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中国梦进发

2013-04-22 11:30:3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帆]
字体:【

  向着中国梦进发

  ——我省如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黄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又9次提到了“中国梦”,再次吹响了13亿人民“追梦”的新号角。我们常说,积少才能成多,聚小方能成大。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地方、每一个人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奋斗。对我省而言,助推“中国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如省委书记徐守盛所说:“让7200万老百姓尽早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我的梦”。

  近年来,我省坚持科学发展,形成了“四化两型”、“四个湖南”、“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等一系列战略思路,为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每个湖南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从三个大的方面谋划了我省的战略思路与发展方向。

  一是实现“三量齐升”

  我省要在2020年以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关键。可以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的“三量齐升”,就是抓住了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

  做强总量、做大均量主要是做大经济的“总盘子”。经济“总盘子”不够大,总量和均量的提升都将是“无源之水”。我省经济总量虽然在2012年突破2万亿大关,并连续5年保持全国前10,但与排名前3的广东、江苏、山东相比,我们还不到他们的一半;从均量看,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实现程度分别低于全国12.4、9.0个百分点,人均GDP排在全国第18位,财政收入等指标的人均均量在全国也无优势。对湖南这个拥有7200万人口的大省来说,再大的成绩,除以7200万,也可能是小成绩;而再小的问题,乘以7200万,就可能是大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过分地满足于眼前的总量,而是要敢于正视均量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今后,我省将进一步突出发展这一主题,做强总量、做大均量。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承诺,我省将通过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动力不动摇、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措施,力争到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全国。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全省经济的“蛋糕”做大了,老百姓分到的“蛋糕”也就自然多了。

  做优质量主要是要让发展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行质量,再大的总量和均量,其价值也会打折扣。近年来,我省经济运行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地提升,比如,作为体现发展质量重要指标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7年的17.2∶42.1∶40.7调整到了2012年的13.6∶47.4∶39,对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我省来说,经济发展的“营养搭配”越来越合理,但同时也存在“工业能耗”、“最终消费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等指标还不够合理的突出问题。

  今后,我省将着力把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调优”,把县域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开放型经济“调大”,把工业能耗、污染物排放“调低”,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产业就业吸纳率、工业化率、最终消费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调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是做强“四大区域”

  全面小康,顾名思义,是共同的小康、普遍的小康。我省是中部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省内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比如,我省的湘西、怀化、邵阳、永州与长株潭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这些“短腿”不拉长,将直接影响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为此,我省将大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武陵山与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使其成为支撑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支柱”,共同奏响全省各地齐头并进奔小康的“协奏曲”。

  “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通过率先建成“两型”产业体系,率先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挥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湘南地区”主要是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与粤港澳、北部湾的全方位对接,加强园区和功能性平台建设,抓好首批92个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把衡阳、郴州和永州三市打造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武陵山和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是以扶贫攻坚和连片开发为重点,加大对其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中成药、食品加工、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加快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和邵阳、常德、益阳、娄底的部分地区总共37个县市区,以及罗霄山有关县市区的脱贫致富进程。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要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产业体系、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益阳3市及长沙市望城区共33个县(市、区),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成为推动我省发展的“第四极”。

  目前,这四个区域中,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都已先后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笼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方案也已上报国务院。今后全省将形成四大区域取长补短,互促共进,既特色鲜明,又整体推进的空间布局,为我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坚持“五个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个湖南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湖南的实际,顺应群众的期盼,将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之路,具体化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的具体路径。

  这是一条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希望之路”。五个发展中,转型是前提,创新是关键。为使我省经济在未来几年再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为全面建成小康积攒厚实的家底,我省将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最大潜力,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最大动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强化要素的保障作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科技、产品与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实现全省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

  这是一条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之路”。五个发展中,统筹是方法,可持续是要求。为使全省人民阔步走进幸福的“春天里”,我省将坚持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守住经济增速10%以上、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底线,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继续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八大民生工程”,今年重点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就学、就业、扶贫等社会发展领域,为民办好21件实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这是一条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和谐之路”。五个发展中,和谐安全是保障。为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充满和谐与健康,我省将坚持和谐安全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底线,坚决杜绝“黑色的GDP”、“污染的GDP”、“带血的GDP”,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群众期待,维护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良性运行。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三湘大地正激荡着“追梦”的新热潮,湖湘子弟正迈进在“追梦”的新征程,只要我们继续保持目前发展的好势头,就有希望在2018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黄海)

  ■链接

  到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为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今年年初召开的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努力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到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全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努力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