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失独家庭:当孩子离去 他们重找生活支点

浙江在线时间:2013-03-21 02:30:45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浙江在线03月15日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大地铺开。30多年过去,“失独家庭”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失独家庭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指夫妇49岁以上没有再生育可能的家庭。温州的失独家庭有多少?全市数据不详,瓯海区登记在册的是29个。失独家庭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有着怎样的诉求?记者昨前两天走近这个群体。

  张女士51岁儿子遭遇他杀离世

  “儿子没了,我甚至都不配被叫做小川的妈妈了……”

  桌上放着一锅结了冻的骨头汤,白花花而冷冰冰,一如这个51岁女人的生活。

  20年前,张文华(化名)与丈夫离异,与儿子相依为命。2011年5月,她唯一的儿子遭人杀害。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前夫,因此长住精神病医院。这世界,好像只剩下她一个人。

  张文华说,她经常晚上梦见儿子,不知道为什么都是噩梦。渐渐地,她一个人都不敢睡觉,需要将家里每个房间的灯亮着,在床头放一把刀。有一天哥哥家的女儿来玩,她买了糖哄她,想让她晚上一起睡。可小姑娘吃了糖就回家,她很失望。

  过年、朋友家孩子结婚的时候,她最难熬,因为害怕看到那种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场景。偶尔在村里,碰见儿子以前的朋友唤她“小川的妈妈”时,她会想,我的小川都不在了,我还是小川的妈妈吗?“儿子没了,我觉得自己不配被叫做小川的妈妈了……”

  张文华现在很脆弱,仿佛生活中到处都是她的“开关”,碰不得。正因如此,敏感的她认为儿子走后,亲戚们也像避瘟神一样疏远她。逢年过节,连个探望的人也没有。“儿子在的时候,至少我的电话还是会响起,问问我什么时候回家。现在我的手机里再也不会出现他的电话了。”她泣不成声。失独的张文华,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她有想过,去福利院领养一个孩子,但被告知不符合领养条件。儿子被害后24.8万元的赔偿金,至今连三分之一都没拿到。记者小声地问她,未来可有什么打算?她茫茫然说不出一句话,眼神好像被冻住了。

  董阿姨57岁儿子因意外离世

  “不敢带孙子出去和别的孩子玩,生怕别人说这个孩子没有爸爸……”

  “爸爸在哪里啊?”

  “爸爸去公园玩了。”

  “那你也带我去公园玩吧,奶奶!”

  这是今年才两岁的小昕和奶奶董爱枫(化名)经常说的一段对话。

  2010年5月,董阿姨经历了人生的“两极”:一边是儿媳妇怀孕40多天的欣喜,一边却是唯一的儿子因意外骤然离世。

  平时,董阿姨和儿媳妇一起照看小孙子,家里的收入靠小昕爷爷在物业值班工资和董阿姨的退休金,老两口仅有基本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孙子下半年上幼儿园,学费也挺高,董阿姨很发愁。再想远一点,孙子将来上小学、大学,娶妻生子……董阿姨有点不敢想下去,她甚至都没怎么考虑自己和老伴的养老、生病问题。

  只要谈起逝去的儿子,董阿姨的眼泪就决了堤,“三年过去了,这种痛一辈子也不可能忘记……”

  因为丧子,她甚至有一种自卑。她不怎么带孙子和楼下的小朋友玩,偶尔一个人带他去公园转一下,她怕小区里的人会嘲笑小昕没有爸爸。

  两岁的小昕不懂死亡,他告诉记者,“我认识爸爸。”他用手指指墙上两个年轻人的结婚照说,“喏,你看,这是我爸爸。”

  李先生41岁儿子因病离世

  “整夜整夜地睡不着,闭上眼睛,我想的都是究竟我哪里照顾得不好,让孩子生这种病?”

  李坚朋(化名)的家是一幢自建的落地房,有一条长长的走廊,黑黢黢的,照不进一点阳光。穿过走廊,上了楼,才能到达一家人的生活区。

  原本这里生活着幸福的一家五口,三个月前,13岁的小斌因病永远离开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从此这里阳光尽失,阴霾深锁。

  2011年4月,小斌被查出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坚朋夫妻辗转上海、北京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坚强的儿子挺过11次化疗,无奈却躲不过病情的复发。

  永失我爱。李坚朋说,“整夜整夜地睡不着,闭上眼睛,我想的都是究竟我哪里照顾得不好,让孩子生这种病?”孩子离去的三个月里,睡不着的时候,他就反复看手机里孩子的照片,内疚、自责、思念……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身边的妻子擦着眼泪,说不出话,想互相安慰,可安慰都显得那么苍白。

  实际上,儿子还在的时候,这对夫妻是朋友眼中极勤劳的人,天天为家庭奔波,想给儿子最好的生活。李坚朋说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很多东西没有,所以儿子想要什么,他都尽量满足。而现在,夫妻两人将自己锁在家里。他说,“我觉得赚钱没有用,给谁用呢?”

  在上海看病期间,李坚朋认识了很多和他有着相似遭遇的病友家庭,有些人跟他一样成了失独家庭。

  好在,李坚朋的妻子38岁,夫妻俩还能计划着再生育。走出这一段阴霾的日子,希望的春光就在门外。

  在网络上搜索“失独家庭”,记者发现有不少失独家庭集结的QQ群,还有中国失独者网站、社区等,有相同遭遇的这些家庭,互相抱团,一起疗伤。

  而看群里成员的发言,大多集中在对自己未来养老、生病问题的担忧,急盼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养老帮扶措施。“老无所依”是失独者最深的担忧,“老有所养”是他们最强的诉求。对于失去孩子的他们来说,想进养老院,可能会被拒绝,因为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去医院做手术,也面临着类似的“签字悖论”。

  但更有一种诉求,他们可能说不出口,那就是李先生夜半失眠时缠绕心头的自责,是董阿姨极力掩藏的自卑,是张女士无依无靠的绝望。

  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医生王蕾认为,丧子之痛在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件很大的生活事件。中国人常说“节哀”,但其实面对这种悲痛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当事人释放悲伤,而不是去阻止这种悲伤。有些当事人可能会沉湎于对逝者的怀念中,并经常翻看逝者的遗物,这其实是接受事实时的一种仪式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去阻断这种过程。最好有人多陪他们聊聊,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温暖的陪伴。当事人如果反复出现消极甚至自毁等念头,而家属没有能力安抚的,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如果能建立一个组织让他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也有助于排遣悲伤,在团体中找到支持。

  失独问题绝不仅仅是计生问题,如何帮助失独的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真正考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明水平。

  【相关报道】

  瓯海出台11项措施关爱救助失独家庭

  日前,瓯海区制定出台了11项“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措施,全程关爱失独家庭,切实解决好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在生活上、精神上面临的困难。

  这些举措包括:对于独生子女死亡后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符合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家庭,养老保险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符合特别扶助条件的失独家庭,每人每月补助600元;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死亡的家庭,财政给予抚慰金2万元;

  鼓励再生育,为有需要的夫妇双方开展相关诊断、治疗、胚胎移植技术等系列再生育技术信息服务,同时补助2万元;鼓励收养,对具备领养条件的,在办理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给予方便,有关费用给予补助;

  提供就业培训,对于年龄在49周岁以下且有就业能力的失独家庭,开展免费就业培训,拓展就业门路;实施健康关怀行动,建立全区失独家庭成员健康档案,每年组织一次免费身体健康体检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提供养老自助套餐,对于年龄在60周岁以上失独家庭成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免费入住敬老院;入住民办养老机构养老的,每人每月获得800元的养老补贴;要求居家养老的,政府可提供相应价值的社区家政、营养餐等公共服务;

  开展亲情牵手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为失独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开展维权活动,切实保障“失独家庭”的合法权益;提供临终关怀及终老服务,对失独家庭成员终老的,免除基本火葬费外,政府免费提供基本生态墓地。

  为使该政策措施顺利实施,瓯海区政府建立“失独家庭”关爱救助领导小组,各镇(街道)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失独家庭”关爱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另据温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信息,今年我市各个县(市、区)都将出台针对失独家庭的关爱救助政策,并将纳入考核项目。

  【延伸阅读】

  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个。

  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至少有200万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由“失独”群体引发的“养老风险”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报告认为,“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养老保障给付标准过低、社区关怀力量不够、各类制度设计尚待进一步完善等。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谢朝华建议,尽快建立和出台合理的国家照顾机制,让大龄失独家庭有一个从日常生活到养老保险完善可靠的保障,同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给付标准,降低“失独家庭”生存风险。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