论文,继承了《湘江评论》的战斗精神,正面揭露和抨击了张敬尧的暴行统治,基于当时国内外和本省的一些重大问题或分析批判、或评论、或杂感,使读者们受到极大的政治启发和思想教育。如第七期的重要文章有《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评新中国杂志》、《哭每周评论》、《工读问题》等,不仅使读者们感到内容与形式较第六期以前迥然不同,而且实实在在地觉得《湘江评论》复活了。

  当时有文章评论:“……湘雅医学校也发行了一种《新湖南》周刊,也很有实在的价值……这真是湖南教育史上的曙光了”。还有一篇文章更直接地说:“湘雅医学校发行的《新湖南》……为《湘江评论》底化身,所以魄力非常充足。”

  5

  足步:也遭封查的厄运

  不幸的是,《新湖南》在出至第十一期时就遭到了《湘江评论》同样的厄运——被张敬尧军阀政府所查封。

  张敬尧是如何封查《新湖南》报的,现在没有可靠的资料。《湘江评论》被查封的时间为8月上旬,毛泽东在9月5日写给黎锦熙信中说过,“改组后”的《新湖南》报“半月后可以出版”,那么“刷新”后的《新湖南》报出版应在9月下旬。出版了四期被查封,应该是10月底的事了。那么,在10月前后湖南发生了什么呢?9月份,“《华瀛日报》经理谭笃恭因刊登张敬尧祸湘的文章,被张枪毙于长沙浏阳门外。”“10月22日,湖南教育界1272人联署发出公启,揭露张敬尧派其私党操纵改选并控制省教育内幕,反对张敬尧摧残教育事业。”如此,在张敬尧眼里,湖南在与他作对,他还能允许一份反张的《新湖南》周刊存在?

  也确实,到了这年12月中旬,毛泽东率“驱张”湖南公民代表团进京了,而且李振翩则是学生代表团代表之一。于是,张敬尧下令要逮捕李振翩等13名湘雅“闹事者”。李振翩当即退出了运动,返回学校攻书;毛泽东在北京经过一系列活动后,将战场转移到上海。如此看来,张敬尧此次封查不仅仅是像对《湘江评论》那样,砸牌子了事,而是釜底抽薪——抓人。

  尽管《新湖南》在毛泽东主编后只发行了四期,但它扩大了湘雅在全国的影响,震撼和鞭笞了当时的军阀政府,有力地配合了北京乃至全国的五四运动。

  6

  足音:“我亦与有荣幸”

  1949年8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创刊出版。尽管此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筹备建国之事千头万绪,可毛泽东没有忘记家乡的党报,抽空题写了报头。

  这令时任湖南省卫生厅厅长的龙伯坚想起了当年事,“此《新湖南报》是否系当年《新湖南》的后身?”不由得给老友毛泽东写信询问。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日理万机,毛泽东来不及回复龙伯坚。但4个月后,毛泽东还是回信释疑。

  伯坚先生:

  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大示收到读悉。吾兄参加革命,从事卫生工作,极为欣慰。新湖南报名是湖南同志们起的,与从前报名偶合,引起你的高兴,我亦与有荣幸。旧词无足取,不必重写。尚望努力工作,为民服务。顺颂大安!

  毛泽东

  一九五0年三月十四日

  “我亦与有荣幸”,看来,毛泽东看重当年的《新湖南》,也以“摆阵潮宗街”这段经历为荣。

  “摆阵潮宗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言放弃、永远进击的青年毛泽东。

  ■链接

  五四时期湖南学生报刊

  省学联:救国周刊、湘江评论;

  湘雅:学生救国报、新湖南;

  省高工:岳麓周刊;

  明德:明德周刊;

  长郡:长郡周刊;

  周南女校:女界钟。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