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甄别和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2013-04-25 13:19:45 [来源:新民网] [责编:吴涛]
字体:【

  2010年9月10日讯 9月10日是国际预防自杀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球携手防自杀,不分你我,不分地区”。专家评论:事实上部分自杀未遂者死亡愿望很强烈,只是自杀的方法不足以致死或抢救及时,这些人再次自杀的可能性最大。  浙江在线健康网9月10日讯(通讯员施水泉)9月10日,是国际预防自杀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球携手防自杀,不分你我,不分地区”。今天下午,杭州市疾控中心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公园进行“国际预防自杀日”主题宣传活动。该中心精神卫生所专家指出,只有全社会对自杀问题加以高度重视,每一个人,每一地区都真正地负起责任,关注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现象就会减少。

  严峻的现实

  据该中心精神卫生所所长曹日芳介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自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自杀是前三位的死亡原因之一!每一年大约有一百万的人死于自杀――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每一年,数百万的人有过严重的自杀未遂。1/4自杀者是青少年和小于25岁的年青人。

  自杀对我国的危害也不容小视:我国人群中第5位死因就是自杀,并成为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据了解,我国自杀者有以下特点: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五成八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七成五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六成二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两成七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现过自杀行为;六成三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一成。自杀的高危人群中包括精神病人、患抑郁症的人群、患绝症或严重疾病(包括艾滋病等)的人群、外来民工、吸毒人群、触犯法律的犯罪人员等等。

  要防自杀,必须对自杀说“不”

  国内和杭州的调查资料表明,学生自我报告中曾经有过自杀想法的人在20%左右;在有自杀想法的这些人中,有10%左右的学生(占所有人群的2.5%)自我报告有过自杀未遂史。

  对跳楼自杀者的最好做法:不围观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指出,如果发现有人在高层楼顶上想自杀,千万不要去围观,这样很可能促成这种悲剧的发生。最好做法是,朝他(她)冷眼看一下,迅速离开,并通知有关部门来处理。

  赵主任指出,如果有条件与高楼跳楼自杀者面对面,就一定要学会与他进行明智的“谈判”,主要应围绕着自杀的原因、结局等进行:如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到了非自杀不可的地步,是不是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再与自杀者设想跳楼楼后的结果,如果跳楼万一没有死,会出现什么样的惨象,头部破裂,肢体严重骨折,身体残废……。家里的小孩,老人谁来抚养。这样,很有可能阻止自杀事件的发生。

  新闻链接:

  专家指出,其实自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自杀者将自杀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总会找到其它更好的方法!并对如何识别自杀、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提出具体建议:

  如何甄别自杀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征兆

  多数自杀者曾明确发出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警告,但自杀行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线索:

  1.以前有过自杀未遂行为;2.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人;3.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4.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5.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6.谈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7.有条理地安排后事;8.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9.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10.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丧失(如由于父母离婚失去父亲或母亲,丧偶等);11.突然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12.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13.言语上的征兆:例如:“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再也不想活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任何自杀迹象均应认真对待,不论他们用什么方式流露。

  向他表达你的关心。

  多倾听,少说话。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担忧。

  要接纳,不做评判,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内心的感受。

  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不要害怕询问他们是否考虑自杀,这样不会使他们自杀,反而会挽救他们的生命。

  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有自杀的风险,要尽量取得他人的帮助以便与你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让他们相信别人是可以给予帮助的,并鼓励他们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你认为他即刻自杀的危险很高,要立即采取措施。

  不要让他独处。

  去除自杀的危险物品,或将他转移至安全的地方。

  陪他去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如果自杀行为已经发生,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急诊室。

  给予希望,让他们知道面临的困境能够有所改变。

  专家认为,目前有些市民,对自杀行为有误解,对社区预防自杀不利,这些人必须从误区中清醒地走出来。

  纠正对自杀行为的误解

  误解1、“自杀事件一般都是无迹可寻的"或"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专家评论:事实上大部分自杀者都有明显或间接的求助讯息。

  误解2、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

  专家评论:事实上部分自杀未遂者死亡愿望很强烈,只是自杀的方法不足以致死或抢救及时,这些人再次自杀的可能性最大。

  误解3、一件小事也足以令人寻死。

  专家评论:自杀行为并不能以单一事件去理解,因为自杀者长期面对的压力或被其它所困扰的问题经常被忽略。该次引发自杀行为的事件其实是一条导火线。

  误解4、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

  专家评论:自杀者即使不能被诊断为精神障碍,至少其心理状态是极不稳定的。因此,在处理自杀者躯体问题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适当的精神药物治疗。

  误解5、自杀者都有精神病。

  专家评论:事实上并非如此,给自杀未遂者贴上“精神病”的标签,会使他们觉得受到了侮辱和歧视,往往成为他们再次自杀的原因。

  误解6、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否则会促发他死亡。

  专家评论:事实上跟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他的自杀企图,对其自杀的危险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使他体会到关爱、同情、支持和理解,因而不会促发他自杀。当然,谈话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专家最后指出,在所有的自杀诱因中,抑郁症是自杀的头号杀手:在自杀人群中,有近8成的人患有抑郁症!另外,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这种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甚至会持续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抑郁症的人会有哪些外在异常?

  挥之不去的痛苦的感受;对生活失去兴趣;感到不能胜任任何事务;感到难以做出任何大小决定;感到非常疲乏;感到坐立不安、心烦意乱;胃口和体重下降(或刚好相反,体重会上升);难以入睡;早醒;对性生活失去兴趣;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用、无能和无望;逃避接触他人;觉得急躁易怒;有自杀念头

  如何克服抑郁症和自我排除?

  做最感兴趣的事;广交良友;运动是抑郁自救的基础;改变思考方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要关注自杀的高危人群

  在自杀的高危人群中,专家特别指出,要更多地关注外来民工。

  外来民工由于他们在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在工作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却往往处于劣势,常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近几年来,经常有外来务工人员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的发生,以及外来务工者犯罪率的不断上升。

  发现:造成外来务工人员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原因:一是经济问题,剩余工资(基本生活费之后的剩余工资)的分配不平稳(大部分要寄回家,不能用于城市),造成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精神压力,和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二是精神生活单调,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建筑工人中,占很大比例的人不存在社交等级较高层次的娱乐,即使有活动也是选择娱乐层次较为低层次的网络娱乐。

  对策与建议:长期的强迫症状会出现心理紧张,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今后企业要多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建议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这类群体,相类似的心理问题较多,可以进行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辅导。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