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手机和ipad版 掌上华声 繁体

富二代砍死妻子的悲剧警示

4月25日,南京建邺西堤国际一居民家中,80后的丈夫怒砍90后的妻子30余刀致死,留下刚出生100天的小宝宝。丈夫吉星鹏被曝是南京FSC超跑俱乐部成员,家境殷实,有数套豪宅,酒后爱好打游戏月花费曾达十万,嗜有家暴行为。[详细]

“富二代”婚姻是个易碎品

2013-04-26 16:44:51 |

----------------------------------------------------------------------------------------------------------------------------------------------------

  掌握资源较多的人,征服欲和占有欲也越强。而夫妻间掌握资源不均衡的时候,同a样容易产生问题。这是“富二代”离婚率较同龄人高的原因之一。

  致命吸引力

  如今,一个事件中如果有“富二代”作为关键词,它无疑具备了产生新闻效应的初步元素。

  一方面,越来越多白手起家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经过改革开放后二三十年的打拼,逐渐开始面对企业的传承问题,与此同时,那些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在海外接受过精英化教育的民营企业家子女陆续学成归队父辈企业,在未来的10年里,随着父辈老去,他们将陆续接班,成为这个商业社会的主流“玩家”,仅此一点,就足以夺取公众的视线。

  而另一方面,他们是一个物质极其富足、生活轨迹相对神秘的群体,公众对他们的了解多半来自偶发的事件与媒体的捕风捉影。一系列的宝马撞人案与随之而来的人肉搜索,让人们将“富二代”的整体形象妖魔化;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砸钱的“富二代”刘云超又让人们给这个群体贴上了诸如“张狂”、“玩世不恭”的标签。

  在公众或羡慕或妒嫉的评价中,这是一群口含金汤匙而生的人,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坐拥财富,面对父辈的产业,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就是纨绔子弟。

  但与公众评价相左的现象是,随着曝光率的骤增,“富二代”显然在同龄适婚男女中拥有致命的吸引力。

  2010年4月,由广州市妇联主办的广州地区首届女大学生论坛首次发布《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在婚姻观方面,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超过总数的一半。

  而早在2006年年底,一条“宗庆后为女儿选女婿”的新闻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当时的杭州街头,一个20岁出头的眼镜男扛着“我愿娶宗庆后女儿”的求爱信公开示爱。

  故事最后被演绎成了一场闹剧。然而,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江浙地区,老板们通过为女儿挑选青年才俊以确保家业得到传承,早是公开的秘密,以至于一些名牌大学里年轻有为的博士群中流传着“干得好,不如娶得好,人生少奋斗20年”的玩笑。

  不久前,律师贾明军曾受聘担任上海东方卫视一个关于“‘富二代’面向女大学生征婚”评论节目的法律顾问。他对节目组建议,“我们或许不应当过多地探讨女大学生应不应该嫁有钱人,而是可以附加一个条件,如果对方要求与你签婚前财产协议,你还嫁不嫁?另外,我们是否可以在节目中报道一下‘富二代’的离婚率,事实是,他们的离婚率要明显高于普通‘80后’。”

  曾出版过《富人离婚的36个计策》、擅打婚姻继承官司的贾明军对“富二代”这个群体并不陌生。在他看来,这是一群与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的年轻人,老百姓对他们的关注更多是出于对财富的神秘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好奇心。“他们中确实有浪荡子弟,多是因为父辈早年创业艰辛,背井离乡,对孩子缺乏管教所致,但这绝对是少数。”

  更多人的成长过程与一般同龄人无异。他们与本地普通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素质也与当地人没有太大差别。当然,精英型的人也在增多,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富二代”被父母早早送到海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回国后带回先进的经营理念,对家族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贾明军看来,愿嫁“富二代”是一个伪命题,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女孩子也并不是真的嫁给了‘富二代’,她们也不会非要追求这样的结果,对她们来说,是选择潜力股还是现实股,期权还是现权,这都是因人而异的。”

  一位媒体资深人士指出,如今的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与上世纪80年代女青年偏爱高干子弟的心理极其类似,生活的压力与艰难使得这些女孩子认为,财富和权力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这恰恰体现了她们对未来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