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加快走出“深闺”

2013-03-15 09:25:49 [责编:杨帆]
字体:【

  【百姓呼声】

  这些年,湖南理工学院积极探索地方高校以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的产学研新路,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我们觉得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解决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企业提出的新功能。

  希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能帮助成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及时提供、反馈各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使我们的科研成果不“养在深闺人未识”。

  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郭观七

  【回音】

  政府搭台 科技唱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金水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投入大幅增加,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但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我认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关键要“政府搭台、科技唱戏”,使科研成果与企业加速对接。

  首先,政府部门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认识要加强。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和中小企业的科技基础十分薄弱,对推动农业安全生产、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十分渴望。政府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强调查研究,打破地域的限制,筛选出真正的优秀科研项目进行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可研究设立“科学委员会”,吸收各个行业的代表专家加入,根据地区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研究方向,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

  其次,科研成果转化需要技术的表达。目前,国内对科研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大,但是通过自主创新,真正能形成生产力能力的核心技术并不多。政府要重点支持那些基础条件好、方向明确、优势特色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对行业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科研院所,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要结合区域实际和企业发展的特点,发挥科研最大作用,真正把科研做到点子上,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再次,要形成科学性强、组织性强、综合性强的配套机制,确保科研成果转化立竿见影。科研成果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要给企业和科技人员创造发展的条件,包括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等。政府还可以在机制中引入科研成果转化的“组织者”,例如科技公司、中介机构等,一方面与科研院所的智力进行对接,一方面与企业等市场对接,使对接更具精度与准度,确保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

  【样本】

  北京朝阳区: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北京市朝阳区大型科研院所云集,坐落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50余家著名院所,不少科研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为整合科研成果的“产、学、研”环节,朝阳区政府联合辖区50余家科研院所成立科技联盟,由政府出面为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寻找合适的院所“联姻”,委托院所在医疗仪器设备、蛋白质工程、新型疫苗、建筑节能、汽车节能等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帮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同时,50余家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今后也能就近找到合适的“婆家”。北京市、朝阳区两级财政还拨付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借助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和科研成果,一批原本默默无闻的乡镇集体企业、民办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内的“领头雁”。位于当地城乡结合部的一家中药饮品厂原本只是一家乡集体所有制老旧企业,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该厂迅速引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技术资源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效益连年翻番。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