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腾飞的原动力
——澧县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巡礼
彭平 潘启军
文/彭平 潘启军
弹指一挥间,澧县农村信用社已走过60个春秋。60年澧县农村信用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改革、创业、发展之路。近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管理提质、业务创新、控案防险、清非增效四大主题,推行先进的内部管理机制、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锻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优秀团队,赢得了优良的客户群体,拥有遍布城乡的金融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如今,澧县信用联社40多个网点遍布全县32个乡镇,370多名员工服务澧县的各行各业。澧县2000平方公里的沃土,成为农村信用社腾飞的大舞台!目前,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6亿元,存、贷款规模分别居全县第一、第二位。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后,该行经过两年不懈努力,建立了一级法人管理体制,明晰了产权关系,新增股金1.9亿元,并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获得央行专项票据1.35亿元。一串串数据背后,凝聚着澧县信合人的智慧和心血!
崛起 改革承载梦想
理顺机制、高效运转,是澧县信合人忠实履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责任的内在需求。 2011年,他们以提高执行力、实施经营转型为中心,全力实行规范化管理,在信贷经营、员工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首推以“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为原则的人事制度改革,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减少中层骨干职数,机关基层上下交流,彻底解决人浮于事、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员工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先后举办团队执行力、服务礼仪及网点标准化建设、信贷管理、案防管理、青年员工拓展训练等各类培训班,培训员工730多人次。先后出台《信用社分类管理办法》、《信贷员等级管理办法》、《资金营运管理办法》等操作型制度11个,制定《信贷员绩效考核办法》、《机关员工考核办法》、《信用社正副主任履职考核办法》、《委派会计考核办法》等考核激励措施,彻底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澧县信合人想事、谋事、干事,想问题、重细节、做结果的良好工作风尚完全形成。
筑基 业绩印证辉煌
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满足群众金融需求是澧县信合人忠实履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责任的庄严承诺。他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扎根“三农”、服务县域的的办社宗旨,开展“万人进村入户上企业”活动,大力推进“上企业送资金、访农户送服务、到机关送信用、进社区送产品”为主题的信贷营销服务,采取设立信贷咨询窗口、聘请支农信息员、办点示范引导等一系列措施,为澧县经济腾飞加油。2011年,全县信用社调查客户资源29479户,授信8.76亿元,累计投放贷款8.2亿元,以葡萄产业为代表的“一地一品”信贷支农格局逐步形成,以理昂生物电厂为代表的一批新型产业得到有力支持,困扰广大群众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发展的贷款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让更多百姓共享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果, 2011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全力推进道河乡信用社重建,消灭了全县唯一的“金融空白区”,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拓展“新农保”配套服务,免费为全县参保对象办理“农保卡”40万张,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欢迎。
60年来,澧县农村信用社这个“联系农民的金融桥梁和纽带”,在澧水之畔唱和着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不断加大信贷投入,使澧县“万元地”蓬勃发展,养殖业欣欣向荣,龙头企业蒸蒸日上……2001年以来,累放支农贷款41.8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全县葡萄、柑橘、西瓜、生猪、淡水鱼等种养产业的发展,扶持了洞庭春米业、恒盛棉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战略 规范成就未来
规范经营、稳健发展是澧县信合人忠实履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责任的战略核心。为了解决多年经营积累的问题,化解历史包袱,2011年,澧县信用联社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以依法合规经营、提升资产质量为重点,以对内问责、对外打击为手段,全力推进违规贷款清收整治行动,及时出台责任清收、处置清收、保全清收、问责清收、依法清收、强制打击等切合实际的清收处置措施,着力解决信贷领域的违纪违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信用社共清收处置违规贷款1.1亿元,对51名清收处置不力的责任人实行了停薪、停职、撤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大力协助清收整治行动, 今年共立案调查8人次,依法拘留信用社贷款责任人2人、贷款户4人。违规贷款清收整治专项行动的开展,有力地整顿了社会信用,提升了信用社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执行意识,为全县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回望昨天,是腾飞的华丽背景;凝视今天,正抒写着新的辉煌。作为“植根澧州、服务三农”的地方金融机构,澧县农村信用社将以建社60周年为新起点,在新的征程上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为澧县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助推无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