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高温干旱头一回见!"——邵阳县种粮大户王冬阳抗旱见闻

2013-08-13 08:55:0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刘飞] [责编:张云荻]
字体:【

  邵阳县种粮大户王冬阳在稻田里查看水量。

  8月10日,临近中午,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晒得人头皮发烫。

  邵阳县种粮大户王冬阳仍在塘渡口镇白羊铺村的承包田里忙活。王冬阳的妻子和73岁的老父亲也齐齐上阵,分头看管正在抽水灌溉的抽水机、电水泵。

  河边的抽水机上绑着一把伞。王冬阳向记者解释,“温度太高,怕起火呢。”现在,这些机器可是他家的宝贝。

  王冬阳家250多亩中稻正在灌浆,近200亩晚稻正在分蘖,都是生长的关键时期,缺了水,后果可想而知。“中稻缺了水,就会增加空壳率;晚稻缺了水,影响分蘖,发不了蔸,就会影响产量。”王冬阳介绍。

  王冬阳已经当了七八年的种粮大户,在全县乃至全省都有点名气。去年,王冬阳种了1000亩水稻(早中晚稻一起),赚了20多万元钱。今年,他只种了600亩田(150亩早稻已经收割),想着能轻松一点。

  然而,今年大旱,却让这位种粮大户忙得焦头烂额。“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能睡。”王冬阳告诉记者。

  “这样的高温干旱。我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见!”今年47岁的王冬阳,黑黑瘦瘦。从6月下旬开始抗旱,王冬阳一家老少几乎没休息过,还请了两个壮劳力,成天在田里打转。“这么多田,光是走一遭,人都会累到散架。”王冬阳说。

  “今年种田的代价太大了。”王冬阳给记者算起了账。正常的年景,一亩田成本大约800元。今年大旱,成本是噌噌噌地看着往上涨。“去年请人,工钱是100元一天,今年涨到150元一天,还要管吃。农忙时节,家里一开就是三四桌。”

  而这场大旱,更是增加了额外的开支。本来,如果没有这场干旱,现在应该是最清闲的时节:早稻已经收割,晚稻已经种下,中稻还未成熟。一家人四处转悠转悠看看水,也可以应付过来。

  但现在,所有的田都要靠抽水才能灌溉。王冬阳买了三台柴油抽水机,几台电水泵,这些设备已经花了上万元;不仅如此,每天还要请两个人专门负责抽水,每天消耗的柴油、电费都是大几百。

  “不抽不行啊,这么多钱都已经砸进去了。能救的还得救一救。”王冬阳告诉记者,他在石虎村承包的30亩中稻,已经没得救了,每亩投进去600多元成本,但现在没有水,实在没办法,只得放弃。“这一下就损失了好几万。”王冬阳心尖尖都是疼的,但无能为力。

  好在还有220多亩中稻是有希望的。王冬阳到处求人,找村里、镇里的干部,请求无论如何要保苗。

  “王冬阳是我们的种粮大户,能保我们都是尽量要保的。”塘渡口镇人大副主席杨艳明说。

  白羊铺村村支书王红云更是把王冬阳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要王冬阳有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协调王冬阳与村组各种粮散户的关系,陪同王冬阳上镇里、县里反映情况。

  塘渡口镇水利站站长刘绍云告诉记者,镇里也是想尽办法。目前,马脑水库、蛇湾水库每天都有水放下来,这样,大坝河流域的小溪江就会有水。虽然不能正常引灌,但有抽水机还是可以保证灌溉的。

  “中稻还灌一次水就可以保收成了。”王冬阳满怀希望,他告诉记者,“应该不会亏本,如果不出意外,每亩田还能赚上200元左右。”遭遇这样的大旱之年,还能有所收成,王冬阳已经很满足了。

  损失肯定是有的,但田还是会继续种下去。王冬阳告诉记者,家里为了种田,花了20多万元置办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不种田,这些东西就浪费了。

  “再说,这样的年景,几十年也遇不上一次,对不对?”憨厚的王冬阳笑着对记者说。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