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书生意气,天下情怀

2013-07-08 16:05:47 [责编:杨帆]
字体:【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这一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于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浩浩北去之湘江流水,联想到当时革命形势的蓬勃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篇三句,诗人便将视线投射于秋水长天的广阔世界,把读者带进一种高远的深秋意境之中。接下来用一个“看”字领起下文,将眼中景色和盘写出。诗人俯仰天地,远望群山,层林尽染;近观湘水,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在诗人眼里,时节虽已是深秋,但世间万物依然充满生机。这幅景象恰是当时如火如荼革命形势的写照。面对如此形势,诗人突然发出惊天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恰如晴空霹雳,词的上半阕就在这霹雳声中嘎然结束,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

  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想起当年在长沙开展的革命活动,不知不觉陷入回忆之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年自己与一班革命志士正值少年,意气风发,时常高谈阔论,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何等的气概。这几句大笔横出,直抒胸臆,如长江东泻,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词的结尾运用象征手法,“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同时也是对上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最好回答。

  毛泽东诗词具有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之美。著名诗人贺敬之读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从这首词中人们不难看到青年毛泽东的人格个性和天下情怀。

  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打刻着湖湘文化的烙印。湖南自古被称为“四塞之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边洞庭湖横绝中原,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养成湖南人固执倔强、敢作敢为的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成为历代湖南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在近代湖湘文化中表现得尤为强烈。青年毛泽东受先贤熏陶至深,同样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气概豪迈志踌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气浩然彻昔今。当毛泽东矗立橘子洲头,仰天俯地叩问天地主宰,劈波斩浪驰骋中华大地,其敢为人先之雄浑气魄可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说,《沁园春·长沙》吹响了湖湘文化新时代的嘹亮号角。因此,其能够入选《湖南九章》,自是理所当然的事。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